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期待的目光     
我曾多次收到报社、杂志社寄来的稿费,但对我有着特殊意义的,是和母亲有关的两笔稿费。   读高中的时候,迷恋文学的我开始偷偷地写作、投稿。高二时,我将一篇名叫《梨花》的小说,寄给了《文学少年》杂志社。半个月后,收到一位热心的编辑写给我的退稿信。然而,就是这封仅有几十个字的退稿信,也令母亲格外激动。她虽然不识字,但她想,杂志社给自己的儿子来信一定不是坏事。母亲问清来信的内容后鼓励我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往后好好写,总有一天能叫文章印到书上。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母亲的鼓励下,我坚持练笔…  相似文献   

2.
这不是一个崇尚素衣素面的年代, 那个年代正渐渐远去,但,这越发令人觉得那些曾经的素衣女子弥足珍贵。想起我的母亲了,曾经的一针一线仿佛就在眼前,岁月把她催得越来越老, 但一辈子的素衣相继,素心平实,我想她会成为一个和蔼的老人,一个真正的素衣女子。下一个艳阳天,我该回家看她了。  相似文献   

3.
写封家书     
母亲托人来信说她很想我,天天等着我的信,信中问我:“怎么不给家里写信啦?是不是因为没有收到回信?妈妈不会写字你是知道的……”看信后,我心头不禁猛然一颤。是啊,又有半年多没给家里写信了,母亲怎能不挂念?我不能苛求母亲像当年父亲那样定期给我写信,而我心底深处却不能体谅母亲,以致母亲竟恳求那份本应属于她的亲情安慰。蓦地泪眼恍惚中,我似乎看到母亲瘦弱的身影定格在村头大树下,夕阳西坠,余辉弥漫,笼罩了那棵大树和母亲…… 还记得那年远离家乡到外地上高中,涉世未深、人生地疏,异常  相似文献   

4.
“王汉英同志,读了你写的经历,很受感动。我同情你的命运,更敬服你的毅力!你用嘴把字写得这么好,也使我敬服……”这是华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请孝正写给我——一个失去双臂和左腿的重残人的信中所说的话。这一句句普通而又热情洋溢的话语象和煦的春风一样吹起了我心湖的阵阵涟磁.‘回合百一曾记得我失去双臂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看着那空洞洞的没有一点温馨的家和一对可怜的儿女,心就抽成一团股有了双臂和左腿,没有了妻子的关照,没有了慈祥老母安详的笑脸(我残后母亲逝世),一次又一次地我怒问苍天,为什么要如此不公平地对待我?我的…  相似文献   

5.
“我要上学”马燕生活在中国最贫穷的地方———宁夏同心县张家树村,她学习非常刻苦。看着身边的小伙伴因贫困而辍学,马燕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她在日记里一再提到对读书的渴望和离开校园的担心。终于日益窘迫的家境使马燕到了退学的边缘。马燕不服气,开始和妈妈进行艰苦的谈判。她哭着哀求,一遍一遍地讲道理给妈妈听,可妈妈就是不答应。谈判不成,马燕并没有气馁。她把厚厚的4本日记塞给妈妈,又给妈妈写了封信,希望能打动母亲的心。她在信中说:妈妈,如果我上不了学,我这一辈子的眼泪都流不干。”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我的心苦死了!我就是借钱也要…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眼睛     
正母亲年轻的时候,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我七八岁时,母亲在戏台上唱戏。她演花旦,眼睛灵动有神采。戏台上的母亲,扮演的总归是别人。我最喜欢母亲在家里的样子,尤其是她缝衣服的样子。灯光下,母亲的脸有柔美的轮廓,眉清目秀。她专注深情地挑起针线,有时用牙轻轻咬断线头,有时把针往头发里插一插。母亲有时会抬起头看我,她冲我笑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闪着温暖的光。  相似文献   

7.
《辽宁人大》2009,(2):29-29
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班级德育公开课上,一位女同学这样描写她的母亲:"她比我还矮,比我还黑。在来开家长会的路上,一路都是那些同学和她们漂亮妈妈惊奇的目光。我心里很难受,把妈妈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位亲戚最近"比较烦",他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为了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了解沟通,在"六·一"期间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互相写一封信,父母写给孩子,孩子回信给父母。而如今,亲戚本人却手持两封信,愁眉苦脸地坐在我面前。按他的话说是:我们写的信看了激情洋溢,儿子回的信让人垂头丧气。  相似文献   

10.
心中的油灯     
记忆的深处,最难忘童年时代在那盏煤油灯下度过的时光。每次,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纳着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读书、写字。顽皮的我总喜欢偷空观察母亲,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有时候,我写着写着便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一字不识的母亲正盯着我写过的作业本,那神情比欣赏自己纳过的鞋底还要专注,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滋生,可惜那时我尚未学会汉字“感动”的写法。   真正领悟母亲博大的爱是…  相似文献   

