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已受到了能源瓶颈的制约,能源安全日益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中国开始关注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动,在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虽然中国在开展能源外交时有其潜在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重塑形象为中心,以对能源地缘政治和相互依赖的认知与实践为两个基本点来构建中国能源外交战略,积极推动在互利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政治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达成区域性自由贸易安排,对东亚的经济合作进程乃至亚太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应与亚太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和平发展的战略才能实现.依据中国目前所处地缘政治情势,我国应推行全方位睦邻、富邻、安邻外交,逐步巩固和扩大一个稳定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带.东南亚地区是我国应当重点经营的地区,与东盟关系的进展直接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3.
许正  钮菊生 《求索》2013,(8):170-173
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经济增长、能源需求、海上权益、海外利益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地缘空间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制约,谋求中国和平发展所需要的地缘空间日益成为中国战略日程中的首要课题。面对此等情况复杂的战略棋局,中国如何通过战略规划实施外交突围.为维护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开辟空间,中国外交战略日益成为紧迫任务。中国同美欧日俄印等强权长期竞争合作的平台主要是亚欧大陆,中国处在“中间国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位置,以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为地缘战略依托,将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合纵连横.成为一个在亚欧大陆乃至全球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交易平台。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合作的地缘战略.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对制定中国对外战略和安全战略。对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际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北约是地缘政治战略博弈的产物,其成员国大多具有较悠久的地缘战略思维传统.冷战给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冷战后,持续的地缘扩张成为北约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与之相联系的是北约政治职能的不断拓展,这种扩张和拓展已经并将继续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皆源于西方,其理论体系主要服务于当时国际政治关系的运作。作为一种理论,在之后的学科体系建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梳理并分析两者的内涵、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旨在进一步厘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在史学研究中的范式。事实上,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思想早在中国古代就已产生,只是没有将其概念化,究其理论,二者类同。政治地理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地理区域与政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政治过程在地理环境中的具体反应,而在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的研究中,其本质理论等同于地缘政治。中国古代政治地理在思想和理论方面,主要体现在国际、国家和地方三种尺度上。正清政治地理与地缘政治理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政治地理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同时为中国政治地理学深化权地秩序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6.
唐喜政 《前沿》2002,(9):14-17
邓小平地缘外交思想包括和平和发展、国家利益以及自力更生原则 ,其内容主要包括立足亚太、稳定周边、走向世界、睦邻友好、对外开放、“一国两制”等。邓小平地缘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亚太转移,相对贫困和落后的太平洋群岛地区逐渐开始吸引域外大国的注意。特别是中国在太平洋群岛地区影响力的上升,使美国更加关注其在太平洋岛国的战略利益。新的猜测随之产生,太平洋群岛地区是否会产生新一轮的大国竞争?如若将中国在此地区的行动纳入地缘战略竞争的范畴,忽视中国在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恰当的。中国在此地区的活动,是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商业性质活动,并没挑战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了太平洋岛国的福祉,美国及其他大国应与中国合作而不是构建任何旨在与中国竞争的安全和外交安排,应扩大中国在此地区的新角色所带来益处并降低大国的商业和经济投资竞争活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缘政治思想起源于人类生活的基本常识和事实,是对资源有限与发展无限的人类世界根本矛盾的深刻洞察。国家的地理位置、生存空间、对空间的把握能力及地缘边际利益关系是地缘政治思想的核心内涵,地理位置、边际关系、权力优势等是其斗争逻辑的主要内容。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依存度明显提高,地缘政治的斗争逻辑已成人类命运的阻遏力量,人类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因时而出,必将开辟人类命运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9.
