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换,还需要相应研究范式的确立。然而,胡适、冯友兰等学者借助西方哲学建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在新世纪前后遇到了激烈的讨论,需要建构立足于中国哲学自身的研究范式。对此,学者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其中张立文先生所提出的"自己讲"和"讲自己"的研究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其在此路径上提出的"和合学"理论更是对中国哲学现代转生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2.
评点黑格尔论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是思辨唯心论的集大成者,近代、现代以及当代的中国学者都对黑格尔及其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所以,近代西方的哲学家中,被中国人研究得最多的要属黑格尔了。那么黑格尔又是如何论述中国哲学的呢?遗憾的是中国人对黑格尔的哲学评价很高,而黑格尔对中国哲学,乃致整个东方哲学多有低贬。一 黑格尔论孔子哲学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导言部分集中论述了中国哲学,他一开始就直指孔子的哲学。黑格尔不懂中文,更难达古文,这是黑格尔理解中国哲学的鸿沟,也是造成黑格尔曲解中国哲学、低贬中国哲学的主因。他对孔子的论述不到一页纸。下面是…  相似文献   

3.
黄城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0):14-15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冲击最激烈、变化最快速的一个阶段.孙中山生逢衰乱骤变之世.他是如何感受到自己文化的危机,以及外来文化气势汹汹的冲击?他的响应态度与策略怎样?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发展意义如何?对20世纪中叶,国家分裂之后的文化发展,又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我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叶德跃 《求索》2013,(9):117-119
近代西学东渐,西方哲学思想的引进对中国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启蒙和变革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学术并无哲学之名,只有经学、子学、道学、理学、心学诸说。“哲学”一词,系日本学者西周引入。中西哲学之间的学术通约和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哲学研究的过程。但今人往往以渗透着西方中心主义情结的黑格尔哲学标准来剪裁中国哲学,故引发“中国有无哲学”之争。争论中国有无“哲学”之“名”并无意义,关键在于中国有无“哲学”之“实”。未来的哲学将是文化哲学的崛起.从传统形而上学到“拒斥形而上学”再到“人类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上海乃至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曾经的起源地,杨浦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发展越快,就越需要党风廉政建设同步跟进。杨浦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如何抓?还面临着哪些现实的挑战?杨浦区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相关精神要求?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日对杨浦区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守正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王兆辉 《前沿》2008,(8):180-182
晚清军工战略所启动的不仅是近代中国的军事变革,也不单是经济、政治变革,更是一种文化、观念上的深层次演进。在军工战略的指导下,通过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促使近代中国人才的现代转型,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风气面貌,并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础与智力支持。在晚清军工战略的推动下,各种资本主义现代思潮的兴起则更新了近代中国的人文知识结构,丰富了现代人文思想内涵,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形态意识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4,(2)
<正>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极为多义的象征性理念,也是一个有着特定所指的复合型理念。它体现了中国政治、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当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政治哲学,由以进化为核心的政治发展论、以民主为特征的政治制度论、以平等为取向的政治价值论、以大同为诉求的政治理想论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体系。中国近代政治哲学的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家关注现实、谋求中国社会出路的良苦用心与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亚玲 《前进》2006,(8):54-55
当中国近代社会封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一炮轰开以后,西方文化就蜂拥而入,关心中国命运的人们开始了文化上的思索。中国文化的命运如何?它将如何发展?这是近百年文化论争的核心问题,直到如今,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空前广泛,许多海内外学者就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不一,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周:目前,中国古今文学演变的问题尤其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分期问题在学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不知您对此持什么样的观点?陈: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者来说,如何界定中国文学的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分期,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过去我们接受1840年,1919年,1949年这三个坐标,如果从民族解放的角度看,未尝不可以。但从文学发展的实际看,很值得我们怀疑。从本质上讲,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是在中国政治格局发生了重新组合以后开始的,这里所指的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到1949年之间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