11.
做街边小生意的,往往为了多赚点钱而推荐有需要的顾客买更贵的东西。谋生不易,小本生意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总有一些店主,尽管做的也是小本生意,却能够让人感受到善良的温度……多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我下班回家正在做饭。这时门口响起了自行车铃声,就听到母亲喊我:“小新,快给我端一碗凉开水来。”我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迅速舀了一碗凉开水,送了过去。母亲刚把自行车停好,便抓.过我手中的碗,一口气把水喝了下去。喝完后,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再给我来一碗。”我诧异地看了她一眼,又去舀了一碗递给了母亲。喝完后,母亲又站着歇了一会儿,才吩咐我帮着把后车架上的东西卸下来。  相似文献   

12.
王建一 《今日广西》2008,(23):11-11
有一天,某大出版集团的老板收到一封信,该信是一位求职者写给他的,信上写着“不请我是你的损失”。于是,老板决定要见一见他。且不说这位求职勇士的面试结果如何,就目前而言他已胜过其他数百位循规蹈矩的求职者,获得一个难得的面试机会。不管这个案例真假如何,但它告诉了我们找工作怎样出奇制胜,怎样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3.
那年春节,我结婚,和先生一起去南方老家拜见婆婆。 母亲却在节日里跌伤了左腿,股骨骨折住进了医院,要做手术用钉子固定,上了年纪的母亲竟遭此劫难。回来后,我问母亲为什么不写信告诉我,母亲只说怕我着急,影响了婆家办喜事。 在医院照顾母亲的那些天,母亲每天都让我早点回去。她说,这里有护士,你刚结婚。我知道母亲的心情,她总  相似文献   

14.
献给母亲的一本书晓星树伟/图作者肖静是一位母亲,她认识许多年轻的和未来的母亲,这些母亲朋友渴望得到做母亲的知识和经验,因此要求肖静写一本怎样做母亲的书,这就是她的写作动机。我首先读到了她写的这本好书──《完整的女人更具魅力──和姐妹们谈怎样做母亲》。...  相似文献   

15.
正4年来她风雨无阻以一个母亲的博爱之心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一起精心护理、关爱着一群孤残孩子,她被这群孤残孩子亲切地称为石妈妈,她就是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助产士石淑娟。"看到那些被父母抛弃的孩子,我伤心地流下眼泪。我想给他  相似文献   

16.
陈雪娟 《群众》2017,(24):65-65
前不久,我受指派来到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总公司学习业务。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那里的很多超市或饭店都会在门口竖一块牌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贴着各种手写或是打印文字的纸。不过因为工作比较忙,我就没有去留意那些纸上都写着什么。一个周末,我和总公司一位名叫艾丽芙的同事一起去逛街,来到一家超市后,我又在超市的入口处看到那样一块牌子,一个女士正在那里张贴着什么。我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原来她是在贴广告,纸上面说  相似文献   

17.
盼年的母亲     
这段时间母亲有点异常,时不时问我:今天几号了?其实,客厅的挂钟上明明白白显示着日历。终于有一次我被她问得不耐烦,朝挂钟努努嘴说:今天几号,您自己看一下不就知道了吗?母亲叹一口气:我怎么感觉上面的钟坏了,日期慢了?我把手机给她看,日期一致。母亲又说:没准儿你这个日期是跟着家里的钟调的吧?  相似文献   

18.
又见茉莉花     
<正> 茉·莉·花三十代的旧上海,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发生。那些故事就像当时的电影,镜头上充斥着抑郁的白与香艳的黑,辗转过那些精致玲珑的白天和黑夜。茉(章子怡饰)是一个生长在单亲家庭的18岁少女,她母亲(陈冲饰)经营着一家照相馆,可是茉和母亲之间总是有些隔阂。茉原来可以像所有从弄堂里走出的上海姑娘一样,在平凡丈夫的呵护下过着平凡的人间岁月。可是自从遇到电影公司的孟老板(姜文饰)后,她的生活就进入了与过去全然不同的轨道——首先,她成了一个小明星,同时也怀上了孟老板的孩子。那是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往事。茉生下孩子后不久就被孟老板抛弃了,从此也失去了明星的光彩。茉为这个不该来到人间的私生女取名为莉。梦想破灭的茉,把对生活所有的怨恨都宣泄在莉的身上。  相似文献   

19.
认识她,缘于我的一首被发表的小诗。她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的,后来,她便给我写信,继而,通过查询我的办公室号码后开始隔三岔五地给我打电话。她只有19岁,是一所师范学校的在读学生,我们的书信谈的大多是人生事业、未来前途等话题,而我给她的则更是学习与做人上的鼓励。半年多的时间,她先后给我写了十几封信。她高兴地对我说,每次等我的信、读我的信成了她业余生活中最快乐的  相似文献   

20.
那是2003年底的一天,快过节了,一位两鬓微白的妈妈从新疆军区某部的“兵妈妈”信箱里收到一封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妈妈,您好,不知这样冒昧的称呼您能否接受。我是一名刚从四川来这里入伍的小战士,我叫扶万洋,刚来就听说妈妈您对部队的战士就像亲生母亲一样。我是个孤儿,十几年来从不知母爱是什么样的,更渴望得到母爱,您能否认我做您的亲儿子。”读完信,这位妈妈哭了,她立即赶到部队找到了扶万洋,并为他带来了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