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淑梅 《求索》2014,(9):120-124
互文性视阈下的翻译研究以文本的语言分析为入口,从狭义文本的微观互文逐步转向主体之间、文化之间以及文本与主体、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广义文本的宏观互文,将共时因素与历时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译者作为翻译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主体,其主体性贯穿于翻译的始终.一方面,译者在原文的互文性阅读和阐释,特别是译文的互文性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体现的是译者主体性的介入;另-方面,译者的主体性既受到语言形式及内容等狭义文本的制约,更受到原文作者、译文读者、源语文化、译语文化等广义文本的制约.由此可见,以“联系、影响”为核心要素的互文性理论能够辩证地看待和阐释译者的翻译活动,有效地避免夸大或抑制译者主体性的极端行为,因而能更科学地指导译者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由于其特殊的写作形式和表达方式使翻译过程尤为复杂。通过对陶潜诗歌《归园田居》(其一)的意象和诗律格式在英译本中的表达呈现,分析其翻译过程中的意象失落和格式的不对等,以此说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主体性地位的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3.
冯正斌 《前沿》2010,(10):136-138,155
本文借助"目的论"及接受理论,通过对变译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及影响其主体性发挥的目标语读者及译者自身素质等因素的系统论述,得出译者主体性在变译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为此,译者在变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及读者的接受力,而且要提高自身翻译能力,采用灵活的变通手段和变译方法,在译前与读者达成共识,译后与读者达成共鸣。  相似文献   

4.
叶静 《理论月刊》2013,(3):105-106
近年的中英文诗歌翻译研究主要关注译者主体意识和翻译主体性的探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使得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得以凸显,相反,原诗作者的地位则被忽略.本文就如何看待原诗作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地位,如何把握并协调在翻译这一文学活动中,原作者、译者及读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翻译诗学观念,认为在充分把握原诗作者的诗学观及其在具体诗歌中体现方式的基础上,译者在译语中应用相应的策略将原诗作者的语言观、美学观、政治观等诗学观完整地再现出来.这种翻译诗学观念能积极主动地使作者、译者及读者三者之间视界融合的和谐统一,是人类文化沟通的一条重要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功能翻译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其中的翻译目的论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译入语读者的角度考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选择翻译策略。本文通过实例分析强调了目的论在非文学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与把握,可以从历史视野、哲学视野以及国际视野角度加以观照.习近平总书记遵循以史为鉴、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逻辑路径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运用人民主体性思维、底线思维与系统思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生态向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盘考虑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深邃的哲学视野、开放的国际视野深刻解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动因、深远意义、方针原则、战略部署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展现了大国领袖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政治担当,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自信,提升了中国全球生态治理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丰乳肥臀》自面世以来多有争议,它在莫言获诺奖后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丰乳肥臀》事件包括争议、停印、畅销……等。欲望狂欢、苦难宣泄与文学讽喻交织的《丰乳肥臀》世界是"作为老百姓"的莫言写作立场针对当代语境中所建构而成,现实主义特质与感官化盛宴的论争使得文学媚世问题凸显。作品从审美内涵、期待视野、作品传播这三个层面叙述了这部文学作品的期待视野的形成与变迁,以及这种期待视野对莫言文学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历史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因其涉及的文本特点,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这个再创造者无疑就是译者,他是文学文本由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实现者。在这一转换中,他的主体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的发挥直接影响到译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译者"适应"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过程,以及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译文的过程,这种适应和选择涉及语言、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在翻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词时,为传达这些词特有的文化内涵,译者至少需要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上进行适应、选择与转换,才能产生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杨镇源 《湖湘论坛》2007,20(5):96-97
在甲午战争之后,为救国图强,我国一些知识分子选择了通过翻译外国小说来改造国民思想.大多数小说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策略,从而使晚清小说翻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此,传统的翻译忠实观无法解释.而目的论融入了社会历史文化的考量,使我们更全面地考察晚清小说翻译的归化风尚,从而肯定了其归化策略的合理性,也拓宽了我们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