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程必定 《学习与实践》2005,(1):46-49,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蓬勃发展,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发展已进入城市主导型的新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推进城市主导型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  相似文献   

2.
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作出的一种政策安排,需要通过市场协调和政府协调共同实现。其中,政府协调更为重要。政府协调主要是通过制度来体现,因此,制度的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制度创新体现在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消除地区之间要素壁垒,实现地区间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区域产业转移等方面。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应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根本转变过程中,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非均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理论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兰肇华 《理论月刊》2005,(11):143-145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制定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析了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梯度转移理论和增长极理论,并将二者和产业集群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产业集群理论才是目前指导我国非均衡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区域产业转移,是推动我国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当前,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不断表现出新的时代发展趋势。有序引导区域产业转移,就应把握好区域产业转移的内在机理,主动发挥市场作用,并做好地方政府的引导与服务工作,共同推进区域产业实现有利、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5.
论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广东区域产业梯度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但是,目前从广东发展的现状来看,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存在,在增强珠三角地区竞争力的同时阻碍了产业梯度转移这一规律的作用。对此,广东经济落后地区要加强产业集群的培养和建设,珠三角地区部分产业可以实行集群转移。  相似文献   

6.
广东大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政 《政策瞭望》2008,(7):33-35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碰到了资源要素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最近广东省委省政府采取重大政策措施,强力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雁行模式的转变与中、日、东盟三边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瑜滢 《前沿》2007,(11):232-235
当前,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和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两化趋势正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而不断增强,国际产业转移因此成为国际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深层经济动因。同时,东亚各主要国家、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出现新动向,传统雁行模式发生转变并进入"后雁行模式"时期。对此,本文将主要从东亚产业转移这一国际经济现象入手来探析雁行模式的转变对中、日、东盟三边关系调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鹏翔 《理论月刊》2012,(2):128-130
在系统总结区域产业选择的资源依赖、转移承接、政策主导和模仿发展四种传统模式基础上,结合"两型"社会建设本质特征与要求,确立区域"两型"产业选择的战略产业优先、产业协同发展、资源环境改善、竞争优势显现四大原则,提出推动"两型"产业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牵引、产业链延伸增长和产业集群互补推动三大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是东、西部企业与产业承接地、转出区之间协调发展的历程。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必须进行多领域的创新,并因时、因地选择合理的可承接的主导产业。所以,对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政策创新性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同舟共进》2012,(9):85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惠州市把"双转移"工作作为贯彻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推进深莞惠一体化的重要抓手,结合惠州既有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沿江地区,又有发展相对滞后的山区这一实际,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双转移"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科学发展新路子。主要成效体现如下——一、激发了发展活力,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过去四年,全市生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圈发展的产业联动模式及现实研判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霞 《求索》2012,(10):14-16
城市圈已成为全球城市化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圈内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已成为影响区域群体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城市圈在发展中存在四种主要的产业联动模式,分别是空间引导型联动模式、产业转移型联动模式、产业链聚集型联动模式和总部经济型联动模式。通过以武汉城市圈为考察点,对城市圈产业联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并从加强政府合作,产业错位发展、培育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强化总部效应,发展总部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宏观调控以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战略的实施和深入,推动了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广西充分借助地缘、人缘、资源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十二五"时期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成效,对"十三五"时期推动广西更好更快地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重要参考。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深,国际国内产业分工面临深刻调整,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媒眼     
《群众》2013,(9):I0063-I0063
江苏应重视空间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论坛》杂志刊文: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要素流动、加强区域合作、引导区域竞争的政策制定执行中,重视空间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并运用空间经济规律以更好地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采取“蚕食”策略消融省内区域边界,  相似文献   

14.
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破解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屏障是实现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面对"活力不足、机制不畅、保障不强"等区域产业联动发展障碍,应善于利用"错位竞争、点面联动、创新保障",破解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困局,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艳  赵玲玲 《岭南学刊》2012,(6):117-121
建设和培育珠三角产业转移方与承接方产业协作体系,是推动广东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推进广东区域产业协作体系的建设,有必要从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外部环境等四方面分析广东发展区域产业协作体系的基础、动力、条件与载体。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区域经济因历史、自然、交通以及政策等条件的制约,存在不平衡发展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共进。应树立协调发展的创新理念,加快我国各区域经济的特色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互动、互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严重、深刻的。在这个空间演化过程中,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趋势。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地区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8.
谢颖 《思想战线》2011,(Z1):80-81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的首先崛起,随后亚洲四小龙、东盟以及中国大陆的经济日益壮大,东亚依靠经济区域内产业转移拉动的经济强劲增长一度被誉为经济发展的"亚洲奇迹",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打破了这一增长神话。讨论创造这一神话的"雁行模式"的形成、分析其局限性并懂点探究"后雁行模式"的存在形态,以期能为东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善桥 《政策》2007,(10):25-26,38
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县域经济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要继续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力争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县。"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下面,结合黄冈的工作实际,谈谈抓特色产业的情况和成效。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但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合作共赢模式,还能使更多亟待发展的区域更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中,促成区域经济全方位融合发展和格局重构。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性国家战略、区域间协调机制、区域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平台等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