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道艺论”所涉及的主要是文艺的内部规律问题 ,其中“道”是文艺本身的道 ,主要是文艺创作之道。而“道艺论”奠基于庄子 ,庄子之“道”是自然之道 ,庄子的自然之道就是生命之道。因此 ,中国古代的文艺之道就是生命之道 ,文艺创作就是创作生命意象。生命怎样诞生 ,文艺就应当怎样创作。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观上,<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则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郭象通过注<庄子>的方式消解了"道"的本体内涵,认为自然之上并无一个本源性的"道",万物只是"自生自化";禅宗从其心性理论出发,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人心灵的幻象,把自然问题归结为精神现象问题.庄、玄、禅自然观的转变导致了人在自然中主体性地位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人同时成为审美的主体,并使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转向追求空灵和意境.  相似文献   

3.
<庄子>中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庄子思想的重点放在了个人身上,从"法自然"的理论出发,将"道"作为人的本性,提出了自然人性论.认为顺从天道,并形成了在险恶的世俗环境中"逍遥游"的自由伦理观.庄子自由伦理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为当代解决人的自由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文勋 《思想战线》2008,34(3):58-63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已、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他所说的"坐忘",就是"吾丧我",由"吾丧我"而至物我两忘,以此构建虚静愉悦的精神家园;他倡导一种生死面前的乐观主义及"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的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5.
老子和庄子虽然同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但前者的生命对象指向了社会人群,后者则为个体生命。在老子,生命的运转和安顿法则只能时时对天地精神亦步亦趋;而庄子的生命观总体上追求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状态。天地精神是为老、庄生命观的共同祈向。与孔子、孟子视生命只能从属于社会并认生命最终的价值将在社会中得以显现和判定不同,老子和庄子把对生命的哲思延伸至广阔的宇宙自然之中,生命最终的安顿只是遵循自然而然的原则而已。自然,是为老、庄道家生命观的主旨。  相似文献   

6.
乔海东 《传承》2009,(20):140-141
《庄子》中含有丰富的伦理思想。庄子思想的重点放在了个人身上,从"法自然"的理论出发,将"道"作为人的本性,提出了自然人性论。认为顺从天道,并形成了在险恶的世俗环境中"逍遥游"的自由伦理观。庄子自由伦理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为当代解决人的自由发展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今很多学者依然在传统审美的视野下解读《庄子》中畸人形象,认为塑造这些畸人或丑人的目的是为了论证"以丑衬美"、"德充"之内在美,其实不然,《庄子》一书在《大宗师》《徳充符》《养生主》《人间世》《达生》《至乐》中塑造了一批独特奇异的"丑人"形象,而在庄子及其门徒看来,这个人物形象并非世俗之人所谓的美与丑,而是他们注重体道,因"近乎道",顺应自然之性,而体现出自然素朴的本性。也试图通过各种畸人奇人形象,并与形全的常人进行对比,以打破传统世俗观念的外形残缺的禁锢,反对世俗"重外轻内"而倡导"重内轻外"的人生观,尊重个体的存在价值和性格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也为了印证只有不过分注重形体的保养,而德全才能保身,才能体悟生命  相似文献   

8.
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是庄子一生的心志所在。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认真地、完全地把生命作为一个客观对象从整体上加以考察的思想家。他的生命观包括形下生命和形上生命两个维度。安生顺死、常因自然而不益生的自然生命观和以君子之交淡若水、名缰利锁、穷通在时命为内容和特色的虚己以游世的社会生命观构成了庄子的形下生命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为庄子的形上生命观。总之,庄子主要着眼于个体的人类生命,其生命观自始至终都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摅怀。  相似文献   

