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8 毫秒
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以区域内地价和产业高度的耦合发展为突破口,推动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双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检验,并从完善工业用地市场机制、科学实施差异化产业政策、加快培育城际战略产业链等三个方面,有效促进京津冀产业-地价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长江中游城市群2006-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第二产业进行细分,考察了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测算了市场一体化下各细分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而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建筑业比重则不断降低。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定的市场分割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贡献相近,而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建筑业均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 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 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和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相似文献   

4.
曹相东 《前沿》2015,(3):119-122
承载力研究是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建立指标体系探析呼包鄂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然后分别研究了呼包鄂城市群在交通、土地、水资源、环境四个方面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呼包鄂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不高,特别是水资源和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因素。城市群应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高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促进城市群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和"中部崛起"重点扶持的城市群,在区位条件、交通通讯、经济状况、科教状况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现实基础.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建立真正权威、高效协调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将成为构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用什么去构筑城市群产业集聚是形成城市群的基础,是提升城市及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要件。“世界工厂”属国际产业集聚范畴,不是简单的城市空间概念。中国加入 WTO 后,经济竞争将从单一的城市间竞争,变为区域性城市群的竞争,而区域城市群竞争实际上是产业集群的竞  相似文献   

7.
论湖南经济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和“中部崛起”重点扶持的城市群,在区位条件、交通通讯、经济状况、科教状况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现实基础。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建立真正权威、高效协调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将成为构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理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外实践的不断推进,内涵体系日渐丰富。中国对城市群理论的认识与实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调整、深化的过程。立足于国外对城市群的研究现状,全面梳理从改革开放到现在30多年来,中国城市群理论演进的历史脉络,及国家层面对城市群实践的深化推动,并借此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展开深刻述评,有助于我们全面系统地把握城市群理论与实践的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差异性,推动对城市群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对实践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已经由个体发展向群体发展演变。在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下,城市群的兴起很好地适应了这种集聚效应并成为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支点。目前,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在加快建设,并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大核心增长极。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已成为中国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三大城市群,并对支撑全国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湾区经济发展的回顾以及位序规模法、首位度等城市群空间结构度量方法,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出由以香港为单中心向广深港多中心转变,湾区城市群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存在中心城市同质化竞争和空间整合不足的难题。未来湾区城市群应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构,实行产业错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多中心与板块经济是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特征,中部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板块,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枢纽作用。中部地区协调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群,多中心城市与城市群是中部地区崛起与协调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成为影响中部地区综合竞争力与软实力的重要因子。要实现多中心互动、共赢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须以城市群经济体为载体,建立多中心互动与共赢机制,实现多中心协调发展;科学规划与布局,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之路;合理统筹城乡关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坚持产业集中式发展,培育区域性产业园区或产业基地;构建广域性产学研平台,着力培育自主创新;发挥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廊道经济"。  相似文献   

12.
柳青 《长江论坛》2014,(2):28-32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协同基础之上。目前,与经济发达区域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化发展程度较低,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政策环境壁垒森严、产业合作困难重重、基础设施重复低效、社会协同软弱无力。要实现协同发展,其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产业合作机制、市场共建机制、法治保障机制和冲突化解机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群的崛起,而城市群的崛起,又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较早的西方国家总结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如今,这一经验对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的基础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推动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产业一体化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前提.目前,三大次城市群在产业合作方面既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也有良好的现实基础,因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统一要素市场和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加快形成合力,积极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  相似文献   

15.
罗波阳 《求索》2014,(8):52-56
在城市群成为城镇化主体形态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与路径,有利于厘清城市群区域内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实质上是群域内部各城市及城镇基于区域共同利益和各自利益的协调博弈与合作博弈的过程,包括城市群空间结构逐步优化、功能日趋完善、互动不断加强、整体能级有效提升四个方面。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具有交通的通达性、市场的共同性、资源的共享性、文化的同源性、产业的互补性、环境的同治性、层次的递进性、管理的扁平性等特征。应通过加快推进城镇规划一体化、城镇规模结构梯度差序化、产业发展互补差异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府际治理一体化等途径,把促进城市群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自"十一五"规划首次明确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以来,伴随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经济一体化的共同作用,我国传统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特征,逐步向核心—节点—网络式的一体化均衡格局演进,具备网络化特征的城市群进一步上升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和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区域经济系统构成方式升级、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度提升和区域协同治理系统的深度耦合,是中国城市群战略转型的内在深层逻辑。未来,要实现城市群战略的新路径与新模式的持续发展,必须消除区域不平衡、人口逆向流动与人口老龄化、三大基本制度改革滞后和政府职能转变机制缺乏弹性等四大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伍博超  朱方明 《求索》2011,(4):46-47,50
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产业集群,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长株潭城市群现阶段"两型"产业集群建设面临问题分析,论琢发展"两型"产业集群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不可或缺性,对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系统性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成渝城市群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该文从城市群城镇化空间结构的角度,针对反映城镇化水平的人口、土地、经济子系统,采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成渝城市群受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影响,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城市群协调发展度普遍偏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成渝城市群应以内涵发展为主、消除人口城乡迁移阻碍,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巩固和提升中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加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体育产业契合长株潭城市群对低碳经济增长方式的追求,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运用态势分析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崛起正日益改变着我国传统的城市经济区格局,已经成形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被视为未来中国最具有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地区,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新一轮的投资浪潮将改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原有的产业和城市空间,也会促进其经济外向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外向拓展为近域拓展、远域拓展与泛域拓展,相应地需要构建产业链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城镇网络、创新网络等空间支持系统,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