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孩子快跑     
这不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更不是童话,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灾难的下午,2008年5月12日的下午,重庆,梁平,虽远离震中汶川。灾难还是猝不及防的降临了……  相似文献   

2.
“现代日本不是一个时常遭遇灾难与紧急状态的国家,而是一个由灾难与紧急状态催生的国家。”新加坡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格里高利·K·葛兰西在《日本:地震之国》的导言中这样说。  相似文献   

3.
自救:青少年亟待补缺的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成都市公交车突然起火燃烧,造成了27人遇难74人受伤的惨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更有无以计数的人在灾难中死亡,其中都包括了许多青少年.每一起灾难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丧失了未来,一个个孩子与父母阴阳两隔.  相似文献   

4.
金磊 《北京观察》2009,(5):43-45
2008年5月12日,一场猝不及防的自然巨灾,使四川盆地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伴随着来自全国各地救灾与重建的援助,灾区人民已感受到天地间那荡气回肠的力量。如果说灾难考验着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和坚定意志,那么我更认为,灾难也是一个大课堂.我们面对灾难的悲情与坚毅改变了所有人的观念。北京在国家蒙受”大灾难”时,承办了令全世界瞩目、为之称赞的奥运”大赛事”.表明了“安全奥运”观的科学落实,在今天我们迎来后奥运时代北京现代化建设时.应提倡的必须是“安全北京“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国人在经历惨痛灾难与艰辛救灾的过程中,减灾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但成就卓越的十年。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11,(9):50-50
随着“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所有遇难者身份均已得到确认,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再次向世人宣告了它的惨烈。这39个名字的背后,原本是一个个圆满的家庭,却瞬间分崩离析,剩下无法改写的命运,徒留无法追忆的嘘唏。但是,在这场与死神较量的生命抢夺战中,人们看到了人性美好秉性之下让人折服的两个字:坚持。  相似文献   

7.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让无数同胞泪洒四川,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深刻的展示了人间的真善美,诠释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岸,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灾难面前,一个个看似渺小的愿望却显的那么难于实现.在坚强的背后,是一个个感动世人的血与泪的故事和地震中自救互救的优秀事迹.  相似文献   

8.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动了火半个中国,即使在远离震中的地区,很多人也都感受到了那1分钟的心慌、晕眩和摇动……这场灾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比任何。一个灾难片都真实的生命教育。最近不论是在电视上或在身边都让我看到了那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9.
薛凯 《半月谈》2003,(10):6-11
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降临中国。灾难,无疑是考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变能力的试金石!面对这场灾难,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班子,迅速作出了一系列紧急部署和果断决策。4月28日,在抗击“非典”的又一个关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发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号召。抗击“非典”的24字精神,既是对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精神状态的高度概括,也是指导我们全面夺取“抗非”斗争胜利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10.
近日,教育部重新修改了教师师德规范条例,明确规定在重大灾难发生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学生。 任何一个人,在重大灾难发生的危急关头,都可能成为不顾一切的逃离者。由此,我们应该更深一层次地想到:仅靠一般意义上的道德约束,很难对重大灾难发生一瞬间的教师产生强大约束力,所以得有写在纸上的“公约”。这种契约使教师成为责任人,而不是一般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11.
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创造了人类的文明;火,也常常给人们带来痛苦与灾难,毁灭着人类的文明。于是,在保卫人类的成果,保卫大自然的伟大进程中,诞生了这样一个闪光的事业——消防;于是,在降伏火魔,挽救灾难的殊死斗争中耸立起这样一个群体——消防战士。……于是,在海南大特区的经济建设浪潮中,他们承先启后,用青春和汗水,用忠诚与勇敢,在浓烟烈焰中展示出火魂般的风采。1995年3月19日凌晨,在椰城的一场火灾中,诞生了一个舍己救人的消防英雄战士冯飞雄。人生的辉煌有几次一个海口市消防前辈告诉我,在海口扑救火灾的历…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三年前那场惨痛灾难的回忆,仍在敲打着许多人的心。从汶川大地震后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至今也走过了三个年头。三年内,国家经历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经历了“洗礼”。于是,许多人的想法开始改变了,有的开始着手为未知的灾难做准各,有的开始学习如何在灾难中帮助别人和自救,有的则开始珍惜眼前人……  相似文献   

13.
马塞  洪丰 《公民导刊》2008,(7):14-17
每一次灾难都是对所有公民的考验。汶川大地震后,我们于长歌当哭之中,也更深刻地见证着一个公民社会的成长。 在这次灾难面前。曾经被认为缺乏公民意识的中国百姓,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互助意识。尽到了各自的公民义务;在这次灾难面前。曾经被认为松散的中国人群,表现出惊人的团结。并因这种团结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这次灾难面前,曾经被认为缺乏相应的生长环境,赢弱无力的民间组织,展现出有效的组织和行动能力,并以此证明这些民间组织是健康、积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灾难后开展了大量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具有完备的灾后心理干预方法和特殊干预模式。但是纽约州从事精神卫生的专家在“9·11”事件后对灾难心理干预作了研究,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第一个结论是:都没有准备好对大规模暴力事件或者灾难事件作出精神卫生方面的应答。公共精神卫生系统,包括社区都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因为“迄今为止,灾后心理干预还不是主流”。  相似文献   

15.
信念     
在灾难来临的前一天、前一个小时、前一分钟,多少人或者安然地在街头散步,或者悠闲地谈笑风生,或者老老少少怡然地享受天伦,可是,因为地震,因为灾难,一切常规被打破了,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这场灾难的人们,也能想象灾难之中人们的惊慌失措和心惊肉跳,那是对于灾难的正常反应。有三个农民,在甘肃张掖那场地震来临时,他们正在羊圈旁的窑洞里守卫着羊群。当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们在发出惊叫之后,离门口最近的那个农民最先向外面逃窜,然后是第二个,然后是第三个。但是,当第二个农民被轰然的土压倒时,第三个农民也没能跑出去,而是连同厚厚的土同时压…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与灾难抗争的民众,还是在第一时间奔向灾区的党和政府领导人,抑或是自觉自愿投入救灾的救援人员,在这次灾难中,我们应该礼赞的太多。今天,我们想致以敬意的。是灾难中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韩陆 《北京观察》2010,(7):56-57
<正>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两周年,也是中国的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为了避免灾难重演,我们应该对灾难的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附图是根据世界灾难数据库(EM-DAT 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制作的110年来全球自然灾难和环境灾难的数据统计图  相似文献   

18.
五年前的伤痛还未抚平,2013年4月,四川芦山一场7.0级的地震再次重创天府之国。无情的灾难,瞬间吞噬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西南处,国有殇,中华民族再一次奏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悲壮交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09,(1):6-9
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12日的汶川特大地震,6月份华南、中南地区洪灾肆虐,5-9月份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干旱年……2008年——在这个让我们收获奥运喜悦与梦想的年份里,轮番袭击的灾难却让我们一次次接受痛楚的洗礼,我们在经受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信心与勇气,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深情,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全心为民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走到大街上做个小采访,问题是“现在最Fashion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很多人会给你同一个答案——“低碳生活”。一部灾难大片《2012》让人为气候变暖造成的巨大灾难吓出了一身冷汗。环保不再是空谈,“低碳生活”正受到人们的追捧。“今天你低碳了吗?”已经成为时下许多年轻人最流行的问候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