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广东2001年打击有组织犯罪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1月份,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与广东省警察学会联合在深圳市召开了2001年打击有组织犯罪理论研讨会。会议就有组织犯罪的概念、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界定和司法认定、广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入世后的广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措施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基本前提是对之有全面的了解.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组成人员及其结构、存在时间、犯罪手段、活动区域、从事或者垄断的行业、主要犯罪类型、"保护伞"状况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特征.当前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应当从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建立反有组织犯罪的稳定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和推动全民性的反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措施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犯罪手段、犯罪主体、犯罪危害等出现了新的变化,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愈加严峻,应当引起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长远打算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打早打小、加强专业“打黑”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寄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毒瘤,它从社会的体制内部生根,从内到外腐蚀破坏社会的健康机制,扰乱社会秩序。目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越来越突出,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我国当前公安工作的重点。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加以认识,能帮助我们稳、准、狠地打击和铲除这颗毒瘤。  相似文献   

5.
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认定,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依据刑法及相关的司法、立法解释,指出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即组织的严密性、非法经济的目的性、犯罪手段的暴力性和严重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动态化的防治体系。治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必须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反腐力度,剥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保护层;加强政权组织、经济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建设,强化社会控制能力,形成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实践中,典型的犯罪集团不多见,但是,一般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却在向带黑性质的犯罪严重发展。文章分析了1995年和1996年天津市公安局连续打击的42个犯罪团伙的特点,比较了这些团伙与传统刑法理论上的犯罪集团的特征的质的区别,得出结论,天津市有组织犯罪已向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发展。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 犯罪学家认为,私有制是产生犯罪的根源,不断扩大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有组织犯罪团伙向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根本性原因;社会失业现象、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竞争的社会环境,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乡土社会关系,文化网络的“病毒”等,是有组织犯罪向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发展的社会基础。为了有力打击带黑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文章提出了五条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了比较活跃发展的态势,这种形式对我国防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进防控薄弱环节有二个战略性的任务,即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防控体系和专门防控体系,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从早预防。从小预防,在警力资源比较有限的条件下,提高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前我国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社会危害性巨大 ,严重危害着社会治安稳定 ,甚至威胁着地方政权 ,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防范与打击的对象。为了有效地遏制和打击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 ,文章针对这类犯罪的特点 ,分析了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罗志军  王均平 《求索》2010,(3):156-15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取证成为当前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关键问题。在办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应该牢牢树立"证据第一"的理念,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运用正确的取证方法,形成完备的证据系统。只有正确使用证据,才能行之有效地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 ,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称霸一方 ,欺压、残害群众 ,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有一定组织性的犯罪。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包括 :社会原因 ;新旧体制交替 ,利益格局调整 ,社会控制机制弱化 ;一些干部腐败 ,成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保护伞。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对策 :提高全社会对预防和惩治黑社会性质犯罪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反黑立法 ,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从重从快打击 ;加大反腐败力度 ;打黑工作必须与扫除社会丑恶现象、涉枪犯罪结合起来 ;加强对公民以及两劳人员的法制教育 ,为打击和预防黑社会性质犯罪创造良好氛围 ;建立反黑专门机构 ;加强综合治理力度 ,全力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  相似文献   

12.
李金 《公安教育》2002,(2):29-32
近年来,带有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以下简称“带黑犯罪”),在吉林省发展日趋严重,对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已构成威胁,因此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已成为目前刑事侦查工作的重点。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指组织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在实施新刑法的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分析和研究这类犯罪成因和对策,为有效地打击犯罪做好工作。一、“带黑犯罪”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不良文化的传播、封建帮派意识的滋生是产生“带黑犯罪”的思想基础。文化、意识形态对于犯罪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预防和遏制犯罪作用一面,又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一些境外黑社会势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不断地伺机向我国渗透;一些在历史上已受到打击而销声匿迹的帮会及其他有组织的恶势力又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受不良传媒及社会大变革过程中利益的大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犯罪集团由一般的有组织犯罪发展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导致近年来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呈上升之势,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当地社会安定与经济秩序,甚至威胁和危害着地方政权。因此,研究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原因,提出预防打击对策,具有…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认定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非法控制特征及其证据的收集和认定进行研究,对正确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犯罪集团的界限进行了探讨。这对于准确地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性质,有效地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繁荣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和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 ,是我国刑事司法的打击重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活动的组织性、犯罪目的特定性、犯罪活动的腐蚀性、犯罪行为的破坏性等特征。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过程中 ,除了要正确把握每种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外 ,还应注意该类犯罪与有关犯罪问题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公安部作出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黑社会组织盘根错节,很难攻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决定了侦查此类案件的难点,因此,应当研究制定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以有效打击黑社会势力,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7.
目前,黑社会性质犯罪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预防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探讨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现象,并对其成因作出具体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制定打击、预防和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是当前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体系,包括成立专案组、外围摸排、深入侦查、追逃、审讯、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基础、打击其“保护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00年,公安部作出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黑社会组织盘根错节,很难攻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决定了侦查此类案件的难点,因此,应当研究制定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以有效打击黑社会势力,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八)》是近年来对《刑法》所作的最重大的一次修改,其中修改完善与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有关的规定是重要内容之一。比如,修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罪状表述方式,将立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吸收入法,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增设财产刑,提高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法定刑,完善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等犯罪的法律规定,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设为特别累犯等。《刑法修正案(八)》对黑恶势力犯罪突出了从严打击的立法思想,必将对日后打黑除恶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政法机关要正确、充分适用《刑法修正案(八)》条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