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政治文明”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逻辑起点上提出的 ,它丰富了现代社会文明观的内涵 ,改变了人们划分社会文明结构的思维方式 ,对加深对社会文明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增进公民道德;它不应该用高调的道德理想主义来规范,而应该切实地从基本公德开始。其中的一个要件,就是“贞信”。即做人有原则,而又言行一致。缺乏“贞信”是当代中国的道德困境之一。“贞信”与礼俗社会中的“信德”有联系,也有区别:它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平等关系中建立社会合作的基础。“贞信”是自律的道德,表达了人们过有尊严的生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三农”问题的症结“三农”问题的要害在于传统农业。传统的农业有“农”无“业”,不是现代的产业,必然没有竞争力,也就形成不了农民增收的机制。“三农”问题概括地说就是“人往哪去,钱从哪来”的问题。只有“人”和“钱”稳定结合,农民才能挣到钱、持续挣钱,这才叫真正的就业。事实证明,没有现代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就业不会持续稳定,也不能增加收入。这才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培育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入手。这是当务之急。这样的产业包括两方面:一是现代农业产业,二是现代非农产业。农民在这两…  相似文献   

4.
权英 《前沿》2004,(12):3-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 ,要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就必须把握其内在的逻辑结构 ,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本文从政党执政合法性理论及其社会系统论的角度 ,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逻辑机制 ,指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这三者的理论综合 ,构成了新世纪指导我们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构成了我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它既符合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先进性和历史任务的要求 ,也适应了党执政合法性现代结构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牛军 《思想战线》2002,28(2):93-96
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入到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 ,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玄学认为“道”是“无名”、“无形”亦即无限 ,便产生了“道”能否用名言概念和具体形象来表述的问题。在持续不断的争议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这一命题都在不断地促进、丰富着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建构。  相似文献   

6.
无为而治思想是华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从理论到实践处处充满了辩证法。它主张以“无为”这一模糊调节手段来实现“我不为而民自治”的治国效果 ,也可以说它主张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实现整个社会的“自生自发秩序”。在本文中 ,笔者通过“无为而治”思想这一视角的切入对我国行政机构改革现状以及政府行为的两种思维模式进行了剖析 ,并就“无为而治”思想中核心价值取向观如“过于为则忧 ,不及为则偷”“为政以德 ,垂衣而天下治”“无为而无不为”对我国政府在社会转型时期职能模式转变以及政府行为的效率及法治进行了分析及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题,也将是二十一世纪国际社会的主题。如何实现这一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目标.就必须跳出当前“国际法”所维持的国际和平格局,走向“国际伦理”的新时代。就目前世界和平的现状及其基本准则而言,其思想基础基本上是西方近代社会产生的“国家权利”观念。这一国家权利观念直接是从康德的“主权国家”引申出来的,而康德的主权国家概念是来之于卢梭的“契约论”,是把“个人权利”概念运用到国际关系上的结果。在这一观念指导下,产生了现代国际社会的“国际法”。无庸置疑,现代的“国际法”为当今的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最根本的 是代表先进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 础条件。”因此,铁路企业在落实“三个代表”中,首先要做的是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一、落实“三个代表”,首先要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落后的基础 上起步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注定要成为社会的 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 性,决定了这一…  相似文献   

9.
张友春 《前沿》2004,(7):30-32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论断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这一理论既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也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睿 《思想战线》2004,30(6):108-111
具有特定含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人文知识对“消费时代”的一种文化阐释 ,但当前出现在中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其特殊性 ,它由“消费时代”尚未全面来临和消费主义已经形成这两个部分构成。对“消费时代”这一议题的抽象化 ,掩盖了社会不同群体的感受差异性 ,因此应当反省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和当前学术话语的生产机制 ,以剖析“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时代”与当下中国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黎鸣 《北京观察》1999,(2):34-36
1998年是“大跃进”发起之日的四十周年。面对现代中国的那样一段特殊的历史情节,它所曾经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种中国人特殊浪漫的情感,以及紧接着它给中国人自己所带来的那样一种特殊的巨大的灾难,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显然不能不对它作出深刻的反思。“大跃进”时期中国人的十足浪漫的豪言壮语,五十岁以上的人们至今仍旧历历在耳。 1958年,毛泽东问徐水县人:“你们的粮食太多了怎么办?”又说:“社员多吃嘛,一天吃五顿也行。”毛泽东走后,徐水县人搞起了轰动全世界的共产主义大试验。这一年,来徐水县参观的外宾有四十多个国家九百三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把生产力与科学技术以肯定判断的方式联结起来是关于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性质的一种革命性观点,就生产力来说,它表明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发生了根本变革,它不是建立在传统生产手段与技能上,而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就科学技术来说,它表  相似文献   

