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现阶段最活跃的生产力,电子信息产业越来越显示出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成长性和战略性。在中央提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发展武汉电子信息产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武汉电子信息产业地位、特点和产业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产业支撑。以资源节约型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为特征的“两型”产业为发展的重点,通过“两型”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武汉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加快、国家44号公告的发布、“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的获批,为武汉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创造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武汉以“承接转移”推动“产业升级”,从而加速城市工业化进程、提高服务化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本文立足于武汉承接产业转移现状,通过对三大优势、主要困难与不足的分析,提出了不简单复制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而应建立与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优势相匹配、与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目标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的观点,并从明确产业导向、加强平台建设、降低企业商务成本、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汉旅游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初级的接待服务业,发展成武汉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武汉市重点扶持的五大产业之一。目前,武汉旅游业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产业要素相对完备。全市旅游景区(点)已达32家,其中4A级旅游区6家。拥有酒店、旅行社、景点等各类企业500多家,直接从业人口5万多人,每年接待境外旅游者超过3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超过2600多万人次。但我们看到,武汉旅游产业六大要素中,“食、住、行”三大要素已具备相当规模,甚至出现过度竞争,但“游、购、娱”三大要素相对落后,资源分散、条块分…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由省会城市武汉和周边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8市组成,俗称“1+8城市圈”。从2003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把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作为当年的工作重点到2004年4月省政府发出《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7.
“两型社会”视角下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发展对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在武汉城市圈中的区位熵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表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化发展优势.武汉城市圈各地区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雷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与“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不相适应.应通过调整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结构、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措施,促进城市圈产业结构升级,保证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湖南经济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和“中部崛起”重点扶持的城市群,在区位条件、交通通讯、经济状况、科教状况等方面都具备成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现实基础。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促进产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建立真正权威、高效协调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将成为构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前武汉城市圈内各个城市产业之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分工与协作网络体系,人口和产业空间布局也存在不合理的方面。未来武汉城市圈的发展重点不是扩大规模,而是优化结构。这种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是顺应产业分工发展新趋势,重点推进产业链层面的分工,加快城市圈企业总部向武汉中心区集中、生产基地向周边扩散的双向转移,并明确城市圈各个城市发展定位,引导人口在城市圈合理流动,最终形成城市职能体系与产业组织体系、城镇规模等级体系三者协调发展的局面。为此,在宏观层面需要政府深化体制改革,构建起城市圈各个城市间产业分工发展的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在微观层面则需要企业加快组织转型与创新,形成城市圈内新型的产业网络组织。  相似文献   

10.
塞上名城大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旖旎,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995年,大同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市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将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作为推动大同旅游经济乃至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大同“二次创业”目标的重要内容。经过5年多的努力,全市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明显改善,旅游设施进一步得以完善,已初步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等6大要素25个方面比较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全市旅游市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创收能力已经确立了在第三产业中…  相似文献   

11.
旅游精品线路,是连接精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节点,旅游“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好、服务水平高、市场品牌响、带动作用强的主打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对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位、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强化旅游产业素质、形成核心竞争力,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是把我省建设成为面向海内外旅游休闲“后花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经济大省的必由途径。为加快我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特提出如下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2.
王立 《学习与实践》2009,(6):148-153
本文结合当前武汉城市建设的实际,认真分析总结了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武汉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明确了在新的形势下,武汉城市建设还承担着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提出了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及在城市建设中的一些战略思考;按照“加快城市科学规划、有序建设、依法管理”的要求,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高爱颖 《求索》2013,(8):259-261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与旅游有一种天然耦合.如何更好地把体验理论应用到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在阐述体验经济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关系和提出当下问题的前提下.着重对文化旅游产品申“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体验与经济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敢于先行先试;2、狠抓循环经济;3、实施项目带动;4、共谋经济一体化。长株潭的做法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武汉周边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都表现出空前的使命感、主动性和求实精神,对相关改革的认识已趋于深化,特别是在同武汉经济“对接”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期待;八市在“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研究上已形成有价值的初步成果;八市“两型社会”建设已主动起步,发展势头良好;八市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诸多值得重视的建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在协调机制上有切实保障;必须在先行先试上有重大突破;必须在发展环境上有重大创新;必须在政府改革上有重大进展;必须在资源整合上有重大举措;必须在两型经济发展上有政策支撑;必须在产业转移上有通盘考虑;武汉市自身必须做大做强,增强集聚力与辐射力,在“8+1”城市圈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政策措施,概述了武汉市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市发展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武汉会展产业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亚飞 《长江论坛》2005,(3):27-30,6
近年来,我国会展产业已在一些经济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基本上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会展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突出,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加快武汉会展产业发展,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既是适应我国会展产业迅速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客观需要,也是把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增强和完善中心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内在要求.为此,应采取区域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周阳 《长江论坛》2020,(1):23-27
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发展目标以来,武汉市在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步伐明显加快。本文在梳理其主要举措和主要成绩基础上分析指出,武汉持续提升其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明晰战略定位,建设彰显特色的城市新地标,拓展国际大通道增强全球通达性,推进重点功能区率先垂范,促使全球资源加快落地。  相似文献   

18.
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武汉发展先进制造业拥有的许多有利条件,包括产业门类齐全、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然而,当前面临着转型压力大、产业聚集功能不强、核心竞争力不够等多方面的压力.武汉要迎难而上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即政府与市场、宏观调控与微观落实、“税收经济”与“生态经济”、干部考核重结果与重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版图上,闻名于世的长江和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北京——广州),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武汉不偏不倚,正处于十字的中心;这个“十”字覆盖了中国最富庶的经济区域,武汉也被经济学家称之为“中国经济的心脏”。武汉历史上就是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然而,近年和沿海地区开放城市相比,这个老工业城市由于开放政策实施较晚而一度让人感到动作迟缓。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又以开发长江流域为重点。这为武汉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藉助“背靠长江三峡,  相似文献   

20.
建设武汉城市圈,核心是提升和发挥中心城市的聚散功能。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其客观规律。中心是针对周边而言,没有周边就无所谓中心。一个城市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必须具备很强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在这一点上,武汉显然还有不小差距。“九省通衢”的武汉,区位市场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较好,自古就是地区经济的中心。然而,在改革开放、加入 WTO 的新形势下,武汉的传统优势在逐步减弱,总体聚散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