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康》2017,(2)
<正>前些天,一个并不算太要好的朋友忽然向我倾诉苦恼,说他明明对谁都十分客气,但却总感觉别人对他却保持着距离,他不明白是为什么。我想了想,这位朋友确实是一个客气而礼貌的人,就连来问我这个问题时,他用的称呼都是"您",哪怕他也知道我其实比他年纪小。在工作中他其实还帮过我几次忙,却从来没麻烦过我,这次的"请教"还是  相似文献   

2.
人有信仰不低头曹正文我是1988年在上海加入九三学社的,但九三学社对我的影响,却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时代。我父亲有一位老朋友,那就是复旦大学笪移今教授,父亲在我懂事时,就给我讲了笪移今伯伯的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敢于直言,父亲希望我长大后也能如此。我便知...  相似文献   

3.
看她优雅地捧着书,书这么多,人却这么单薄,在暮色苍茫中,这个瘦小的身影往教室走去。这时候我的心里感到一种冲击,一种震撼,一个晚上我就在想她这个背影。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朱自清写过《父亲的背影》,他被父亲的背影震住了,而我呢,被女儿这个单薄的,瘦小的,走向晚自修的背影震住了。  相似文献   

4.
正我认识一位荷兰欧亚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曾经多次获得过欧洲科技奖。他的长子十分特别,别的孩子睡觉前,让父母读童话书,而他却让爸妈读菜谱,一边听一边流口水。他中学毕业后,不想升高中上大学,而要上烹饪中专。教授父亲毫不犹豫,全力支持儿子。刚学了1年烹调,转而又迷上了自行车,想退学专修脚踏车。教授对他说,只要你愿意,爸妈永远是你的后盾。教授过60大寿,我  相似文献   

5.
点歌的人     
那天我在办公室编写电视新闻稿件,正忙得昏头昏脑的时候,老人推门进来了。 他是来点歌的。 老人走到我跟前,并不像其他点歌者那样送上事先写好的祝词,而是浑身上下摸了半天,慢慢掏出一支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见我摆摆手,他却并不收回,执意放在我的办公桌上。 我不会写字,能不能帮我一下?他有些难为情地搓搓手──这种代笔的事以前也碰到过,于是我便拿起圆珠笔:说吧,怎么写? 老人想了想,说:就写上“祝父亲生日快乐”吧。父亲?你父亲多大年纪了?我有些惊讶,来人的头发已经花白,看样子有六七十岁,他父亲怕不是有八九十岁高龄了。 他有些尴尬地笑…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生日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生日。父亲已是五十好几的人,和土坷垃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为了我们姐弟俩父亲打柴割草,挑炭卖菜,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为有足够的资金供我上大学,父亲忍痛让姐姐在初二时辍了学。可惜我不高考名落孙山。不顾父亲要我复读的劝诫,我毅然选择了南下打工。这五年中,我干过小工,提过灰桶,建筑工地上吃苦的活儿我都最后才进了市保安公司。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五年来没有回过一次家。我若不混出点名堂来,决不回家。父亲拿着信,老逢人便赞他的儿子有志气,他在回信中祝福我早日成功,衣锦还乡,记得当初在家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位职业编剧。近几年,他编剧并投拍的两部电视连续剧,都是写父亲的。我问他,是因为父亲情结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大街,很重的心事,正透过他的神情向外弥漫。他说,10年前,就是在这条大街上,我把我的父亲弄丢了,一直都没有找回来。他说,母亲来电话告诉我,说父亲的“糊涂病”越来越严重了。我知道父亲惠的是“失智症”,于是,我回了趟家,决定把父亲接到城里,找大医院瞧瞧,看有没有办法缓解病情。他说,那天起了个大早,带着父亲上医院。当时,人很多,公汽很挤,我再三叮嘱父亲,一定跟紧我,但车到站之后,父亲还是不见了。  相似文献   

8.
笑是免费的     
一名养路工在五年内先后经历过儿子考学落榜;妻子患重病住院半年之久;父亲去世;家中最值钱的东西被盗;自己被汽车撞断胳膊。如果你不认识他,你可能会为他担忧,觉得他的日子快没法过了。但他留给周围人的,依然是快乐。在一次本行业评选“公路卫士”的活动中,这名养路工以高票当选了。在介绍各自事迹的巡回演讲会上,这名养路工谈起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忠诚于本职工作———“大家都以为我是个快活的人,其实,我活得很累,但我必须快乐。儿子大学落榜时,如果我不保持乐观,对他,对我,对老婆,都会产生更大的打击;妻子住院半年,当时我忙前忙后,每天累…  相似文献   

9.
笔者旅居美国加州期间,接触到不少居住在美国的香港人,听到过许许多多有关香港人在美国艰苦创业的故事,亲眼看到过他们在美国的生活情况。他们的生活与创业,有忧有喜,有苦有甜,是一曲曲幽美动人的乐章。二月中旬的一个傍晚,加州大学的周教授开车来接我到他的北岭(bkirtllrldg6)寓所吃饭。我虽然不是香港人,但他知道我有不少亲人定居于香港;我也到过香港探亲,对香港比较熟悉,于是喜欢同我聊聊有关香港的人与事。周教授虽然是物理学教授,但他对艺术很感兴趣。他指着客厅墙上挂着的四幅画对我说:“我虽然加入美籍,但十分热爱我…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1,(4)
我和父亲各自迁居到了市区,但一起相处的日子却大不如从前。我由于忙于工作等种种原因,不能经常探望父亲,可一周不见,父亲总要来个电话或走一趟。与我说句话,见个面。父子之情唯恐因为时间而疏忘。父亲高度近视,一只眼睛因视网膜剥离而动过手术,另一只眼睛有白内障,已经几乎是个半盲人了。我几次搬家后,我们的住处相距越来越远了,他来得越来越少了。但他那时的身影,常常闪现在我的眼前,还时不时凸现出他  相似文献   

