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德春 《政策》2008,(11):58-58
目前,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将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朋好友照看,在家乡接受教育。这些在家乡的孩子远离父母,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照应、行为管教、学习辅导、心理沟通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第1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2010年10月10日)以来,有关“家长把异性孩子带入自己性别的公厕会不会导致孩子性变态”的讨论,便在各地各大众传媒上持续展开,有关专家坚称孩子被异性家长乱带入厕所会导致其性识别异常,很可能引发异装癖、同性恋、想变性等潜在问题;一些专家甚至认为,乱带孩子入异性厕所也属于一种不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3.
网络焦点     
《协商论坛》2015,(3):61-64
农村教育公平决定中国的未来 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回答了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谈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他认为,中国教育的公平问题其实首先是城乡教育的公平问题,其次才是城市里面的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今,孩子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为了孩子,家长几乎想尽了办法,倾尽了心血,正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由于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科学,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所以,孩子的学习情况仍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5.
乐琴 《前进论坛》2009,(2):63-63
现状:经过调查,百分之八十的家长认为学前教育所花费的费用最高,孩子在上幼儿园的阶段对家长的压力最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园教育不在义务教育体系内,政府相关部门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过度依赖市场,致使幼儿园教育商业化色彩浓重等。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在接送孩子上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家长认为“孩子才是个小学生”,而日本家长则认为“孩子已经是小学生了。”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不杜绝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启 《半月谈》2005,(3):71-71
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认识到赏识不是对孩子的简单表扬。因为表扬往往是孩子做了让人满意的具体事情,而赏识则是从本质上信任和看得起孩子。  相似文献   

8.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0,(11):42-43
教育要从坑娃娃抓起?切莫以为标题写错了,看看周遭朋友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遭遇,便知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9.
莫娜 《半月谈》2005,(7):56-56
家长偷看孩子的日记显然是不妥的。关心孩子、怕孩子走上邪路。这虽然没有错.但通过日记窥探孩子心灵的行为方式却不可取。这也显示了一些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无力感。要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在交流与沟通中。不经意间为孩子解疑释惑.保驾护航。只要孩子走在正路上。大事不糊涂.家长也就没有必要在偷看日记这种事情上动心思了。而日记作为孩子小小的个人“领地”.对孩子宣泄情绪、审视自我、观察生活都至为重要.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3,(2):31-31
黄小芮在《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第10期撰文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生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基础,家庭环境影响着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优势在于其具有延续性和终生性的特点,家是培养孩子最好的环境,父母教育的方法是否妥当,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效果。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多起校园突发事件之后,校园警力开始增强,安全教育也随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记者日前针对校园安全问题,专访了中国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他认为,保护孩子,关键在安全教育。要告诉孩子,身边不只有鲜花,还有“大灰狼”。孩子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比什么都重要。  相似文献   

12.
《半月谈》2004,(20):52-57
中学生早恋.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按一般成年人的理解:求学阶段。尤其是学习任务繁重的中学阶段.孩子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十几岁的孩子弄出些卿卿我我、两情相悦的事情,实在不应该。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们成人尤其是老师和家长.是否应该自问:我们都曾从花季般的年龄走过.是不是也有过同样的“成长的烦恼”?将心比心.不要总站在成人的立场上。而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判断问题.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在引导孩子从早恋的漩涡里脱身时也就会多一些耐心和尊重.而孩子对这样的教育会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人与人之间的公平是德国社会制定法律的准绳之一。德国人常常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全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而国家对经济条件差的家庭有各种支持和补足措施下,富裕家庭的孩子还是明显要比贫困家庭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在成人之后拥有更好的工作前景,并且往往家庭更幸福、更和睦。而来自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他们不仅仅是在学业上落后,成人后也会有更多各式各样的问题。在此,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国家对弱势家庭的帮助与照顾:德国公立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是按照家庭收入的高低来制定的,孩子们一般都是就近入学,没有什么贵族幼儿园或者精英幼儿园之说。同一家幼儿园、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设施,唯一不同的是收费标准。按3岁以上的孩子每周入学时间在45小时为例,分为9个缴费的等级,一个年收入低于15000元欧元的家庭免费,低于25000元欧元每月收费48欧元,低于30000欧元每月收费82欧元,以此类推,家长收入越高,收费越贵。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民主与法制》2011,(9):2-3
教育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忽悠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称小升初的择校,客观上刺激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加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他认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  相似文献   

15.
私吞奖金也是一种贪污行为朱兆坦读了1995年第24期《人民公安》上刊登的《私吞奖金的行为应如何定性》一文,我认为:仇某私吞奖金的行为不仅是民事上的欺诈行为,也是刑事上的一种贪污行为。本案应首先弄清两个问题:一、仇某是一般公民,还是受国家机关委托从事公...  相似文献   

16.
秋韵 《民主与法制》2014,(27):41-41
看了贵刊2014年第20期《一个极其沉重的话题》一文,心情极其悲愤和沉重。我们在诅咒色魔、同情这些孩子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性保护教育的缺失。首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实生活中。我们太多的家长认为给孩子谈性方面的教育没必要也说不出口,待发生悲剧悔之晚矣。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早早让他们知道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给别人看的,更不能让别人触摸等基本的保护常识;其次,学校教育的缺位。  相似文献   

17.
鲁薇 《北京观察》2011,(7):35-35
从1994年以来中国就提出素质教育,这本来是个好事情,可是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让家长和孩子感觉越来越辛苦。孩子在幼儿园就有优胜劣汰的竞赛,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压力。如何使基础教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现在为了素质教育,孩子要上数学、钢琴、  相似文献   

18.
误区一:“营养”越多越好今天,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营养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在安排孩子的饮食生活中也特别讲究“营养”。但是许多家长对于什么是“营养”、如何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等问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例如,许多家长认为鸡、鸭、鱼、肉很有“营养”,只要多吃就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了;有的认为“营养”越多越好、越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有的家长觉得,光从食物中得到的“营养”是不够的,因此,今天给孩子补点什么“灵”,明天喝点什么“液”。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不是瘦得像“豆芽菜”,就是胖得可以当“相扑”…  相似文献   

19.
备课卡片     
性格是使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稳定、多维的心理特征,它不存在道德评价问题,属于中性的范围。即性格无好坏之分。而品德则是人品的尺度,反映一个人人品的好坏、善恶及美丑等。这两个看似容易区分的概念在现实教育中极易混淆,如活泼好动被认为不守纪律,而安静木讷则被认为是老实的表现等。因而许多师长都比较喜欢老实听话的孩子,认为他们不与别人争吵、磨擦,不给自己添麻烦。另一方面,老实听话的孩子能顺从师长,按师长的意愿行事,比长期违拗师长的孩子好管教。实际上,老实不老实是品德评价,而安静木讷、活泼好动是性格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半月谈》2005,(6):58-58
对于父母陪读这种现象,社会上一直众说纷纭。赞成者多从为学生减轻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以利于升学的角度出发,反对者则异口同声地认为:抱着的孩子长不大,必须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在本期来稿中,大家对这种现象也是见仁见智。编者认为:从根本上说,陪读不是一种好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也许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肯定也有来自家庭教育的问题,矫生惯养使得一些孩子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不能独自面对问题。这应该引起父母们的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敢于面对、勇于负责的精神。对于因为各种原因已经走上陪读道路的父母,我们建议您对孩子不要一切包办,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不要让孩子在您的“呵护”下失去飞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