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谢文泽 《人民论坛》2020,(2):109-111
拉美地区与中国、美国、欧盟"三个中心"的关系集中体现为四种方案。美国和欧盟的方案无力应对拉美"新发展陷阱"。拉美国家普遍认可和接受"中拉命运共同体"方案,认为中国是拉美可信、可靠、平等的"中心"伙伴。中拉应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应对拉美"四个脆弱"内部因素,打破欧美传统"二元中心"外部桎梏,助力拉美国家走出"新发展陷阱"。  相似文献   

2.
群众·声音     
《群众》2012,(12):1
1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之"美",应是全方位的。她要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要有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要有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有历史之美,也有现代之美;有进取之美,也有和谐之美。——知名学者蒲红果解读"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5,(4)
<正>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是中国传统的软实力。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乡土文化之根也不能断。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建设要"强富美",其中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这与"美丽乡村"的现代农村建设息息相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12月23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时提到。本次会议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4.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拉友协会长成思危为团长的中拉友协代表团应厄瓜多尔中国友好协会、哥伦比亚中国友好协会、巴西中国文化协会和乌拉圭议会的邀请,于2003年11月10日至30日对上述4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出席了"第二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华友好组织大会"。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国际上对这一关系的误读、误解和误判也时有所闻,有时甚至出现了"妖魔化"的迹象。迄今为止,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三种错误论调是:中国导致拉美出现了"去工业化",中国在拉美破坏生态环境,中国在拉美制造"债务陷阱"。这些论调无中生有,混淆是非,甚至是信口雌黄,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中拉关系发展都造成了不容低估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摆事实、讲道理,有力反击这些错误论调。  相似文献   

6.
武汉,欢迎你     
《小康》2015,(1):3
<正>武汉,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九省通衢,"天元"之位。中国经济地理"心脏",中国内陆地区最大铁水公空枢纽,是对这座城市特殊地理位置的生动描述。这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东去、汉水西来、两江交汇,穿城而过,市区被天然分隔为汉口、武昌、汉阳三个部分,俗称"武汉三镇",可以说是"一座"城市,也可以说是"三座"城市,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走进这座城市,你将领略到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文明传承。3500年前,城市文明之光已出现在汉口北郊的盘龙古城、黄鹤名楼、知音琴台、归元佛刹等名胜古迹,遍布三镇。这里能寻觅到中华知音文化之根,能感受到浓郁的楚风汉韵,仿佛一副人文璀璨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7.
吴国盛 《人民论坛》2012,(2):126-129
今天中国人的科学概念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把"科学"作为任何领域里正面价值评判的标准,这是20世纪科学主义意识形态长期起作用的结果;二是倾向于从实用、应用的角度理解"科学",对"科学"本身缺乏理解,这与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特定的历史遭遇和中国实用主义的文化传统有关。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需要进入西方的语境。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世界观。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内在一环,可能孕育着一种现代文明的新类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键是要学会"生态修复"的"加法",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探索"生态经济"的"乘法",摸索"生态综合治理"的"除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姜山 《创造》2015,(8):58-59
<正>植根于丰厚的南诏文化沃土,精湛的传统技艺在这片土地发展延续,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符号。大理,一座有着"文献名邦"美誉的城市,一个同时独揽了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多项美誉的大美之地。不同的物资和文化在这里交换和碰撞,造就了滇西的文明中心,造就了不可复制的"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5,(9)
<正>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总要求,也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总命题。围绕"环境美"的新要求,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江苏篇章,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作出积极贡献,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战线必须牢牢把握的目标追求。"环境美"究竟是何模样?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对此作了描绘和阐述:"就是要拥有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  相似文献   

11.
问:请您谈谈李鹏总理即将对拉美三国访问的意义? 答:中国和拉丁美洲有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近些年来,双方的高层往来频繁,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十分重视发展和加强同拉美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并把中拉合作视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李鹏总理此次访问拉美,将与智利、巴西、委内瑞拉三国总统及其他高层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共商加强中拉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看待对拉关系,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伙伴关系。"2015年1月9日,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闭幕。位于太平洋两端的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中拉整体合作由构想成为现实,将在新平台上进入落实、推进、深化的新阶段,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的共同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胡胜 《前进论坛》2010,(6):63-64
<正>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关于"传统"、关于"文化"的话题日渐增多。改革开放三十年,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在来去匆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可谓日益深入。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内驱力是"文化",对最终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文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描绘了更加美好的蓝图。这说明党在重视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和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是浙江省的生态屏障,这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化强势地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相伴随产生的.对其他落后国家的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往往会引起当地严重的"文化倾斜"现象与大众的崇洋心理,最终造成严重的社会失序和文化依附.在这一方面拉美的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客观地说:一方面,西方文化的强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的社会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和主导的前提下,拉美的现代化进程表现出极强的依附性,而非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走出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文化的交流.当今世界,国际问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那种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无形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外壳、有载体,更要有内核、有神韵.这个内核和神韵最基本的就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代代相传的"天下情怀"与"和谐理念".中国文化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自信与尊严中走出去.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这个时代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可以走出去;应该作贡献,可以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使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的自由思想表达处于隐性和被遮蔽状态,梳理、辨识和阐释中国文化中蕴涵的丰富自由思想,对于赢得在自由问题上的话语权意义重大。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多维的自由思想,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无产阶级解放为主旨的革命文化赋予自由以解放的蕴涵,十八大以来作为"国家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价值观,内含着"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国文化语境下自由观话语螺旋式发展在内容深刻性上实现的一个完整"圆圈"。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强调人际和谐、环境友好;在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在引领生态文化、传播科技思想、开创文明新风等方面要起到基石作用,就必须重点打造校园良好育人环境、突出师生关系和谐,而和谐高校应该是一种以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特质。高校和谐,须"经营人心",营造宽松的育人环境,在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上,要讲究人心经营之道,以此来赢得人心、凝聚人心,促进高校融洽与和谐,营造良好的"中国梦"之教师育才梦和学生成才梦的高校人文环境,从而推动高校文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文交流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播种机”、开展文明对话的“传感器”、提升国际认同的“孵化器”,同时也是促进国际理解与交往、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可谓中国古代“天下为公”的伦理意识在新时代的文化表达。在国际人文交流中,讲述极具鲜明中国特色的典型生活事件,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全方位、无距离、无障碍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更好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