11.
去年的十一月十七日,是著名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八周年纪念日。八年来,我曾把《路遥文集》认真地读了一遍,我曾详细地阅读过许多悼念他的文稿;也曾在清涧县石咀驿国道边《路遥故里》纪念碑旁静静肃立过;还曾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路遥墓前敬献过野花束……然而不论怎样,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八年来我一直思念着路遥和路遥作品中的人。即使在我受审时,我还回忆与他接触过的情况,即使我被关在监所里,我还读过他《在困难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2.
大度读人     
冯骥才 《时代主人》2006,(11):24-24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13.
长大     
五六岁时,爱看小人书。因为识字少,常看不明白。每当割了满满一背篓草或者拾了一筐柴,作为奖赏,父亲便给我讲解。但一次只讲一本,讲完之后,我意犹未尽,满心希望破例再讲一本,父亲却再不管我,只顾点着煤油灯,忙乎自己的家务去了。读小学了。到了星期日,父亲早早便用粉笔在泥地上写一首唐诗,教给我们。我听讲很认真,但小弟不然。有时父亲正讲得起劲,一眼瞥见小弟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免不了顺手赏他一个耳光。于是,大嗓门的小弟,便在乡村宁静的清晨,哇哇大哭起来。不知为什么,文弱慈善的父亲,对学生很和蔼,而对我们姐弟,却…  相似文献   

14.
从短缺经济时代过来的人,都品尝过排长队的滋味。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排队是买电影票。那是七十年代中期,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片子,但售票的窗口前却挤满了人。许多人的许多只手拥挤在那个窗口,每次都要经过一番手的搏斗才有一只能伸得进去。窗口处手的搏斗在后面排队的人是看不见的。而在后面排队的人同样想早一点买到票,于是没有一会儿,有形的队伍渐渐变成无形的了。再过一会儿,根本就没有什么队伍存在了。每个人都使尽浑身的解数往前面挤,最聪明的办法是能伸出手抓住窗口处的铁条,这样就不至于被里面买到票的人往外挤时把你也带出来。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烟斗     
父亲的烟斗冯目准父亲去世已两年有余了,在他不多的遗物中,有两件东西一直被母亲珍藏着。一件是支大号金星水笔,另一件则是烟斗。每当我在父亲曾用过的书桌抽屉内目睹父亲这两件遗物,回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泪水总会悄悄地爬上面颊。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有烟斗,而且...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华玉恩今年只有41岁,可看上去却像个小老头:深密的皱纹爬了一脸,头发和牙齿差不多脱落完了,又黑又瘦的。十年前,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为给我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毅然放弃了农场的安逸生活,把家搬到了都市。在打工无着的情况下,父亲就靠收破烂、弹棉花挣钱供我上学。“有废品拿来卖———”那一声吆喝阴翳着我的童年父亲是每个人的生命中无法选择的,但总不会有人希望自己的父亲是个捡废品的吧。常常,我因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来。我家于1992年搬到了哈尔滨市。因为穷,动力区垃圾山附近一…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  相似文献   

18.
今天读书已蔚然成为一种风尚。大家不仅谈书论书,而且也都在做着相关的读书节目。我属于好读书的那种人,但却常常“不求甚解”。读书读到“甚解”,我以为那是学问家研究者的事,以读书自娱,我觉得还是“浅尝辄止”的好,消遣的目的才能达到。不过我还是爱看“读书节目”,爱浏览“读书指南”之类,它可以帮我在最短时间里了解书的市场和书界的行情。人的一生不可能读尽所有的书,也不可能全知道世上都出了些什么样的书,以有限的时间而读所要读的书,惟有通过“读书节目”和“读书指南”,才不失为想读书而又有好书读的终南捷径。一般来说,读书人被…  相似文献   

19.
<正> 我认识一位画家,在3年之前,他就被检查出患有一种绝症。然而。他并没有为此而倒下,却异常坦然地接受医生的治疗;并且每天,他都坚持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和作画。这3年来,他已经举办过十几次个人画展,获得过好多大奖。既是在平时,他的脸上也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那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我惊羡地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听了,他却微笑着反问我道:“我为什么要不开心呢?”尔后,他就给我讲了他儿时经历过的一件事情:他在读中学的时候,仍非常淘气。有一次,他因为连续几天旷课,放学校给予  相似文献   

20.
曾玫 《台声》2014,(2):81-82
俗话说严父慈母,但父亲对我们的关爱却一点也不比母亲少。慈父严师这个称谓放在父亲身上一点也不为过。我想,他也会很享受这个称谓。记得幼时,幼儿园离家有几站路,总是父亲骑着自行车接送姐姐和我。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我们姐俩全托制每周才回家一次,自然每次看到父亲骑车来接我们部会特别高兴。那时看到周边的一切都感觉特别巨大,甚至父亲的自行车都是个庞然大物。那时我坐在自行车的横粱上,姐姐坐在车后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