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宪法应明确保护私人财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一切财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否应当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我国宪法 ,这是社会各界特别关心的重大问题。借鉴外国保护私人财产的宪法制度对完善我国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乃至国际共运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不仅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而且表现了巨大的理论勇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财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因此,学习江泽民同志"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精神,首先必须借鉴外国保护私人财产的宪法制度.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一切财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否应当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我国宪法 ,这是社会各界特别关心的重大问题。借鉴外国保护私人财产的宪法制度对完善我国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本文作者从私人财产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我国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完善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7、宪法修正案对征收征用制度是怎样规定的?此次宪法修正案为了正确处理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总结现行有关法律的实施经验,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确立了我国的征收、征用制度。宪法第十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征收和征用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征收是指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国家将私人所有的财产强制地征归国有;征用是指为了公共利益需要而强制性地使用公民的私有财产。征收和征用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6.
“私产保护入宪”意味着国家把私人财产保护提高到宪法的高度,这是一种根本性的保护,也意味着中国财产制度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袁松平 《传承》2009,(18):122-123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私有财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的激起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公民财产的数量、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激起人们呼唤对其财产法律上的保护,特别是宪法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私有财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极大的激起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热情,公民财产的数量、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激起人们呼唤对其财产法律上的保护,特别是宪法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要求“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积极作用在于: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虽然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在逐步建立,但人们对私人财富存在误解,以至在全社会还没有完全确立建立私人财产所有权的观念。强调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对私人财产不够重视,并且缺少配套政策和措施,将保护私人财产落到实处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完善。因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步的必然结果。2.有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并对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予以确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与生命权、自由权一起被称为公民的三大基本权利。宪法理所当然地应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作出原则性的规定,然后再通过物权法等民事法律依据宪法确定的原则制定具体的规则对私有财产权给予保护。财产关系是最主要的经济关系,包括私有财产权在内的各种财产权是财产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归根结底,是反映经济基础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律通过确认和保护各种合法的财产权,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只有构建一套完整的保护财产权的法律制度,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促进财富的积累和对财富的合理利用。保护私有财产是保护各种合法财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六大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并明确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的要求。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修宪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