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石启飞 《公安教育》2010,(10):47-50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方式向犯罪嫌疑人查问案件事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情况的一种侦查行为。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讯问制度来进行,否则容易发生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情况,甚至造成冤假错案。为了规范侦查人员的讯问行为,《公安机关执法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在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2.
美国社会执法实践中广泛存在诱惑侦查的使用,关于诱惑侦查的法律和制度规制经过长期演变和经验积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诱惑侦查制度。本文通过对美国诱惑侦查制度的法律规定和具体实践的探究,以期为完善公安机关执法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我们应借鉴美国关于诱惑侦查方式运用的有益经验,加快有关诱惑侦查领域的立法进程,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执法实践中应正确认识诱惑侦查的合理性,慎用诱惑侦查手段,严格遵循程序执法,规范自身执法行为,积极改进执法方式。  相似文献   

3.
让法律监督回归宪法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被正式写入宪法。“法律监督权”的入宪并没有让检察机关的“腰杆挺起来”。发生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情况,诉讼活动中的冤假错案和执行难等妨害司法公正的行为一直难以得到及时纠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从1999年开始,几乎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有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呼吁全国人大完善法律监督立法。  相似文献   

4.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几种侦查取证行为之一,在侦查实践中也基本成为每个刑事案件的必经阶段。侦查讯问有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有效措施,彰显法律的正义和建塑警察的良好形象;也可能由于侦查讯问中的非法讯问导致冤假错案,损害法律的权威和败坏警察的形象。侦查讯问是一个蕴含丰富内容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丰富内容”就源自侦查讯问中存在诸多矛盾。厘清其中矛盾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侦查讯问理论及实务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5.
侦查法治化包括侦查理念、侦查制度和侦查行为的法治化。其中侦查理念的法治化居于先导地位,既是侦查立法、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侦查执法、司法实践的精神指南。我国在推进侦查法治化过程中必须倡导和坚持十大理念,即法律至上理念、保障人权理念、权力制衡理念、正当程序理念、无罪推定理念、审判中心理念、证据为本理念、文明执法理念、适度公开理念、国际接轨理念。  相似文献   

6.
法律严禁刑讯逼供,但刑讯逼供仍然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目前侦查办案取证能力有限,还依赖从供到证的侦查模式,还受侦查技术的限制欠缺证明能力。在司法实践中,要强化审判中的证据意识,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坚持疑罪从无原则,避免因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最高院一系列平反冤假错案举措的实施,大量冤假错案得以曝光。冤假错案的防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应当从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进行反思。侦查机关应当注重文明、科学,检察机关应当做好"守夜人",法院应当完善刑事准备程序,同时向审判人员注入"无罪推定"的价值理念。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仍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当务之急在于向办案人员注入人权保障的价值理念,防范可能出现在各个程序中的潜在危险,保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抗辩权和沉默权。  相似文献   

