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耐冬 《人民论坛》2012,(18):78-80
唐太宗一方面希望与大臣共治天下,一方面又对他们不放心。他是怎么从"钓鱼执法"到解开心结、下放权力的呢"一穷二白"的皇帝向大臣学习统治经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前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君王效仿的楷模。回顾"贞观之治"的建立过程,确立理性的执政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是最为关键的一  相似文献   

2.
《贞观政要》是唐朝吴竞编著的。其主要内容是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论政的一些言论,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贞观之治”的政绩和经验。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独具远见的律身原则。所谓“律身”,就是作为皇帝的唐太宗,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处理各种关系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唐太宗的律身原则,体现了封建社会一代政治家、军事家非凡的器识、胸襟和气质,是我国古代领导思想和人才思想中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天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加强和改善领导工作,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唐初“贞观之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有魏徵这样敢于面折廷争的民臣,以及唐太宗“兼听则明”的纳谏制度。  相似文献   

4.
史流 《政策瞭望》2014,(11):58-58
近读诗书.一则一千多年前的君臣对话玩味无穷.发人深省。这位国君,不是别人,就是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英主唐太宗,那些臣者.书中虽未一一露名,但能居于殿堂.陪侍皇上,并与唐太宗对话者.不是帝师就是公卿,无疑都是品位大臣。那么,这段君臣对话说的是什么呢?说的是一则“剖身藏珠”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赵景发 《现代领导》2001,(10):43-43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优秀的领导思想,可以为我们分析研究、批判继承,如《周易》中的“居安思危”、《尚书》中的“民惟本,本固邦宁”、孔子的“身正令行”、《左传》中的“宽猛相济”、唐太宗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等等。现代西方的领导思想和领导方法,也值得我们有选择地引进、吸收、借鉴、改造,为我们自己所用,如西方管理学说中的目标管理办法,日本的企业管理办法,以及一些先进的调查预测方法、决策方法、考核选人用人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相似文献   

7.
贞观之治,作为我国封建史上少有的“盛世”,历来备受称道。有关的研究文章也有许多。但笔者觉得,重新考察一下贞观之治的形成缘由,学学唐太宗君臣的居安思危的意识,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居安思危思想是形成贞观之治的直接动因居安思危思想根源于唐太宗君臣面对隋王朝廷迅速覆亡的前车之鉴,深怀戒惧,惟恐重蹈覆辙。这一思想一经提出,便在太宗君臣间达成了共识,并对整个贞观一朝的施政,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1、从谏如流。唐太宗在总结了“隋场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①的教训后,…  相似文献   

8.
于丽萍 《现代人事》2003,(12):39-39
唐朝“贞观之治”的空前盛世与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是分不开的,那么唐太宗用人思想的高明之处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9.
史源 《政策瞭望》2007,(5):56-5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在位的唐代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封建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人口明显增长,社会生活比较稳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名的“盛世”,因此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形成,显然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李世民常以“亡隋为戒”,  相似文献   

10.
《盛世风云——探秘大唐帝国》(文汇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是蒋建平先生继《大宋王朝之谜》、《大明王朝之谜》之后推出的新著。公元7至10世纪东方的大唐帝国以其如日中天的辉煌。照亮了整个世界。大唐帝国诞生了创建和完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唐太宗、唐玄宗。还涌现出许多贤臣名相、才子豪侠。勇将烈士、红粉佳人。他们风云际会。演绎出了一出出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许多人物和历史事件已为人们所熟悉。但也有一些不太为人所知,它们同样动人,同样精彩和壮观。作者在写作该书时尽量选择了后一种的人物和事件。并依据史料。评判得失,在展现盛世风云、探寻历史脉络的同时,亦期待现代人以史为鉴。本书曾被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选用诵读。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贞观之治"以政治清明为其显著特点,而政治清明的一项重要保证则是当时开明先进的立法和执法,而这又源于唐太宗君臣特别是唐太宗本人明确的立法和执法思想。时至今日,回首1300余年之前的"贞观之治",可以发现唐太宗的立法和执法思想多有足可称道者。唐太宗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国家法律建设,说:"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23年,被史家称之为“贞观之治”,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漫长岁月中的一段鼎盛时期。那么,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条件下,何以会出现这一奇迹。我以为这  相似文献   

13.
<正>唐代吴兢所著《贞观政要》之所以能历久不衰、传之弥广,是因为书中展示了为政以德的巨大魅力。今天再读《贞观政要》,从唐太宗的君臣对话和大臣的劝谏奏疏中,仍能感受到这位盛世之君居安思危、爱才重贤、宽厚爱民和屈己纳谏的为政之道。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即位后,经常以史为鉴,以隋亡为戒,励精图治,使他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稳定,国力比较强大,铸成了光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之治”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他讲究用人之道,善于网罗和使用人才,使大批精英聚集在他的麾下效力尽智,实可谓用人之治。他在人才思想和用人实践方面的建树,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为出色的。———见贤思齐,知人善任。唐太宗认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  相似文献   

15.
李世民论“国、君、民”安立志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史上,曾有一段被史家称之为“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在封建专制的漫漫长夜之中,何以会出现这一奇迹,我以为这与唐太宗李世民本人的政治观大有干系。在封建社会里,国、君、民,是最基本的政治架构,三者关系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6.
唐初贞观时期被史学家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治理天下二十余年,开创了“贞观之治”,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居当时世界前列,成为当时各国竞相学习的楷模。唐太宗对历史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善于建立“制度纲纪之法”,唐朝近三百年中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大都是在他统治时期确立的,不仅在当时,甚至在唐以后的一千多年中这些制度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贞观时期的官员管理制度,对后代的影响更大。本文试就唐太宗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作些探讨,希望能对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王凯 《传承》2008,(6):80-81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宗对官员的合理选任,为唐王朝成就"贞观之治"提供了人事保障。研究"贞观之治"下官员的选任,吸取其成功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代正确地选人、用人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宗对官员的合理选任,为唐王朝成就"贞观之治"提供了人事保障.研究"贞观之治"下官员的选任,吸取其成功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代正确地选人、用人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中,强盛的唐王朝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页。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其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及其历时二十三年的“贞观之治”,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太平盛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为史学家所称颂。李世民即位后,他吸取了隋末“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历史教训,便实行了“清净无为”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得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开明皇帝,在缔造“贞观之治”的宏伟大业中,善于以史为鉴,以喻明理,在反腐倡廉上的一些思想很值得今人借鉴。 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人拥有明珠,没人不觉得贵重,如果用来打鸟雀,岂不是太可惜了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还要贵重,见到金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