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部崛起战略为中部各省发展经济提供了良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是国家财富和个人收入持续增加的根本动力。丰裕的人力资本为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解决人力资本利用率不高、配置不当、投资不足、回报不高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解放思想、改善人力资本环境,实现人力资本的市场配置,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收益分配制度,是实现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板块崛起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经过了平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演变,产生导致"中部塌陷"的一系列制度、政策安排。中部发展需要有异于现有东、西部的特殊政策支持,"中部崛起"战略是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战略集合。中部地区的发展除了要继续细化两个"比照"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操作办法、细化落实各部委促进中部崛起具体政策之外,还应从培育战略支点、加大对环境功能区政策扶持力度、调整贸易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和创新财政体制、金融创新等方面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与武汉率先崛起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中部崛起为武汉率先崛起提供了机遇与条件,没有整个中部的发展,武汉独自发展是非常困难的;相反,没有武汉的崛起,中部崛起是难以想象的。作为中部特大城市,武汉率先崛起必将引领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在阐述武汉实现率先崛起具有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切实可行性的基础上,从增强武汉实现率先崛起的内生动力、竞争力、整体实力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发展理论与中部崛起的产业集群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沿海率先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相继实施和由此释放出来的巨大政策能量,“中部崛起”战略成为人们又一关注的焦点。但中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及其所处的特殊发展机遇与发展环境,决定了“中部崛起”要有新的战略思路。本文试图从区域发展理论的视角,通过对几种主要区域发展理论的分析和比较,结合中部地区的特点,探索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5.
倚重中部崛起的软实力:区域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晗 《求索》2005,(10)
中部文化历史悠久,中部经济出现“塌陷”。如何从中部文化中找到实现中部崛起的新元素,是中部突破对发达地区发展路径依赖,实现中部有创新性的崛起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考察中部文化的优性与劣性,透视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创新中部文化,促进中部崛起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域制度移植视角的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批准的第四批改革试验区,对中部崛起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制约中部崛起的瓶颈是制度缺失。文章基于区域制度移植的视角,在借鉴国内外改革试验区及城市圈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参考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动态角度出发,在定量分析中国省市区及省会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的基础上,剖析了中部六省及其省会城市投资环境竞争力在全国的比较地位及内部差异规律,提出了基于中部崛起的投资环境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原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中原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在促进中部崛起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并从综合实力、三大需求、经济外向度、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区位优势、科教资源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原城市群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及强化区域优势、提升核心城市辐射力、推进科技教育进步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这表明促进中部崛起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已经由理论付诸实践,已经成为现实的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从提起到确立经历了较长的酝酿期,本文在回顾这一过程的基础上,从决策、现实、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了中部崛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非均衡发展策略客观上促成了区域经济的后发优势。发挥人力、技术、制度、资本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势,是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武汉只有抓住中部崛起的契机,结合后发优势理论和自身实际,才能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11.
江春 《长江论坛》2005,(6):22-23
要实现中部崛起,关键是要通过市场机制吸引外资,以刺激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从而克服观念落后、制度创新力度不够两大弊端.在这方面,金融业的作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创新、区域非均衡治理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纪瑜  张宇蕊 《求索》2007,(11):9-11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是处在市场力量日益成熟,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和谐、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提上日程的重要时期。政府如何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下,摆脱对政策“红利”不均衡分配的路径依赖,有效治理区域非均衡,进而推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区域非均衡治理的创新离不开财政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必须以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财政创造经济发展环境、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运行等方面的职能,释放潜能、整合资源、创造优势、激活全盘,最终实现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3.
<正>中部崛起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中部发展更需要法治的规范保障促进的职能作用。在中部崛起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性法规的作用是各方面都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中部六省地方立法实证  相似文献   

14.
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政策依据上,对中部崛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出了四个基本判断:“取中战略”是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依据;中西部共同开发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合理要求;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建立全国性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促进中部区域创新,对推动中部崛起、构建新型中部经济具有突出意义.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中部各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以促进中部区域创新建设.本文分析了中部区域创新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促进中部区域创新的"政策-平台-环境-网络"四维策略模型,为促进中部区域创新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与中部崛起的思路调整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学术界目前盛行的“(主要)依靠接纳从东部转移过来的产业实现中部崛起”的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剖析后可以发现:依靠产业区域转移并不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正确思路。必须尽快把中部崛起的思路调整到建立一套“以中部内生的、自我发展的组织结构为主,外生作用为辅”的良性循环机制上来。  相似文献   

17.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效果评价能为新常态下中部新一轮崛起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区域比较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战略实施总体效果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0年间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与东部及东北的差距急剧缩小,与西部的差距在明显扩大,表明战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到大类指标,中部在科技教育文化方面成就最大,但在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方面发展相对不足。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内生动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途径,进一步推动中部新一轮崛起。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一词是对地方政府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微妙关系的全面概括。本文结合中部崛起的时代背景,指出了地方政府间和谐关系构建的必要性,并从形成强烈的协调意识、建立跨行政区的区域协调机构、准确定位政府职能及完善相关的利益调节与约束制度等方面为中部地方政府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促进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能不能以大智慧、大忠诚紧紧抓住这一久期方至的历史性机遇,乘势而上,像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一样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有政策、有资金、有项目地办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对中部六省都是一个实质性的考验。以范钦臣主席为首的省九届政协领导,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围绕中部崛起谋划省政协的工作,倾注大量心血考虑如何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言献策。今年3月在联系中部六省四十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八条建议后,最近一个时期又在省内并联合中部其他五省政协组织展开了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研究,4月下旬和5月上旬已经连续两次召开了省内的中部地区崛起研讨会,第三次由全国政协领导和六省政协主席参加的研讨会也将在郑州举行。省政协为中原崛起和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办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中部崛起的历史进程仅仅拉开了大幕,今后要干的事情还很多,也会更为精采。为了记录这一历史事件,本刊从本期起增设《中部崛起》特别栏目,除了报道与此相关的重要新闻外,还将刊发一些领导讲话、意见建议和确有见地的优秀理论文章。我们期望这个栏目在各位读者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下,能够成为中部崛起的思想库与智力场,为促进中部崛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部崛起背景下新农村“文化经济”形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农村的崛起。从文化经济理论视角看,随着世界文化经济时代来临,中部以其优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具有发展农村文化经济的后发优势。构建新农村文化经济形态,实现中部传统农业经济向新农村文化经济形态转变,是促进中部崛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