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编者按:2015年12月15日,2015清华大学"城市形象"沙龙在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举办。知名学者、社会活动家、企业高管、媒体人士、街道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围绕"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城市历史与城市形象"、"城市空间与城市形象"、"城市居民与城市形象"、"城市旅游者与城市形象"等议题畅所欲言、分享心得,提  相似文献   

2.
抖音短视频通过音舞元素、仪式场景以及消费标签等方式,呈现"不一样"的城市形象,并通过陌生感、圈层化与正能量的方式表达城市意蕴,带动了城市影像书写方式的变革,让城市形象传播从高冷走向亲切,为城市文化传播带来生机。本文在描述现象、反思问题的同时,寻求文旅融合时代短视频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城市形象传播是一种主要通过媒体传播进行的自我与他者的认同性建构。一座城市在日常的正态运行状态下,其城市形象传播能遵循稳定统一的正向模式,认同效果能基本实现。但如果发生危机事件,城市形象传播便会受到危机因素干扰而陷入认同建构困境。以2020年初暴发新冠疫情的城市——武汉为例,通过分析该市疫情期间的城市形象信息传播活动,探讨如何在危机语境下,以重建认同为目标进行城市形象的传播与建构;并且将具体策略的思考充分置于当前新媒体传播生态和传播方式变革的框架下,提出:传播塑造新的城市符号、采用微观平民化话语表达、多元主体共同传播以及创新使用新媒介载体,可以从文化、情感、意义和想象等多个层面来实现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4.
李勇  周谊 《人民论坛》2011,(7):188-189
城市形象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精心组织和构建的重要内容,网络是良好的城市形象的优质传播途径。当前政府在城市形象网络传播方面最迫切要做的就是改变观念,增强对网络的重视程度;加强策划,丰富内容;采取措施,培养人才;寻求有效方法,应对突发事件;收集研判舆情,加强与受众互动。  相似文献   

5.
亚里斯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2010年上海市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塑造一个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不仅能让市民生活得更好,而且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象征和标志。丽水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极佳自然生态的城市,如何深入挖掘自然人文内涵,塑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魅力城市形象,建设浙西南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丽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徐立华 《群众》2010,(11):46-47
<正>文化是城市的"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城市特色因文化而灵动,城市精神因文化而彰显,城市风气因文化而形成,城市形象因文化而展现,城市实力因文化而增强。一座城市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彰显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建设的"强筋骨",更源自于思想文化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新媒介的孕育进程逐渐加快。"网红"作为互联网背景下兴起的一个群体,使得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得以高效发挥。微博方言网红不仅可以实现自媒体式的内容传播与娱乐互动,还可以藉由方言文化、内容构建、粉丝经济实现城市文化的跨区域、跨平台传播。从微博传播媒介角度切入,以大连网红典型个案王博文的微博为个案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运用词频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微博可视化传播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其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受众范围以及传播效果,并提出方言网红与城市文化传播之间的互动路径。研究发现,方言网红微博的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形象的构建,受众评论所呈现的价值观、地域认知对城市文化形象亦有影响,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本土自媒体网红渠道,通过议程设置等深度合作,主动提升城市形象,实现文化强市,带动城市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的形象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层不变。"十三五"时期,国家顶层设计连续赋能武汉,武汉城市形象再塑工程具有新的内涵与意义。重大时代背景的转折和战略重点的转变让武汉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对武汉城市形象精准的再定位、对武汉城市精神深入的再阐发、对武汉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持续的再跟进、对武汉长江文化品牌强劲的再创建,让武汉在"十三五"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敢为人先、赢得主动,创建城市形象塑造的"武汉style"。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象定位、设计与塑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祎 《当代建设》2003,(6):83-84
城市形象定位所谓城市形象定位,是指在分析和调查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静态的、动态的比较优势,结合未来发展态势和区际分工,确定出最具有生机的城市个性特征。城市形象定位是指从城市形象建设方向和建设目标两方面对城市形象的准确认识,是城市形象战略研究的核心,是形象设计的基础,它为城市形象设计指明方向。准确定位城市形象,必须对城市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深层的理解和研究,充分深层次挖掘出城市所蕴含的完全的形象资源。要正确定位城市形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充分认识城市地位、性质和职能城市的地位、性质…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是生产力,管理出生产力,城市的环境不仅是城市形象、城市综合实力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影响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因。因此,在城市建设加快的同时,如  相似文献   

11.
易水 《创造》2010,(12):72-73
拓展城市空间,树立城市地标,以摩天大楼来展现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成了现代城市所热衷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5,(5)
<正>讲好江苏故事,就是要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美好江苏形象,为进一步发展汇聚新动力。以"受众需求"为导向,搞好形象传播和推广,进一步打造江苏对外宣传工作的新品牌。近年来,南京市以"受众需求"统筹城市形象传播,以"国际视野"统领城市形象推广,在打造城市形象品牌和外宣工作品牌两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包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形象这一总品牌,以及文化南京、佛都金陵、博爱之都、"三都市"、"三名城"等系列子品牌,同时开发了"发现南京"、"邂逅南京"、"印象南京"、"同乐南京"等外宣工作品牌,向世界讲述南京故事,不断  相似文献   

13.
讨论21世纪江苏人新形象,不仅要对人的形象(个体的和群体的)有新的认识,进行新的形象定位,还应该对城市形象有新的认识,进行新的形象定位,注重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文明新形象。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环境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大众媒介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能够丰富城市文化的内涵,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文化高效传播。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大众媒介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助力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城市形象不是涂脂抹粉,城市品牌更不是简单地贴个标签,其核心是城市精神。前段时间业界曾有过对"城市精神"的探讨,但是后来普遍感觉到用语言表述城市精神总是言不尽意。确实,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是概念性的、抽象的"小言",而"大言"——色彩才与城市精神相通。在表达城市形象的形式语言中,  相似文献   

16.
近日,有市民反映江西省南昌火车站广场上的绿化带"石凳"被铁栏杆围了起来,旅客无法坐下等车。对此,南昌市火车站广场管理处表示,市民所指"石凳"是绿化树木的树坛,一些旅客把树坛当成凳子来休息,严重影响南昌火车站作为省会城市的窗口形象。在综合实力竞争的时代,城市形象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很重要,加以建设和维护也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但如果不弄清楚什么才是城市形象的核心要素,谁有权来评判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1,(21)
正随着国家品牌计划的实施,打造良好的县域形象品牌,必将更好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形象与品牌不可分割,形象是品牌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品牌的实力与本质。品牌形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体现城市形象,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增强城市实力、优化城市功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问题的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化势在必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际传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际传播的必要性和主要障碍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中必须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文化传播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保持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自有文化,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文化治理的作用,将文化的思维贯穿于公共空间治理政策的方方面面,用文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中经济、生态、科学技术、人文历史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治理中形成“区域—城市—城区—社区”四个层面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最终通过治理的顶层设计,对城市自身文化的挖掘、引导、运用和创新,促进城市完善自身核心定位,从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市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是文化引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形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地区和人群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自然就具有不同的形象。现阶段,城市形象传播和品牌塑造以政府为主导,承担了吸引投资者、旅游者,团结城市居民等多方面的期望。现实中,城市形象定位同城市既有形象之间存在差距,城市形象推广和品牌打造活动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