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一切有部是《成唯识论》重点批判的小乘部派。此派尽管在佛教史上影响深远,但其"法有"见却不符合"三界唯心"这一根本的非实在论佛教哲学精神。护法等论师从大乘唯识哲学出发,缜密批判了有部妄执"法有"的邪见,深刻体现出中期大乘佛教对小乘部派的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2.
玄奘建立的中国佛教唯识宗,继承了印度瑜伽大乘细致的心理认识和分析,从而构建成为一个系统、庞大的理论体系.佛法精义皆在寓理幽玄、含义深远的法相唯识学.中国传统思想对佛教的许多误读皆源于此.唯识学从禅慧之修证中而来,所研修问题与科学、哲学相连,因而其凸显科学的实证性而更加充实,蕴含哲学的玄奥性而更加深刻.唯识学非科学而科学,非哲学而哲学,具有宗教的信仰性而更加广泛,显示非有神论宗教而至深、至圆、至显的宗教之理.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期川籍儒者周洪谟"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其《春秋》学思想主要散见于所著《疑辨录》中。周氏对《春秋》"经文文本"、"周正时月"以及"训经之传"进行了辨疑,所论多出新意。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常事不书"、"书以记异"等《春秋》书法观;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春秋》"尊王"、"崇礼"、"奉天道为政"等经世大旨。  相似文献   

4.
刘生良 《思想战线》2011,37(5):73-78
《庄子》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有天地大美、"虚静"养神、"以天合天"、"言意"之辩、遗形取神、"法天贵真"以及文艺否定论的"正"与"反"等。庄子在《寓言》、《天下》两篇中对自己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更是现成的、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论,也是我国最早的象征、浪漫文学创作论。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神思》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释"神思",其意非本《庄子》字面,而是取《吕氏春秋》《淮南子》高诱、许慎注之别说。根据其说"心下巨阙,言神内守也",可证明刘勰所论"神思",具有心身内外二分的特点,而非向来所认为的心身彼此二分。《神思》篇由"神思"论虚静,其学理依据是汉代以来道家、道教的养生守神思想。  相似文献   

6.
《管子》非一人一时所作,其论"天道"主要集中于《内业》、《白心》、《心术》上下等四篇中。遵循"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进路,为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管子》建构一整套"本体-宇宙论"的世界图式。这个世界图式由宇宙本原、宇宙模式和人与天调三部分构成。宇宙本原是从本体论维度阐述现象世界之所由来;宇宙模式是从发生论维度解读宇宙大化流行之所以然及人类如何可能"推天道以明人事";"人与天调"是从价值论维度回归到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上。  相似文献   

7.
"恨恨"考     
一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名<孔雀东南飞>,下省称<古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①按:"恨恨那可论"之"恨恨"当作"恨恨".今以三点证之.  相似文献   

8.
文廷海 《求索》2015,(2):144-148
柯劭忞致力于《春秋谷梁传》的注解,既有以经学救世的需要,也有对晚清公羊学兴盛局面的批评及对前人《春秋谷梁传》注释的超越等原因。其提出应重视汉代刘向及郑玄的谷梁学成果、以"九旨"为《春秋谷梁传》的纲领、《春秋》有笔削大义、注解《春秋谷梁传》要会通三传等主张。在注解《春秋谷梁传》中,形成训传语之据、证文字之讹、证说解之讹、通传文之义例、以史实说经和反对尚谶纬异说等特色。因此,柯劭忞的《春秋谷梁传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杨树达先生曾推尊皮锡瑞云:"乡先辈善化皮鹿门先生,博闻强记,经学湛深,为吾湘二百年来所仅见",其今文《尚书》学为晚清学术之瑰宝,皮氏融合各种辑本,全面疏证《尚书大传》,明定条例,还原汉代《书》经。清代今文《尚书》学之研究,至皮氏达峰顶,为后人讨论两汉经学、思想发展,奠定了详审健全的资料库。然因晚清今文经学之主流在于阐发《春秋公羊》,皮氏于《书》又未能再发新义,加之其时学术出现新方法新材料,皮氏未能逮之,故其今文《书》学日渐式微,后继乏人。  相似文献   

10.
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作为农产品的茶,具有汤饮、蔬食和药疗的重要作用。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茶"之载;《神农百草经·卷一·上经》有"苦菜"  相似文献   

