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尊重劳动     
薛安泰 《桂海论丛》2003,19(2):57-58
必须尊重劳动 ,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观点。为了正确把握尊重劳动这一重要精神 ,文章对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以及劳动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并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几种贬低和歧视劳动的错误观念进行了批评 ,提出只有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的理念 ,才能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 ,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活力尽情迸发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一论断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深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特别强调了“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的观念,这种新的劳动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础上,立足于生产力,重新界定了劳动的性质,扩大了劳动和劳动者的内涵,肯定了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时 代在发展 ,实践和理论也在深化日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当时当地的生产方式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作出了理论上的阐明。如今 ,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面对的情况已经不同于往昔。按照江泽民主席“七一讲话”的要求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2001年10月 ,来自百余所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汇集南开大学 ,举办了“全国劳动价值研讨会” ,对劳动价值的内涵外延作了讨论和反思。多数与会者认为 :只有生产物质财富的劳动才创造价值的观点 ;把剩余价…  相似文献   

5.
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 ,都是光荣的。我们要高高举起劳动的旗帜。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在当代 ,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 ,科学劳动、管理劳动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资料及其生产部门的劳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化劳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如何“深化”认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深化到社会主义社会科技劳动及其所创造的价值上去。  相似文献   

7.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必须弄清 :我们现在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初有哪些不同 ?我们过去忽略这些不同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现在深化研究和认识 ,重点和难点问题何在 ?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柏春 《岭南学刊》2007,1(5):87-90,104
张福军博士发表的《对马克思的工资和利息理论的再认识》一文,对关柏春有关观点提出商榷。但是文章在运用马克思的观点讨论"党政军公检法等人员是否创造价值","说明劳动的价值是否必然会导致循环论证"、"资本收入是占有了谁的劳动"等问题时,却在很多地方错引了马克思的话,从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当今现实和马克思所处的那个社会阶段完全不同,我们应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得出崭新的结论,这样才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今天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段先盛 《岭南学刊》2006,1(2):48-51
考察有关生产劳动的经济学说史,可以发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产劳动的范围也在扩大。这是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自然结果。据此,基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对马克思的一般性生产劳动定义应作新的解释:生产了社会所需要的物质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以此为依据,对那些被传统观点视为非生产劳动都应视为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0.
曹子勤  吕志敏  马熙融 《前沿》2003,25(2):19-22
对当代社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讨论 ,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其哲学基础 ,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这一基本观点为出发点 ,只有这样 ,才能正确理解当代社会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 ,正确解释和说明当今社会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使劳动及其主体劳动者开始受到尊重和保护;要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做到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进行创新,划分出第四产业,确立生产商品劳动与非生产商品劳动的范畴,尊重人才,发展劳动文明。  相似文献   

12.
劳动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尊重劳动,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并提出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其实,劳动光荣并不是个新问题,但为何今天要重申“劳动光荣”这个命题呢?这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3.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首先要客观评价该理论的学术价值和革命意义;其次明确该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在深化认识中自觉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统一;再次深化要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和价值理论两个方面研究有所发展;最后深化认识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上一篇《劳动二重性是切入剩余价值哲学的要点》(《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一文中所说的切入要点,意思就是"入门"。强调这一点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劳动二重性虽属政治经济学课本的必读内容,但在全面理解,尤其在日常应用中却相当生疏,以致不但影响对这一问题本身的认识,而且还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剩余价值哲学的把握难以准确和全面,甚至不得要领。至于作为剩余价值哲学基础的异化劳动概念,同样也因此而存在不少模糊和片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科技劳动已构成现代社会的主导,劳动价值理论争论的许多问题源于对科技劳动的认识。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应当重视和研究科技劳动。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我国劳动法颁布十年来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我国陆续制定出台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些法律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关系的复杂多变以及加入WTO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劳动法律已暴露出严重的立法滞后问题,笔者运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结合劳动立法与现实存在的差距和劳动关系发展趋势,不揣浅陋,提出未来劳动立法及劳动法学研究应引起完善和注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劳动礼赞     
劳动,人类谋生的唯一手段,一切财富的根本之源。劳动,创造了人类大千世界,也创造了万能的人类本身。亘古以来,人们或用脑付出心血,或用体付出汗水,频频仍仍日复一日、代复一代辛辛不息,才有了历史的灿烂辉煌,才有了今日的高度文明,才信心百倍地开辟着未来更加无限的美好。所以,劳动无比伟大、无比光荣;所以,我们尊重劳动、尊重劳工。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 ,要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为贯彻中央这一精神和纪念建校 5 0周年 ,甘肃省委党校于 2 0 0 2年 4月 12日举办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讨会 ,”省内部分专家学者、省委党校领导和有关教研人员与会。现将本次研讨情况综述如下。1 在如何深化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问题上 ,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 :兰州大学刘家声教授认为 ,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就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不能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  相似文献   

19.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是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需要。我国社会劳动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劳动主体及其组织形式日趋多元化 ,新的劳动形式层出不穷 ,生产劳动对市场需求的依存性显著增强 ,劳动质量不断提高 ,分工合作更加广泛和密切。今后应当把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重点转移到资源配置和利用问题上来 ,全面考察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创造价值的特点 ,深入探讨劳动形成价值的条件 ,正确认识各种要素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人大》2007,(5):1-1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改变着世界。劳动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展现着劳动的价值、塑造着劳动者美好的形象。尊重劳动创造首先是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者最重要的是尊重其劳动创造.尊重劳动者对社会的一切服务。尊重劳动创造,鼓励劳动者在创造社会财富和美好生活中展现和丰富自身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实现自身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