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多发趋势。作为一种很常见但又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舆论传播以其特有的方式对群体性事件产生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并随着现代传播手段的发展壮大而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对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传播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对于正确引导舆论、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博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厦门BRT公交车爆炸案发生后,以“@厦门警方在线”为代表的政务微博及时发布信息,发挥互动功能,了解民意,回应网民质疑,在应对这场突发公共事件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舆情监测、引导舆论、缓解社会压力等方面还急需改进.政务微博毕竟是新生事物,“@厦门警方在线”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但其发展、应用还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3.
“郭美美事件”深刻反映出微博这种新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微博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和特点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也深深影响着年轻一代,成为引导舆论的有效平台.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当今社会流行的要素,加强对年轻一代的价值观教育,是我们急需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微博的盛行,微博舆论中的各种伦理失范现象也随处可见。微博所呈现出的种种舆论失范既是"技术自反性"的表现,同时也在另一个层次上构筑着风险。重提微博舆论的伦理限度,倡导微博舆论主体的伦理意识,无疑是降低社会浅层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沈捷 《求索》2012,(10):234-236
政务机构微博的兴起,是各地各级党政机构尝试利用新媒体引导主流舆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举措。本文以部分江苏政务机构微博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剖析微博技术特点、网民特征、微博话语选择和舆论引导主体可信度诸要素对政务机构微博舆论引导的影响,研究政务微博如何有效实施舆论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主要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以及呈现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等特征,伴随着谣言扩散的同时还具有动态性、表层性的特征。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网络舆论使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具有自发性和快速性;在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中,微博舆论领袖的作用大、谣言的扩散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政府利用网络发布官方信息,安抚民心。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对立性公共事件在网络出现;二是网民热议,生成网络舆论;三是传统媒体参与,与网络舆论相互呼应促动,生成社会舆论;四是出现制度外社会行动;五是事件消退。在前四个阶段,事件对社会秩序的冲击逐步增大,强度和危机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网络与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07年12月,中国网民已达2.53亿人,居世界第一位[1]14.网络正在成为信息传输最重要的渠道和舆论媒介,其影响力日益广泛和深远.与此联系,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信息(包括真实信息、虚假信息乃至谣言等)、网络舆论和舆情、媒体作用等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梳理相关研究,分析研究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探寻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功能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卿立新 《求索》2010,(12):82-83,7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态,具有传播快速、扩散能力强、舆论走势难以调控等特点,并且具有其独特的传播机制和传播规律,给网络事件的处置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微博时代的网络事件处置必须从加快处置的时间反应、建立责任机制、强化舆情监测预警、加强信息发布、开展互动疏导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唐逢九 《电子政务》2011,(11):47-54
阐述了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运用。探究了政府、媒体、公民、NGO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治理模式,并剖析了这些主体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针对困境的实践路径和对策:发挥政府的核心主导作用,健全网络法制体系和信息公开体系、加强舆论监督管理和官员素养建设;重视媒体的引导作...  相似文献   

11.
戴冕 《人民论坛》2013,(11):152-153
近年来,我国大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群体性事件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界研究的难点.了解群体的心理是正确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文章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例,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类事件,以期为更妥善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微博具有操作简单、互动性强、传播迅捷的特点,目前微博正逐步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影响公共舆论甚至左右公共舆论。微博中存在的大量虚假失真言论和信息,使微博无序化、暴力化倾向明显,影响网民对现实世界的理性判断,对正常社会秩序带来冲击。微博中"无直接利益冲突"渐成泛化趋势,无限制的微博网络言论导致"网络暴民"和"网络群氓",极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建立网上舆情实时监控机制、负面舆情风险评估机制、负面舆情引导处置机制和网络舆情长效管理机制,理性处置微博负面舆情。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规模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有一定的社会根源。而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各参与主体的博弈过程。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从理论上对参与主体进行分析,研究其利益诉求及其在博弈中的地位,以及不同形式下的博弈均衡,以期实现对群体性事件进行预防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孙鹿童 《前沿》2013,(13):102-104
舆论形成作为舆论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具有很高的学历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综述了前人对于舆论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并以2012年的热点网络舆论事件为依托,如“表哥”杨达才事件等,对形成舆论的宏观因素和一般过程深入了解,并结合舆论的个体性、群体性以及社会性影响过程,旨在为舆论引导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在信息发布的领域不再一者独大,自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催化推动作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的网络舆论,具有网络舆论主体多元化、匿名性,形成高速性,传播互动性、互文性的特点。由于警察的特殊身份,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内容往往较为敏感,部分网民的观点容易夹杂着宣泄的心理,负面影响较大。针对涉警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独特之处,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发生之后,公安机关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快"、"准"、"狠"三大原则和策略;找准时机进行议题的设置与置换;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重要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技术队伍,对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进行技术引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网民在网络事件中的情感抗争日益凸显,自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兴起后更是达到井喷式增长。权力偏袒资本、民众现实利益受损及草根话语权缺失是网民产生情感抗争的主导因素;在抗争方式上,网民大多采取愤怒、同情与戏谑等情感交织的表达逻辑。这些情感抗争能进行情景、身份和目标的话语意义建构,引爆舆论话题,引发阶层对立,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实现网络事件中网民的情感动员。  相似文献   

17.
正"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1]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互联网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拟舆论场,政治生活也必将置身其中。一、研究综述和理论视角(一)人民日报微博的相关研究新浪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新型传播媒介的典型代表。2014年中国网络舆情年度报告指出微博已经成为了舆论事件搜索的又一大平台,仅次  相似文献   

18.
从三鹿奶粉事件透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缺失: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混乱,市场发育不足,食品安全管制中的关键制度不完善,企业难以有效地自我监管,社会中间层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管制的动力不足.要转变政府在食品安全管制中的职能,依靠市场作用促进企业实施食品安全自我管制,充分调动社会中间层组织力量以达到食品安全的共同治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事件:社会信任危机与信心重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公众人身安全的基本保障,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在2008年8月"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之后.  相似文献   

20.
谣言几乎与群体性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事件爆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湖北石首"6.17"事件中网络谣言肆虐凸显了当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薄弱与不足,包括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意识淡薄、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和网络舆论引导方法、手段落后等。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网络谣言防范意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坚持"疏堵结合",转变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和坚持舆论引导主体多元化,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