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政治发展与行政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当前政治发展主题已经转向"民生政治"的新阶段,必然要求行政发展积极跟进,建设"民生政府"具有逻辑必然性。建设"民生政府",核心是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基本方向是筑牢民生底线,价值追求是纠正差异化,根本保障是科学的考核机制。这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有利于统筹推进"五大建设",有利于人民主权原则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2.
民生连接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关注民生,督促"一府两院"着力改进民生,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尽的职责。因此,地方人大应把改善民生、增进和谐作为监督的重点。但由于民生工作涉及的点多、线长、面广,地方人大在监督民生工作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关键是要选好结合点,抓住"牛鼻子",起到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作用和效果。在具体工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选好结合点。首先,要选择党委高度重视、政府着力推进、广大群众密切关注的民生工作进行监督。近年,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尤其是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中西部地区贫困群众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好贫困群众民生问题:立足丰衣足食,夯实民生之基;坚持和谐发展,筑牢民生之盾;坚持创新发展,顺应民生之需。  相似文献   

4.
当前民众改革"获得感"钝化是民生发展的相对滞后性、相对不公平、相对不协调造成的。只有把民生持续改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把民生公平改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脚点,把民生协调改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树立"共享发展"的"民生政府"理念、建立"科学法治"的"民生政府"体制、强化"公共服务"的"民生政府"职能,建设"民生政府",才能让民众对改革有"获得感"。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群众》2014,(3):22-23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从2012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到去年报告中"解民生之忧,谋民生之利",再到今年报告中"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形成全省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无锡:"菜单式服务"暖人心无锡锡山区9个镇(街道)114  相似文献   

6.
郭正方 《中国民政》2010,(10):30-31
<正>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必然对民政工作提出新要求,从宗旨上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从职责上形成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核心职能体系,从服务对象上由传统的困难群体向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展,从机制上更加注重政府主导下的协调联动,从手段上将依法行政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发展上在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为民服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郑开国 《政策》2013,(5):79-80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着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  相似文献   

8.
《浙江人大》2015,(4):20-22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我们要竭尽全力,坚决把民生底线兜住兜牢。"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从铁腕治污到医疗卫生,从精准扶贫到社会保障,处处透露着民生情怀,一一回应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维护好百姓的环境权益2015年,碧水蓝天的日子有望越来越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环境污染是民生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字里行间处处彰显着党和政府不畏艰难的勇气、尽心竭力的情怀和不负重托的决心。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工作体现着政府履行民生兜底保障的职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2,(2):36-36
洋洋洒洒近两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可谓千头万绪。而在悠悠万事中,民生摆在了最突出和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回顾篇"还是"展望篇",有关民生保障的内容均占据了大量篇幅,尤其是,报告集中提出了今年  相似文献   

11.
社会建设和管理,是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也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居委会建设,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题中之义。青浦区人大常委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加强居委会建设这一议题作为今年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住房市场调控面临"松"与"紧"的两难问题:政府调控过"松",容易导致房价增长过快,影响民生;政府调控过"紧",房价下跌,又或将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等。住房市场调控之所以出现这一两难问题,在于住房市场发展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多重目标,但房价调节机制失灵使调控政策难以达到改善民生的目的,房地产领域过度投机带来的高风险使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调控政策的后果,住房市场推动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重任仍然没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市将救灾减灾工作作为建立"民生政府"、发展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了以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统筹协调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杜黎明 《思想战线》2012,38(5):110-114
发展民生经济,重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互动耦合。将民生改善诉求融入投资和政府购买决策,民生改善的价值追求就会在社会消费中得以体现,民生经济也就得以持续发展。民生经济促进"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是要在民生改善中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化解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是要以民生改善倒逼体制机制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构筑"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等工作,对新时代民政部门如何更好履职尽责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政职责逐渐由服务特定对象向服务社会公众发展,由"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发展,由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7)
正"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要求。这一论述,将民生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同一高度、提出同样标准,体现了民生工作的"经济观"和"发展标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指导性。长期以来,发展比较协调、比较均衡被外界认为是江苏一大特色。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民生工作中还有不少短板和不足。思想观念上,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不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圳市龙岗区以客家人聚居地特色为依据,创新推出着力解决社区民生微实事的"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采取社区居民"点菜",政府"买单"的方式,立足于老百姓最迫切需求和普遍关注的小事、急事、难事,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办理,真正让广大群众亲身参与到民生建设中,享受实实在  相似文献   

18.
竹立家 《人民论坛》2012,(18):26-27
人的"幸福"追求具有终极价值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民生建设"和不断的"改善民生",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普遍幸福"的根本方法目前,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和未来社会发展"新秩序"的重构,都遇到了较大的麻烦。意见纷呈、众说纷纭的各种情绪化"理论思潮"所反映的现实,并不标示着当代  相似文献   

19.
哲生 《浙江人大》2011,(4):16-18
"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改善民生贯穿始终。未来5年,政府将从提高劳动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夯实民众的幸福基础,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和谐"诉求中度过"十一五"的中国人,将带着幸福愿景面向"十二五"。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将救灾减灾工作作为建立"民生政府"、发展民生事业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了以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统筹协调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特别是在救灾捐赠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