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中日两国在接送孩子上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家长认为“孩子才是个小学生”,而日本家长则认为“孩子已经是小学生了。”  相似文献   

2.
开心乐园     
海绵患者甲:手术时医生忘记取出一块儿海绵,现在还在我肚子里!患者乙:疼吗?患者甲:疼倒是不大疼,就是总口渴。病人已经死了急诊室来了一个病人,护士把病人安放在病床上,叫来了医生。医生扒开病人的眼睛,用手电筒照了照,对护士说道:“病人已经死了。”这时,从病床传来微弱的声音:“医生,您再照一下我的右眼,我的左眼是假的。”孩子归谁有一对夫妇要离婚,可是他们有一个孩子,俩人都想要,所以就告到了法院。太太对丈夫说:“孩子是我生的,我生孩子的时候你在旁边。所以孩子应该归我。”法官想了想,说:“嗯,你对,孩子是你…  相似文献   

3.
靠网络,他组织了河北盐山首届残疾人相亲会,组织残疾人旅游,同样靠网络,他为白血病女孩马明月募捐、为残疾人介绢工作、为山区孩子献爱心……从成立盐山爱心联盟到今天,他集合大家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从未停止过助残的脚步。他就是残疾小伙儿张军建。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重要性在过去20年中,父亲对于其子女的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得到有力的证明,许多研究都向人们清晰的表明了离婚家庭中的孩子所遭遇的不良境况。研究者们已经发现: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Hetherington,1988;Cath,et al.,1989;Ross,1984)。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导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法律和规范并作出适当反应,同时充当了母亲有时所加于孩子身上的各种过分的注意和情感——包括慈爱和发怒——的缓冲器。因此,父亲成为孩子的除母亲…  相似文献   

5.
代红正 《人大论坛》2008,(10):39-39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数月了,一个从废墟中刨出来的孩子向人们敬礼的动作,永远地铭刻在世人心中。孩子简单的动作,昭示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但一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决定。孩子教育的课题,于是乎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为了孩子     
六月了,“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 不做孩子许多年。但今年,却很有些关于“孩子的”感触。 不知什么原因,在已经过去的可还没有过完一半的2010年,全国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校园暴力以至凶杀事件,多名花骨朵般还未绽放的孩子就此凋零。据说,凶手中有疑似精神病人的身影。于是,一时间各地中小学校、幼儿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周边精神病患者被严加甄别看管,而保安们则鸟枪换炮扬眉剑出鞘。而同样在已经过去的可还没有过完一半的2010年,同样在孩子与精神障碍者之间,发生了一件反向的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云南陆良的4位少年在校园之外将一个无辜的没有任何攻击性的精神病患者虐殴致死……  相似文献   

7.
1.别给孩子施恩 告诉孩子。你们是因为爱他才当他的父母的,而不是因为他失去亲人而可怜他。永远不要提“身世让我感动,遭遇让人同情”之类的话。在别人恩惠下成长的孩子要面临比别人更多的压力,而灾区孩子们受的压力已经够大了。  相似文献   

8.
鸿生 《民主与法制》2007,(2S):28-31
父母究竟该如何去爱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如何对待子女的婚事,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这个案件就告诉天下父母一个道理-—爱孩子就要给孩子自由的恋爱空间,不要因为舐犊情深,而酿就人间不应多出的那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0,(7):40-42
22年前,一位类风湿全身瘫痪的母亲,冒死剖腹产下了孩子;22年后,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他将瘫痪的母亲带在身边,一边打工一边照顾。2010年5月18日,记者在武汉白沙洲大市场附近一处窝棚里,见证了这个80后青年感天动地的孝心壮举。  相似文献   

10.
刘德春 《政策》2008,(11):58-58
目前,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将孩子留给老人或亲朋好友照看,在家乡接受教育。这些在家乡的孩子远离父母,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照应、行为管教、学习辅导、心理沟通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正岳 《半月谈》2005,(6):63-63
陪读现象,反映出的正是普遍存在的“惟成绩论”问题。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引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呵护有加。只要孩子能读好书,生活上的事务一切都可以代劳,其结果是孩子即使已经长大了还不懂得什么叫生活,不知道怎样生活,乃至于离开了家长就无法生活。  相似文献   

12.
欧盟国家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参与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欧盟国家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生育第一个孩子已经不再意味着妇女职业生涯的自动结束,有些妇女选择持续不断地工作;有些则在生育第二个孩子后停止就业;也有些只是暂留在家中照料年幼的孩子;许多妇女力求通过减少每周工作的时间将受薪的工作与家务中的照料工作兼顾.然而,这些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并没有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更加平等.在欧盟国家,女性的失业率明显高于男性;工作中的性别隔离、男女的工资差别始终难以消除.从参与的性质上看,两性差别也十分明显: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参与更具有不稳定、不规范性,失业的风险也更大.  相似文献   

