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历史实践中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克服了许多难以突破的艰难险阻,化解了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汇聚起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具有鲜明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2.
<正>深刻领会二十大精神,捍卫坚持“两个确立”,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二十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3.
坚持自信自立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形成的科学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精神特质。新时代自信自立的提出,经历了长期以来多组概念的不断演化及内涵变迁,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时它契合了克服新征程上各种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具有深远的宣传和研究价值。新时代自信自立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融合性概念,其中包括坚持自主自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自尊自信,展现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坚持自力自强,迎来中华民族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充分显示了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觉,反映了其一如既往的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深化改革的正气、底气和勇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全党精神状态提出的新要求.从根本上讲,它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合理性.坚定“三个自信”,需要对其提出的背景、依据、意义以及路径走向进行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铁路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依靠力量,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体职工的思想、意志、行动,以踔厉奋发的状态守正创新,以自信自强的精神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7.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重要言论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守正创新融入贯穿到文艺创作实践全过程,努力打造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筑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  相似文献   

9.
《台声》2023,(6):33-37
<正>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后,1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相似文献   

10.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意识形态与文化发展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意识形态建设是文化自信内蕴的本体问题,意识形态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硬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都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深化意识形态建设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导航定向、凝心聚力。着眼思想文化多元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增强文化自信内在的逻辑同构性和价值内契性,从而不断开辟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筑牢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具体体制机制等各项制度的自信。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我们需要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韩文乾 《前进》2013,(3):27-2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报告关于“三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清晰地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对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必将产生极为重要的精神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述,关键在于把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理论自觉、理论自强。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需要正视它在当今世界依然被冷遇的事实,同时厘清其理论思维和价值导向的比较优势,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当代价值的执着信念。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需要通过认真研读经典著作来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透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并把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有机统一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强,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需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供给,构建融通中外、"自塑"而不是"他塑"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遵循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精神基础,以历史与现实成就为依据。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所存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自信不足,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伦理品质的挖掘不够、对走独立创新的学术发展道路的信心不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当其冲需要提升文化自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开放的心态扬弃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成果。  相似文献   

15.
邹谨 《长江论坛》2014,(3):27-31
邓小平虽未明确提出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问题,但实际上就这一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他的这些论述,对于今天全党全国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包心鉴 《传承》2013,(1):4-5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必将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17.
梁忠厚 《求索》2013,(9):126-128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由之更加明确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一贯要求.也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哲学基础。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标准。阐述和表明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支撑因素,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更高的理论视点和更深的认识层次上。进一步论述和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②。同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③重点实验室是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体现高校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田贵平  竟辉 《长白学刊》2014,(6):114-118
文化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顺利推进与逐步深化提供了内在原生力和外在驱动力。对当代中国人而言,从文化层面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理解、认同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一种理性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它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形态发展路径特殊性的文化理念,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主导下"重物本、轻人本"的文化思维,扬弃了中华民族"贵仁尚和"的文化传统,是当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24,(1):40-41
<正>临汾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稳中求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担当善为,全面开展“中心组学习规范年”建设工程,以高质量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引领推动临汾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一、立足“三突出三坚持”全面统筹谋划一是突出制度性,坚持机制引领。聚焦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