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较准确地评价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为造就合格民族人才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在内蒙古4所高等院校就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其意图在于,在分析揭示道德成因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探索切实可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一、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民族地区大学生由于社会、经济、地缘、家庭、学校及自身诸方面因素的特殊性,造就了他们除具有一般青年的共性外,还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因素和心理矛盾。现将调查结果剖析如下:1.民族地区的的大学生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1)道德观念和道德心理方面:①一项相关道德…  相似文献   

2.
广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宪 《青年探索》2008,(1):44-47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消费者。通过对他们费用来源、消费用途、影响消费的因素等情况开展调查与统计,发现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其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呈现出:消费多元化倾向突出;消费不平衡态势明显;实用消费仍是主流;交往与时尚性消费日益高涨;攀比与超前消费现象严重等五个特征。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消费教育,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等是在校大学生消费需要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进入内地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日益增多,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政治思想强,科学文化素质高的人才,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克服一些错误的教育心理,在深入了解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与心理的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构建新的思想道德体系,以解决他们实际困难作为配合,力求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陈小娜  魏晓玲 《人民论坛》2012,(36):100-101
就业模式转轨过程中,配套制度不完善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给大学生自身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导致了焦虑、抑郁和患得患失等情绪心理问题和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等社会心理问题。应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5.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广州高校学生有着自身的消费热点。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高校学生四大消费热点的调查,透析新世纪大学生独特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自媒体时代"网红经济"的推动、家庭消费观念的引导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攀比消费、炫耀心理和利己主义与功利化倾向。针对这一现象,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众媒介的监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冯宏丽 《前沿》2010,(6):181-18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宗教文化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必须建立在彼此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友爱,共同发展进步。否则,就会被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所蛊惑和利用,严重影响边疆多民族地区乃至国家大局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生力军,本文就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冲突的特点及疏导策略做探究,旨在充分认识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和行为特点,为实施"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和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进一步增进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了解、交流和融合,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感性化、符号化、超前化和网络化等特征,转型社会中大学生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消费主义、大学生消费认同以及消费心理,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应通过消费教育来重塑大学生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9.
陈丹  曹绍平 《传承》2008,(6):66-66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价值冲突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物质攀比心理是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诚信回归的关键在于由规范德育向价值引导策略转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价值冲突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物质攀比心理是主要影响因素.大学生诚信回归的关键在于由规范德育向价值引导策略转化.  相似文献   

11.
李建新 《湖湘论坛》2009,22(3):79-81
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心理,如贪婪心理、私权心理、拜金心理、攀比心理、侥幸心理,等等。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即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组织环境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和思想健康,克服不健康思想和心理,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相似文献   

12.
新教材把人们的消费心理分为四类: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如何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这四种消费心理呢?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人们经济生活一些共性的追求,是人们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相似的心理特点。从消费者来说,春节到了,许多人要购买年货;冬季到了,许多人要置办棉衣;节假日到了,许多人要安排旅游;学生求学  相似文献   

13.
江鸿 《前沿》2006,(9):194-196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彼此间往往产生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由于民族院校的学生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民族地区,受民族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多元文化的背景,这就决定了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此,要着力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六观"教育,在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和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以期推动新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5.
于志英 《前沿》2007,(4):163-16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些不良消费心理,通过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立体消费教育网,教育学生积极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技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有理、有节、有度和自立的健康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9)
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消费结构失调、消费方式多变、消费心理失控、消费道德缺失等问题,应当从转变消费观念、把控消费心理、重建消费伦理、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着手调适大学生消费行为,以此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大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实现是民族区域经济增长的可靠途径。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经济价值转换有赖于相关产品或服务消费行为的发生,因此消费心理与民族传统体育经济价值实现有内在的关联。根据消费心理学观点,消费心理的产生源于消费需求、购买动机、消费者兴趣爱好、消费者知觉等多个要素,消费心理视角下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经济价值实现可从消费心理的相关因素的影响出发,采取各种举措推动体育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是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中坚力量。在国内"民族主义"狂飙突进的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对民族地区院校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对增强我国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观点     
▲正确引导“80后”的消费心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建中认为,“80后”从小生长环境比较优越,又受到父母的宠爱,使他们养成了高消费、攀比消费的习惯,花钱大手大脚,“80后”膨胀的消费欲望与他们的收入不协调,容易引发经济风险。我国整体  相似文献   

20.
黄家周 《前沿》2013,(20):30-32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既要把握好其内涵和要求,又要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选择恰当的教育路径:经常性地对大学生中进行民族地区区情教育;利用民族地区特色教育资源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敦学主渠道和其他思政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在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与非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交流交往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