11.
<正>津政办函[2017]98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加快推进"多证合一"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7年9月24日天津市加快推进"多证合一"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41号),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现就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多证合一"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韩建夫 《求索》2012,(11):71-73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里,"境界"一词的涵义一般指向人的生命存在与精神层面。现代新儒家大都善言"境界",并以不同维度构建新的境界论。其中,唐君毅通过对《易传》"感而遂通"内涵的揭示和阐发,并借助佛教"观"的概念证成了相对圆融的生命境界论,呈现出颇为独特的思考路径。而且,以"感通"重构的儒家境界论,凸显了中国传统的变通观。  相似文献   

13.
正鄂政办电[2016]16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湖北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6年9月18日湖北省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商事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等四部门《关于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的意见》(工商个字[2016]167号)要求,湖北省从2016年10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21,(3)
正窥基(632—682),俗姓尉迟,字洪道,祖籍河东道朔州(今山西朔州),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他是唐代著名高僧,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实际创始人。由于其著述常题名"基"或"大乘基",也称灵基,《开元释教录》始作窥基,故以窥基法师之名流誉后世。他二上五台山,"道著清凉",又开创了唯识道场,是五台山佛教唯识宗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5.
王莹 《思想战线》2003,29(5):115-118
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性欲理论、认同危机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三部小说代表作———《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张爱玲对人物心理独具匠心的刻画,映证了她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心理小说家"的创作实绩。  相似文献   

16.
《古文尚书》"伪书"说,至清代阎若璩集"辨伪"之大成著《尚书古文疏证》后,遂成学界之"定论",而王肃"伪作"说,很大程度上也一并成为"定论"。事实上,《古文尚书》"伪书"公案还有待进一步讨论,而王肃"伪造"《古文尚书》说更是值得商榷。从经学本身及学术史来看,"证伪"者所提供的证据并不充分,王肃之所以被牵涉进"《古文尚书》‘伪书’案",当是"层累"地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中的"六艺"之名,学术界多有讨论,但其解释并不全面,亦没有揭示出"六艺"与"六经"之间的内在联系。"六艺"的词义经历了"六种技能—六经之术—六经或六经经传"的发展过程,就实质而言,则体现出技能—学术—文本的演进;"六艺略"中的"六艺"包括"六经"、"六经之传"以及"六经之术"等内涵;"六艺略"中的《论语》《孝经》在汉代属于"六经之传";"六艺"以礼乐为核心,孔子继承这一点,开设《诗》《书》《礼》《乐》四门课程,在这之后扩大了教学内容,增设《易》《春秋》两门,因而有与"六艺"之名相仿的"六经"之称。由于两者之间存在这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汉儒常用"六艺"指代"六经之术"、"六经"或者"六经"经传。刘歆采用"六艺"之名,不仅可以全面概括六经及其传注,又能凸显当时儒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毕来德的《庄子》解读从主体转化的工夫论角度激活了《庄子》的当代批判意义。杨儒宾、何乏笔、赖锡三与毕来德的跨文化《庄子》解释学对话深化了这一进路的《庄子》读解。出于对"气"之为"帝国秩序"的警惕,毕来德的"新主体范式"工夫论中缺少"气化""物化"的维度,导致"我身主体"不过是对"我思主体"的简单反转。杨儒宾等人提出的"形气主体""游之主体""两行主体"则可以弥补毕来德范式的不足。从他们的对话出发,有望对《庄子》形成新的解读,而且这种解读过程本身亦可成为主体转化的工夫习练。  相似文献   

19.
《老子》既非本来就称《道德经》,也非称经于西汉之末或司马迁之后、刘向之前。从《史记》、《汉书》等书的记载看,窦太后十分喜好老子,而且窦太后的政治影响还十分巨大,景帝也不排斥《老子》,再加上北大简《老子》已有"上经"、"下经"之称,而北大简《老子》大致抄写于汉武帝时期,所以景帝时期《老子》称经的传统说法是十分可信的。《老子》在西汉前期地位十分尊崇,至景帝时更是得以称"经",达到顶峰,武帝之后虽然"尊儒",《老子》已经失去利禄之路了,但《老子》并未湮没无闻,通过儒生的研习用以补充官方经学以及一些不需要通过《老子》来谋求利禄的人的研习,《老子》仍然得以继续流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义论》是罗尔斯在借鉴、吸收、修正有关正义问题研究基础上的理论硕果。罗尔斯的《正义论》在部分吸收马克思公正观之有益探索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正义批判理论"给予现代回应。然而,由于二者在理论基础、研究视阈、理论关怀上呈现出的巨大差距决定了罗尔斯只是对马克思公正观的片面继承,而非现实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