8.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媒体相继曝出的一些刑事冤假错案,暴露了公安机关刑事执法办案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损害了法律威严和刑事执法办案公信力。公安部部署开展“三项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以来,各级公安机关在规范执法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刑事执法办案领域突出问题明显改观。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以后,刑事执法办案面临诸多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充分考虑当前影响刑事执法办案公信力的各种因素,加快理念转变,强化法律支撑保障,推动体制优化、机制创新,实现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深入推进刑事执法办案公信力的不断提升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几种侦查取证行为之一,在侦查实践中也成为每个刑事案件的必经阶段。侦查讯问有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有效措施,彰显法律的正义和建塑警察的良好形象;也可能由于非法讯问导致冤假错案,损害法律的权威和败坏警察的形象。侦查讯问是一个蕴含丰富内容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丰富内容"就源自侦查讯问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厘清其中矛盾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侦查讯问理论及实务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必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几种侦查取证行为之一,在侦查实践中也成为每个刑事案件的必经阶段。侦查讯问有可能成为案件侦破的有效措施,彰显法律的正义和建塑警察的良好形象;也可能由于非法讯问导致冤假错案,损害法律的权威和败坏警察的形象。侦查讯问是一个蕴含丰富内容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丰富内容"就源自侦查讯问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厘清其中矛盾及其背后的原因,是侦查讯问理论及实务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必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刑事错案会对被告人的生命和自由权利产生重大影响。错案的发生有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原因,也与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有关。应树立程序正义理念,遵守司法客观规律,做好错案的预防工作,以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冤假错案总是刑事司法领域中难以驱散的幽灵。错案的频发,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现行的刑事司法运行制度。通过综合分析37例典型的刑事冤假错案,总结、归纳出冤假错案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刑讯逼供、违法取证、有罪推定、忽视无罪证据、忽视科技侦查手段、诉讼理念的认识偏差、政法委过度干预等。防范与治理冤假错案,从宏观上看应尊重和把握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切实保障人权,从微观上看则应规范侦查行为、强化检察监督、保障司法独立、完善问责机制、健全国家赔偿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阶段运行的侦查程序过程中,除了具体的侦查主体在侦查活动中操作性的错误行为之外,过多的引起侦查错误的原因是文化理念在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的原因。因此,应勇敢面对侦查错误的客观存在,深入反思和剖析由文化理念导致侦查错误发生的致错原因,为后续的预测、发现、纠正以及防控侦查错误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从而完善关于侦查错误的基本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隐匿身份侦查措施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侦查措施.近年来,边防部刑事执法部门有效地打击了边境地区贩毒、偷渡等犯罪案件,展现了其刑事侦查能力.因此,为充分发挥隐匿身份侦查措施在边防刑事执法中的效用,结合隐匿身份侦查的定义和主要形式,提出了边防刑事执法中隐匿身份侦查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召开的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加强刑侦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提升刑侦队伍执法素养。这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按照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完善司法人权保障制度,确保侦查移送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防止冤假错案,不断提升公安刑事司法工作的公信力,让老百姓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背景下,对侦查人员的法律素养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刑事执法的核心就是刑事案件的侦查,在侦查阶段能否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反对者认为刑事和解在侦查阶段没有存在的法律空间,与公安机关的法定职权不符,并容易导致公安机关权力滥用。但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有利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并有其自身的优势,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法律上的障碍可以通过立法来解决。目前侦查阶段刑事和解的案件适用范围主要是侵犯个人人身和财产法益的犯罪、犯罪人主观恶性较小的轻罪案件,以后可以扩展到严重的刑事犯罪。公安机关适用刑事和解不能忽视调查取证,应注意对话基础上赔偿协议的达成,同时也要改变和完善目前的执法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公安执法仍存在刑讯逼供、徇私枉法、执法为钱、打击不力、量处不公、程序违法和管理缺位等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民警执法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有偏差,执法理念落后,素质不适应,工作责任心不强。同时受执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制约。改进公安执法,应着力端正执法思想、树立先进理念,强化法律培训、提高民警素质。加强监督管理、完善执法考评,优化执法环境,加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侦查人员执法理念是指侦查人员在履行职务犯罪侦查职能时所持有的、指导侦查实践的理论基础和主导价值观,是侦查人员独特的工作方式、工作经历、受教育程度、职业情感等因素在思维中的抽象、概括和定型。随着我国刑事法治的不断完善,侦查人员在执法理念上的一些落后和错误认识也急需转变,这对推动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与时俱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法理念是执法主体对法律的权威性、功能与作用以及法律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其从根本上制约着执法行为的走向,决定着执法的社会效果。在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是一项基础工程,决定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最终成效。法律至上、权利本位、程序正义、服务优先等四个执法理念应当首先确立,并内化为公安民警的自觉意识,潜移默化地指导具体执法活动,从源头上解决现阶段存在着的执法不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经济犯罪侦查中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以罚代刑现象普遍存在,移送涉嫌经济犯罪缺乏明确的法律标准,对经济案件移送的监督缺位等。构建完善的衔接机制可多角度探讨,重点可关注经济犯罪侦查中执法衔接的前提、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