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空间效应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及驱动因素的结果显示,中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群趋势,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和能源消费强度大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对碳排放总量影响显著,其中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城市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碳减排鼓励政策和技术研发支持机制,以及各省域构建各具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决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时序演变、影响因素与管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鹏  代霞 《求索》2015,(1):111-115
面对资源消耗和生态恶化几近极限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对能源消费总量提出了明确的控制目标,显示出中国政府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决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意志。尽管在不同年份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有所起伏,但是近3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的总量持续增长,能源利用方式依然粗放,业已成为能源消费世界第一国度。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受到经济规模增速、产业结构构成、能源消费结构、城镇化发展等主要因素影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要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目标,应建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考核办法、实施碳排放交易、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低碳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能源供给形势严峻,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严重。本文在分析我国工业化中的能源需求、供给及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大我国国内能源供给,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碳排放管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海良 《求索》2013,(9):236-238
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破环了地球大气的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低碳经济领域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覆盖政策、技术、资本和产业的全方位竞争。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利益的竞争。低碳经济作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处方”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将给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和灾害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碳排放大国,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环境形成威胁,还对中国的经济、能源、以及农业林业资源带来巨大影响,也对中国外交和国际形象等构成挑战。针对我国在气候变化中的具体国情,面对气候变化问题,应对我国现有的宪法、经济法、环境法等法律资源进行整合,以发挥其最大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3到200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碳排放与能源消费和GDP都有双向因果关系;FDI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定义资源可耗竭情形的基础上,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证与阐述。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产生的产业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论证了我国省际层面存在一定的资源诅咒现象,分析了能源消费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8.
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速度加快,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都近似呈指数增长趋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尚存优化空间,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过大,石油、天然气与水电、风电和核电所占的比重较小。我国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的总方针应为适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速,提高碳排放的减排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互补融合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之举,作为中部能源大省,推动安徽省能源消费绿色转型对促进中部地区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现状及其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发现:安徽省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逐年攀升,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仍占主导;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在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均居前列;单位GDP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基于安徽省能源消费面临火力发电煤耗过高、工业煤炭消费向多行业分散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缓慢等问题,为安徽省如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提出了几点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分析和测算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从目前中国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及动向看,还没有研究针对北京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定量分解,使得北京低碳城市建设难以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可考核性高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本文基于1999-2008年时间系列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对北京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定量分解,定量测算了北京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得出经济发展是北京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能源效率是北京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对减少北京人均碳排放量贡献力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利用碳足迹测定的方式首先对长江经济带11个主要省市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效率和碳排放压力四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湖北省服务业低碳水平;同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湖北省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北省服务业低碳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大上升空间;就影响因素看产业规模与能源效率和与湖北省服务业碳排放呈现强关联,能源消费结构与人口效应和湖北省服务业碳排放呈现中等关联;湖北省有待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提升能源消费效率两个方面,提升服务业低碳水平。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节俭悖论以及过度刺激消费的结果,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实践上的悖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遏制对资源环境带来深重灾难的不当的消费需求,鼓励适度健康消费。消费政策取向则应增加普通居民收入,挖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鼓励节能环保消费的增长;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产出规模、人口效应等五个方面对江西省2004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同时运用Tapio模型对江西十大产业部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分析二氧化碳变化对于经济发展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江西省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以能源产业最为明显,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仍低于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率,各工业部门低碳发展虽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处于发展程度较低的不稳定状态,因此江西省工业要实现低碳发展的绝对减排仍存在一定压力。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制度的民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澍 《求索》2011,(4):157-158
碳排放制度是以气候环境资源为标的构建的法律制度,是构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碳排放权制度也是运用市场手段推进新型社会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体现。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民法在权利归属和流转上具有基础性的规范作用,这也是市场资源调节机制的规范性保障。完善民法制度,构建有效的气候环境资源利用制度是发展低碳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碳排放权相关的气候环境资源的基本民法属性进行探讨,并对其法律构建提出建议,以期有益于我国低碳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节俭悖论"以及过度刺激消费的结果,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实践上的悖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遏制对资源环境带来深重灾难的不当的消费需求,鼓励适度健康消费。消费政策取向则应增加普通居民收入,挖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鼓励节能环保消费的增长;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低碳发展模式是我国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消费领域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已成为制约和影响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城市居民消费文化、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环境的调控,推动城市居民消费转型,实现低碳消费,对于我国低碳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居民消费调控就是要充分发挥和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居民、媒体的参与,同时加强低碳消费调控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好消息不断传出。近来有报道说,200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位居全球第四。这样的好消息令人振奋。但好消息的背后也潜藏着问题,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也呈快速增长势头,这给我国的资源、环境带来了很多难题。我国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消耗过快必然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源问题由此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许多专家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也成为一些高层次论坛的焦点话题,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关注。为此,十届全…  相似文献   

18.
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在技术进步与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与调整的情况下,扩大消费需求与资源节约之间必然产生碰撞。文章认为,资源问题既与我国的发展阶段有关,也与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有关,仅靠我国民众的节约难以解决资源问题,也容易导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与幸福感的降低。科技进步虽然可以带来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但仍然无法解决资源总消耗增加的问题。文章提出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大力开发新能源与替代能源,从生产领域降低资源消耗是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核心手段,消费领域应该抑制的是过度消费与奢侈消费,对其他的消费需求则应持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杨建生  吕在 《求索》2014,(8):130-136
文艺进入经济领域并转变为一种消费资源的过程与消费社会的形成是同步发展的,人们在文艺消费的过程中同步获得了审美价值和经济消费价值,同时也促成了两种价值在消费实践中不断趋于融合。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技术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当代虚拟现实技术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将文艺审美活动与经济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日益糅合起来,不仅促进了文艺审美价值与经济消费价值的日趋融合,而且重构了当代审美价值标准,改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心理。为此,必须不断创造并运用新技术,最大化地将文艺消费资源纳入到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生产与消费之中,努力运用最新技术去转化传统文艺资源,积极探索语言精神文化消费向视像精神文化消费全面渗透的路径,致力于打造促进两种价值相融合的文艺表演平台,不断开拓电子化语言的文艺消费新渠道。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尽管在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显著性成效,但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增长快的趋势短期内仍难以改变。一直致力于推动降低中国GDP降低能耗的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认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