9.
论庄子精神自由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精神自由是庄子人生哲学的精髓。由于无法改变现实,庄子只能通过"游心"的方式来寻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他指出了实现生命自由境界的两条路径,一是自然无为,二是"心斋"、"坐忘"。实现精神的绝对自由意味着达至"得道"的人生境界,这种超功利的境界即为审美的境界。庄子哲学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与美学密切相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吴小洪 《青年论坛》2011,(4):130-132
与先秦诸子文章相比较,《庄子》寓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技匠类人物形象。《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特定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也决定了《庄子》寓言的价值趋向。"道"是庄子哲学的本体,运用技匠类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以"技"释"道",技匠技术之精妙正好说明"道"的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11.
养生先养心     
正古代寿者彭祖倡导养生之道,乃"固守本真"。这说明养生要的就是简单的事,无复杂之理。养生之法说穿了不过是"遵循自然而已"。庄子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能得人乐者,处世有智慧,事事皆顺心;能得天乐者,与天地相和谐,自然健康长寿。这一点说明,与天和便是所行一切皆与天地相结合、相适应,不与自然偏离,更不与自然违逆。人的生命在于养,养生之根本在于天、地、人和谐,尊重人之本性,做真实的、诚实的人。"以佛养心,以道养  相似文献   

12.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困境而实现自由,他视个人的自由为人的终极性价值或终极追求,追求心灵的自由境界是庄子思想的灵魂所在.庄子哲学以安命论为基础,以齐物论为起点与归宿之间的桥梁,以"体道论"为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从而构成了庄子人生自由论的基本框架,最终达到了人生的逍遥,即超越困境而达到心灵的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6,(6)
不少学者认为《庄子·天下》篇"道术"是一种把握宇宙人生的学问,或者是研究怎样实现人的精神超越境界的方法,即往往把"道术"当作探索"求道""得道"的某种方法途径来理解。审慎地考察,我们会发现"道术"属于以"道"之精神境界为宗旨,用"道"来指引社会人生因循自然、顺应天然的应用研究。"道术"应当是讨论"化道"之用的"用道之法",而不可能是"求道之术""得道之法";与之相应,"方术"则因为天下之人"各为所欲焉而以自为方"导致忽略甚至背弃"道"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逍遥游>中"鲲",包含有小(鱼卵)和大(鲸鲧)的双重含义,这对矛盾的含义在庄子思想的观照下,具有代表了阴阳的生命力,并在鲲意象中如阴阳两极一般互相涵化、包蕴一体,以无形之小(阴)和无形之大(阳),总括宇宙、周流不息,从而使鲲成为道和万物之原的象征.同时<庄子>以"鲲"发端,以这一意象对道的完美阐释内涵,消解了整部<庄子>的言说,构成了一个庄子语言观下的终极反讽.  相似文献   

15.
在《庄子》内篇之"命"的思想谱系里,具有使命、命运、命名、生命等多重含义,相应地,庄子正是试图从拒绝使命之"命"、安顺命运之"命"、悬置命名之"命"、保全生命之"命"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生命的安顿。无疑,这些安顿生命的实现路径,构成了庄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安"命"哲学。  相似文献   

16.
梁伟华  何明智 《人民论坛》2010,(10):180-181
庄子的自然之道,即"无言"之说,在历代均得到了一般文人学士的推崇,甚至成为人们评论作品高下的根据或准则。中国诗学的最高境界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个"不着一字",靠的就是"悟道"。中国古典美学资源在现代文化中依然具有积极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庄子是先秦时期唯一关注生死问题并且对之进行了深入思考的思想家.在庄子的生死智慧中,以<齐物论>中"生死一如"的同一哲学为基础,把生死问题放在自然大化中来理解,生死被看成气之聚散的气化过程.正是在这一自然天命观的主导下,一方面实现了"善始善终"、"安时处顺"的死亡超越,另一方面完成了达生适性的本性回归;并在此基础上对儒家生死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庄子》对身体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主要有作为想象的身体、作为畸人的身体和作为道的位阶的身体。这些身体的本质特征和外在表现形式是形、情和死,而贯穿始终的是体身之道和修身之德。做到这一点,要修身养性、顺应自然和无为。总之,庄子的身体思想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9.
蔡觉敏 《湖湘论坛》2007,20(5):91-93
庄子和屈原作品中都大量利用了神话,但具体情况是不同的.首先,庄子对神话持否定态度,而屈原则是理性的怀疑与感情上的联系并存;其次,庄子主要利用神话的虚幻性、超现实性、崇高性为衬托"道"和得道之士;屈原则通过置疑神话而置疑现实,又以神性渲染自身高洁;最后,对神话的不同态度影响到他们作品,庄子之作浪漫而深沉,屈原之作浪漫而执著;庄子笔下的神仙体系性不强,而屈原笔下神仙较成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老庄“道”本体论及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阐述了“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