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点     
《中国统一战线》2014,(3):79-79
复旦大学副校长、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林尚立在《中国政党制度的历史性贡献》一文中指出:中国政党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中国革命中孕育,与新中国一起诞生,并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纵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国政党制度从孕育、确立到全面发展,至少创造了四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该文开宗明义,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首先,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压迫剥削中国人民。中华…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创立和发展,是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文化革命与制度修辞 本文所讲的文化革命,是指中国近代以来长程革命历史上的文化革命.如果把近代中国的革命三分为经济革命(器物革命)、政治革命(制度革命)和文化革命的话,那么,其基本进程也是从经济、制度再到文化.洋务运动就是经济革命的肇始,戊戌变法则是政治(制度)革命(改革)的肇始,而新文化运动就是文化革命的肇始. 我在这里之所以用制度修辞,而不用法律修辞,是因为法律仅仅是制度(正式制度或大传统意义上的制度)的前提要件——尽管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除了法律之外,制度还需要理念、主体、行为、反馈等条件.所以,制度修辞更能够表达修辞对法治建设的意义.那么,文化革命和制度修辞之间是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由于资产阶级政治家的软弱和妥协性,使革命的成果最终落在野心家袁世凯的手里,并导致十几年北洋军阀统治的政治混乱局面,但这场革命毕竟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变。这场革命在天津也引发了极大的政治震撼,促进了天津人民的觉醒,展开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6.
处于领导地位的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及对中国政党制度的态度和认识决定着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独特的革命策略、执政形式、民主形式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逻辑发展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出卓越的制度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最终确立的。这一制度以团结合作为典型特征和独特优势,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和规则运行有着浓厚的政治共识主导倾向。革命共识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支配地位,而革命共识依赖对政党制度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困扰。在同质信仰弱化、阶级阶层共同利益模糊的"后革命时代",如何延展革命共识成为政党制度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传统逻辑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用"三个代表"思想审视党的80年历史,无论是执政之前的革命时期,还是执政以后的建设时期,党之所以能够从曲折转向顺利,从失败走向成功,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党对"三个代表"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能够代表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各部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各部分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制度文化,即新民主主义先进制度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制度文化,从而把革命和建设引向了胜利.  相似文献   

13.
一、新中国选举制度6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发展而来的,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权建设和选举经验的总结。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主的选举制度,虽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还不够完善,但却都是从当时的阶级关系和具体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团结和组织广大人民,为巩固人民政权和完成各个不同时期的革命任务服务的。它所确立的许多民主原则为建国后建立更加完备的选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的第二部分,专门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显示了我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在新世纪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政党制度的创立和发展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深刻总结国内外的历史教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同和衷共济、安危与共的各民主党派一起,创立和发展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成果,也是中国人民政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88年的历史征途中,实现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起到了开拓性、奠基性的伟大作用。其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艰辛探索的积极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重要的历史借鉴;其创立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和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蓉宝 《求索》2008,(12):216-218
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模式的实践。民国初年多党制实践以失败告终,证明西方的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证明,两党制在中国行不通;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破产,证明一党制违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呼唤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11,(10):46-47
100年前,武昌首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在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下,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腐朽昏庸统治,结束了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党党内民主建设史上,古田会议创造了密切结合时代和实践需要的组织制度、会议制度和党内批评制度等制度体系,把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到新的层面,开辟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新境界.取得这些成就,是对中国革命时代课题的历史解答,是中共党内民主思想和实践发展的历史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集体智慧的创新成果.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和科学价值,对今天进行党内民主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要正确认识和评价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20.
程伟礼 《传承》2012,(3):22-23
今天“中国模式”的研究已经涉及改革开放的成功,不仅仅归结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的结合,而且涉及中国不同于欧美各国的独特社会政治动员体制特点,譬如集中办大事的效率优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组织优势、改革开放形成的制度创新优势以及中国文化传统儒道释兼容并包的文化包容优势等。中国模式研究不能离开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思想原则,不能离开自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精神,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