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一 剥削的含义及其历史功过 近代社会以来,“剥削”的含义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者对劳动力所有者的经济盘剥,即“社会上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由此可见,剥削的古义和今义分别从两个方面揭示了它的本质属性——无偿占有。简言之,剥削就是无偿占有;凡是无偿占有都属于剥削。  相似文献   

2.
张福军 《岭南学刊》2007,1(3):93-96
关柏春和刘慧《论马克思的工资、利息范畴创新》一文对马克思的工资和利息理论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偏颇,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形式,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工资依然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非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利息收入是非劳动收入,但是非劳收入并不等同于剥削收入。  相似文献   

3.
关柏春 《湖湘论坛》2004,17(3):72-72
在现实中,劳动者投入资本(资金)之后就得到了资本收入,比如股息、利息等等。那么,资本收入是如何产生的,是资本创造的,还是劳动创造的,资本收入是什么性质的收入?刘茂松、丁宁两位先生在《湖湘论坛》2 0 0 3年第5期发表《谈谈对现阶段我国资产性收入的看法》一文,认为我国现阶段的资本收入“具有剥削性质”。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现在提出几点商榷意见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刘、丁两位先生共同探讨。过去,在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得到资本收入的都是资本家。资本家的资本收入是不劳而获,是剥削收入。但是,庸俗经济学家却说资本也创造价值,资本收入是…  相似文献   

4.
程际盛的《说文引经考》是《说文》引经研究中的一部鸿篇巨制,然其书既不专事《说文》引经与今传本经书的字句异同考辨研究,也不对《说文》引经体例进行阐发,而多是阐发《说文》引经中的"暗引",然考辨不够精审,扩大了《说文》引经的范围,把某些不属于引经的内容也作为考释的对象,故其书较为芜杂。然其书提供了二千五百九十三条所谓的引经条目,对于认识《说文》与经书的关系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主体是文学活动的关键因素。中国古典文论对主体性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心雕龙》对主体性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刘勰赋予道、圣、文积极的含义,在解决三者之间关系的同时,又把从道至文看做一种过程。在主体性日益萎缩的今天,重温刘勰关于主体性的论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人教版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内容。本课共分两目:一、实践及其特点。介绍了实践的基本含义,实践的三个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论述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原始社会的历史事实证明,人类曾经有过一个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和剥削的氏族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种美妙的制度是注定要灭亡的。为了全面了解它,我们需要认识:“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54—155页)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认知中,较为典型的见解是具有多元特征的三类西方理论阐释。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结构分析,在基于生产资料占有的经济剥削之外提出了组织剥削和技术剥削,以及影响阶级构成的阶级的矛盾地位问题。以职业为标准的阶级结构分析,将技术等级关系先于阶级的社会关系,这样所划分出来的不是社会阶级,而是职业阶级或职业阶层。基于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分析,集中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多元范畴的解释上,而忽视了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关系赋予社会成员一定阶级地位和处境所具有的全部含义。  相似文献   

9.
王筠博涉经史,长于《说文》,所著《说文释例》是《说文》学中的要籍,也是王筠的代表作之一.《说文释例》对《说文》体例进行了全面阐发和细致的总结,为后人阅读《说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了解《说文释例》的性质,正确评价王筠对《说文》体例的研究,在《说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哲学研究》刊登了王海山同志的《人——机认识系统与认识主体》一文。此文观点新颖,读后颇使人回味不已,但又觉有把问题引向深入之必要,即不仅要从认识论上讨论认识主体的问题,而且要把问题扩展到对“人”的概念的重新理解上来。自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引起认识工具的革命以来,对于如何评价电子计算机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在理论界发生了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智能机器只是认识工具或人脑的延伸。另一种意见认为,人类认识已经有了两个主体,即人的“自然主体”和智能  相似文献   

11.
新论摘编     
评价“剥削”的两种观点《中国改革报》日前载文指出,如何评价“剥削”的问题目前有如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剥削的实质是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从价值创造的角度看,非劳动生产要素如资本也参与价值创造。在资本收入中有一部分是资本创造价值的回报,不属于剥削,只有超出的部分属于无偿占有,属于剥削收入。另一种观点认为,剥削可分为四种类型:1.资本性剥削或产权私有性剥削,指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2.掠夺性剥削,指通过抢劫、偷窃等途径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现象;3.强权性剥削,指通过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剥削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之所以提出对剥削与所有制关系的再认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现行的所有制形式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与此相对应,对剥削与所有制关系的认识必然会增添许多新的内容。在坚持已经形成的具有真理性的科学结论的同时,准确把握这些新的内容,对于认识剥削形式的演变规律,寻找消灭剥削的现实途径,深化所有制结构与实现形式的改革,并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马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日文《搜查研究》435号中《基本 任意搜查考》编译,其中介绍了日本任意搜查的含义、类型、原则和界限,详细叙述了日本对嫌疑人和参考人任意搜查的方法,编译者本着介绍日本警察侦查破案情况的目的,以期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0,(11):32-33
张杰2010年10月14日在《大众日报》上载文《认识民主的两个维度》认为,如果我们把民主政治看作一种政治制度形式,那么,认识民主政治的前提是要提供一种关于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而任何政治制度都包含着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配置方式和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因此,认识民主,也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政治权力的配置问题:二是政治权力的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读罢刘烈龙《“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不等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文①,感慨颇多,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现就文论文,提一二私见,与作者商榷,也恳请广大同仁指正。一、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含义问题。从文章的逻辑结构看,“二者含义不同”是作者立论的基石。“二者的基...  相似文献   

16.
《乡音》今年第一期刊载了青龙满族自治县政协邱立文同志撰写的《提案与社情民意的异同》一文,其间涉及政协社情民意工作的含义。读后感到话还没有说完。我从1999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认识工具,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深刻的、科学的研究和剖析,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因此,我们在进行《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时,也必须借助于这一认识工具,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有关的基本原理,消化掌握,融会贯通,并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授。譬如剩余价值学说,这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马克思一生中两项“伟大发现”之一。它深刻而透彻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秘密,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雄辩的说服力。但是,在这一学说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  相似文献   

18.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孙亭玉班固《两都赋》在六朝时极受重视,范晔《后汉书》、萧统《文选》均全文刊载。皇甫谧、刘勰对其予以赞扬。可他们对《两都赋》主旨的认识还有所欠缺。范晔所言极是而不鲜明,萧统更重其“文”;刘勰、皇甫谧仅将其视为名赋,不谈其主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 近年来,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具有很大的活力;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问题,并成为自身发展的障碍。目前私营企业的最大弊端是利润分配悬殊,雇主高额占有雇工的劳动成果。私营企业主的利润收入分经营管理收入、资产收入、风险收入、剥削收入四部分。前三种收入是合理的,应予充分肯定。世目前第四种收入也较为可观。《探索与争鸣》1988年第1期载陈甬沪、褚与根的《上海私人企业的现状及管理思考》一文提供了这样的情况:上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如何认识”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际问题。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四个如何认识”的深刻含义,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杨春贵教授。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记者:自《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运动,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开辟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摆脱受剥削压迫的历史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然而,这条前进之路不是笔直的,而是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