13.
陈曦 《中国残疾人》2011,(10):26-27
1991年,孟佩杰出生在山西交口县,5岁时父亲在车祸中去世,母亲迫于生计不得不将她送人领养。当时在隰县老干部局工作的刘芳英收养了这个苦命的孩子。刘芳英觉得孩子已经5岁了,怕联络不上感情。但孟佩杰的乖巧很快打消了刘芳英的顾虑。  相似文献   

14.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0,(13):59-59
母鹅孵蛋,停止施工。——为了不打扰一只闯入工地孵蛋的母鹅,英国价值上百万英镑的"立方体"工程推迟了工期。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几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个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  相似文献   

15.
在孩子尚幼的时候,无数父母已经寄予厚望,无心地用自己的意志左右了孩子的人生,自己却没有察觉。、如同《生于七月四日》里朗尼的母亲,正是她的—句话,让自己的孩子走上了战场。战争面前。在国家荣誉的掩盖下,人性真正脆弱的一面被无视,个体的悲剧命运找不到价值得以落脚;现实面前,我们需要不断修正甚至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尽管它曾经如此的张扬而美好。  相似文献   

16.
10月下旬,比利时北部法兰德斯地区完全进入了深秋,路旁除了雨后新生的蘑菇和从树上飘落的红叶外,洁净无染。奥斯坦德港口已经停止工程,轮船安静地停靠在岸边,港口堆放着颜色鲜亮的集装箱,时不时有鸟在低空掠过。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面对今天的孩子——国家与民族明天的希望,人们应该沉浸在欣喜之中。然而“6·26国际禁毒日”一声警钟长鸣,欣喜之情顿消.因为毒品的魔爪已经伸向了孩子。与其载歌载舞,不如揭开问题,呼吁社会为孩子的成长多搬掉一些障碍。于是,我们通过来自公安部禁毒办公室的第一手材料,配合对北大肃毒科研组负责人邵秦教授的专访,组织了《让毒品远离孩子》的专题报道。人们从孩子身上看到希望,也从社会变化的方方面面看到希望。在当今网络热潮汹涌澎湃的时候,我刊试图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当今中国网络经济的现状:从《…  相似文献   

18.
故事的线索来自于一条已经不太新的新闻──五年前,一个12岁的陕西少年大义灭亲举报了自己父亲的犯罪行为,于是父亲进了监狱,少年成了全国闻名的“中华好少年”。五年过去了,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了那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和他所做的惊世骇俗的事情,因为这世界变化太快,有那么多的情感故事需要我们自己来塑造来演绎,别人的离奇经历已经很难再引起我们的关注。然而今天再见到那个“好少年”,深入了解了他这几年的经历之后,我们确实有一种比同情或欣赏更深也更远的思索……那孩子有个吉祥的名字,叫做净瑞。他一懂事就知道这名字里面蕴含着长…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钥匙     
孩子很开心。期末考试发挥得很好,今天他将领到成绩单,妈妈已经许诺给他哈根达斯。他10岁了,从来没品尝过哈根达斯,只是听同学讲过。  相似文献   

20.
转眼间,已经几个月过去了。 几个月来,我自始至终都不敢相信斌斌已经离开了我们这个事实。白天,一闲下来没事,我总会听到斌斌那亲热地喊“妈”的声音;一听到有人敲门,我就忙不颠地跑去开门,总以为是斌斌回来了,到了晚上,我几乎夜夜失眠,偶而闭上眼睛,全都是斌斌的影子,有他小时候的模样;有他穿警服的神态;更有他在大街上躺倒在血泊中的惨状……   斌斌,我的孩子,你回来吧,我已经做好了你最爱吃的抓饭、拌面,就等着你回来和爸、妈一块品尝;斌斌,我的孩子,你快回来、快回来吧,你难道忘了,全家人都等着你参加明天的订婚仪式吗 ?   斌斌是我最小的孩子,他上面有四个姐姐、两个哥哥。   1990年,斌斌高中毕业了,正当全家人张罗着给他找个事做的时候,他却瞒着我和他爸,偷偷报名要参军。当时,闻知此事,我死活不愿意,因为就在一年前,我已经有一个儿子在部队牺牲了,我伤透了心,当时,我才 50刚出头,听到噩耗,一夜之间白了头,我实在不想……看我这儿说不通,斌斌没办法,就叫来了他的姐姐、哥哥,大家一齐做我的思想工作,看到孩子那铁了心的样子,我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加了两个条件,第一就是到了部队要好好干,第二是每个月寄一封信回来。好在孩子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