地缘政治中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中具有 特殊重要的意义。中美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工具。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台湾在该地区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美关系被美国的战略决策者 定位成战略上的竞争关系,台湾对美国而言的地缘战略价值再次上升。这正是台湾问题具有长期 性、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古天姣 《前沿》2012,(18):28-29
中国的周边邻国众多、强国林立、利益交叠、情况复杂,这些种种都为中国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提出了挑战.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的国家,也是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和斯皮克曼所认为的不同世界重心的交汇地带,这种陆海兼备的周边地缘环境特点使得中国容易陷入战略上的两难境地.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是在自身实力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发展,克服陆海复合型国家在地缘环境上的不足,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东北亚地缘环境的特点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外部环境,其地缘关系中的问题则给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利用东北亚地缘环境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要树立利用地缘因素的理念,克服地缘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切实消除不利于东北亚地区环境安全和经济合作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赵文 《求索》2011,(10):94-95
本文认为大国世界地缘政治影响力取决于经济实力,其实质导源于与国内生产总值相适应的国家军费总支出大小。通过对中国、美国等地缘政治大国1999—2007年间的军费总支出与经济总量作时空耦舍分析,结果证明一国军费支出与地缘政治影响力之间存在一定正反馈效应。在实证基础上,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并对我国军费支出方向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洲新兴经济体纷纷崛起,亚太成为新的世界财富中心,区内外大国纷纷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围绕中国周边角逐地缘政治、经济、安全与战略利益,加之亚太地区热点广泛分布,致使中国周边环境日趋复杂,对此务必全面审视、冷静分析、努力驾驭。  相似文献   

14.
《政工师指南》2012,(2):20-22
地缘政治理论认为.地理因素是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借鉴地缘政治理论,经济地理日益成为研究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指标。国家级综改试验区、国家重大战略、国家级新区等国家战略陆续出台。使中国区域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而由这些战略叠加形成的中国经济地理崛起板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
陈福裕 《黄埔》2020,(2):21-22
2020大选,在蓝营一片哀戚却显平和的氛围中落幕,民进党再度赢得"全面执政"的优势。虽然蔡英文的得票数与民进党政党票的巨大落差启人疑窦,但是,250万票的胜负差距,让韩国瑜支持者所有的质疑都显得苍白无力。蔡英文得到800多万张选票加持的"抗中保台"路线,势必将台湾镶嵌在东亚地缘战略冲突的前沿,为美国遏制中国政策效力。未来4年,甚或更长时间,地缘政治冲突与地缘经济整合相互背离的拉扯,势将成为台湾社会共同面对与承担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外交是国与国之间以和平方式进行交往、交涉的政治行为。所谓外交空间,是指外交在国家机器运转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外交战略和策略是否受到国民认同,外交人员在本国是否有影响力,是否受到尊重,处理涉外事务策略选择多不多,回旋余地大不大,等等。探讨中国千年外交的空间问题,对于拓展今日中国的大外交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恐怖主义直接影响着新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疆与中亚特殊的地缘政治是导致新疆地区恐怖主义多发的重要因素。从地缘政治视角下看,部分国家对待恐怖组织的态度,纵容了我国新疆地区的恐怖主义,因此,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着手来预防、打击、惩治新疆地区恐怖主义。国内层面上,应加强新疆地区法治建设,增强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增进新疆地区与内地的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国际层面上,应展开外交战略,积极构建全球安全命运共同体,并倡导以联合国为主导的跨国反恐,以此来维护新疆地区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吴江 《新东方》2011,(2):1-6
从生存哲学的角度讲,地缘政治的政治性来源于人类敌我划分的生存论结构。地缘政治中的空间只有在生存论的空间的意义上才能最深刻地被把握。现代地缘政治来源于一种追求普遍性、去视域化的努力,它与人类生存意义的关系被遮蔽了,但却仍然不可能摆脱作为它的发源地的生活世界。未来的地缘政治应该坚持一种守护和爱的伦理态度。  相似文献   

19.
赖广昌 《政协天地》2014,(11):54-55
南海历来是中国的疆域,中国人在那已生活经营了数千年,管辖了上千年。而西方列强对南海诸岛的侵犯,从清朝末年开始从未间断。日本占领台湾之后,窥伺南洋,企图南下寻找地缘战略“利益线”,目的是获得工业发展的经济资源,西沙、南沙群岛因地缘关系首先受到日本的侵略和掠夺。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化使北极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得以提升。中国作为北极事务利益攸关方,在北极地区拥有重要的环境、科研、政治和经济利益。积极开展北极公共外交,有助于降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身份制约,为中国深度介入北极治理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北极公共外交涉及理念确定、主体选择、平台运用、对象筛选等多个相互关联的具体维度。我国应该从这些具体维度出发,从顶层"设计好"中国北极公共外交体系,消除外界对中国北极事务参与的疑惑和误读,提升中国北极治理话语权,籍此维护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