13.
面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和非人道化过程的加剧,弗洛姆以异化作为揭露批判它的罪恶和病态的核心范畴。因为异化“触及了现代人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他接受了另一位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库塞的现代社会中“人的总体异化”观点,提出了他的总体异化论。本文拟对他的这一理论作一探讨。一在弗洛姆看来,无论是“青年”马克思,还是“老年”马克思,异化范畴在其思想中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他对马克  相似文献   

14.
蹇庐氏 《今日浙江》2006,(23):47-47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近25年来中央全会首次研究社会事务。会议核心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将和谐社会制度化的文件。这是一项伟大的制度,它具有非凡的普世价值。“和”与“和谐”,是那么的宝贵——当代国际关系的“和而不同”、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共同构建“和谐世界”,都离不开一个“和”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伟大的制度需要伟大的落实。伟大制度的普世价值是在落实中显现的。在制度“出台”“、落…  相似文献   

15.
按照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观点,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著名命题。这一命题,体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观要求,也适应我国现实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各级领导机关的行为中可以看到,相当多数的领导者是能够按照十六大报告的阐述,把党领导的“发展”理解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仅就经济发展而言,它是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余英时先生认为,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近现代具有“批判的精神”、代表“社会的良心”这一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在西方出现的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十八世纪,而中国史上自孔子以来的“士”则大致相当于西方学人所刻画的近现代“知识分子”,仅就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点而言,中国文化早已是现代的。孔子所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具有以天下为己任、不治而议论、修己以敬等具体表现。余先生在中西方比较中凸显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及其文化传统,从而在“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维度上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除了在网络上饲养电子宠物之外,台湾的现代女性们又多了一项新的选择──上网养男生。目前,为适应这一需求,岛内的网络业者不仅开始提供各式各样的男人让网友选择和“饲养”,更开放经验交流区,让这些女性“同行”在一起交换心得。将男人当成“宠物”,随心所欲地饲养在虚拟的世界中,不用花费分毫。一但看不顺眼,还立马可以“除之而后快”。相信这是部分女性潜意识里梦寐以求的奢望。拜现代网络科技之赐,她们可以终尝夙愿了。 台湾的一个女性网站首页,开宗明义地申明:“在真实世界中,男性几乎主宰了整个社会,甚至这样的男性霸权…  相似文献   

18.
祖国大陆自1979年在《告台湾同胞书》中主张实现两岸“三通”后,一直秉持“一个中国、直接双向,互惠互利”的原则,一切工作从实际、方便、人道的立场出发,对有利于实现两岸交流交往的安排也积极给予配合。但从现阶段两岸已有的交往形式上看,这一原则尚未实现,从表面上看,两岸在邮政、通讯、通航,贸易与投资等方面往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实际上在涉及“三通”的诸多方面是处于似通非通的状态,远远没有达到直接(大陆——台湾本岛)、双向(你可来,我可往)、全面(社会生活的各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瑞典模式”认识是随着国内主流意识形态及主导话语的变化而变化的: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到“一种社会主义模式”;从“平等富裕的典范”到“瑞典病”。今天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审视,“瑞典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结合自己传统和历史的制度创新:即意识到市场、私有制对个体原动力发挥的重要性;又认识到社会公平、平等对人的尊严实现的不可或缺性,这同样也是人类一种本质需求。努力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并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努力实现动态中的新平衡是“瑞典模式”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维发展系统 ,是在多维要素的融合中创造活力 ,通过“一分为多”和“合多为一”而发展的。 2 1世纪应当确立“多维系统发展”新观念。它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地认识社会 ,从协同、开放、整合中实现合力优化 ,寻求发展契机。多维系统社会发展观是矛盾辩证法的提升 ,是“一般系统论”的应用推广。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证明 ,多维系统发展观是 2 1世纪发展哲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