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是白族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包容性几乎表现在白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但突出地表现在白族族源的多元性、白族文化源流的多源性、白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的关系、白族的民族观及婚俗观和丧葬观等方面;白族文化包容性的主要成因是受中原文化和白族生息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利用白族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瑞 《今日民族》2012,(6):42-43
作为云南大理白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白族传统家具现在主要以木框石心的雕花家具为主。而曾经在白族传统家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雕花彩绘家具现在越来越少见,只有在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保存较好的地区,以及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传统老宅院内方能见到。  相似文献   

3.
白族大本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具有十分优秀的、古老而丰富多彩的戏曲、曲艺、音乐文化。其中,大本曲是白族独有的口传文化遗产之一,被中国曲艺界评价为“全国民族曲种中比较完整的曲种之一”。大本曲流行于大理、洱源、剑川、云龙、鹤庆、宾川等白族聚居地区,尤以洱海区域流行最广。大本曲产生年代迄今  相似文献   

4.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长期以来稳固的民间信仰,白族先民博采中原文化之长,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承袭和转化为主,佛道共济,"三教共拜"为特征的本主信仰。基于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促使"三教合一"在白族地区呈现独有的样貌。具体表现在丰富的多神崇拜、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形式多元的宗教活动中,可以说,白族汉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即是儒释道三家在大理合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天竺僧人与南诏土著白族的婚配融合段炳昌南诏时期,不少天竺(印度)僧人进入大理白族地区,传播佛教,参与南诏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为白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天竺僧人中,有的还和土著白族婚配生子,繁衍后代,融合到了白族之中。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的万历...  相似文献   

6.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7.
从宗教信仰的视角探析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和分析了大理白族对佛教、道教和本主的多元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宗教信仰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并以此为视角,探析了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8.
白族三道茶     
第一次喝白族三道茶是在大理。一个初冬的早晨,风和日丽,我和朋友们登临“金花号”游艇。几个白族姑娘、小伙唱着“白族调”、跳着“霸王鞭”,以其民族特有的方式欢迎远方的客人。呜呜的汽笛声响起,我们开始了大理洱海一日游的旅程。那一天,我们登团山、游洱海公园;观天境阁、罗荃寺;眺金梭岛、玉局峰;听阿龙与阿凤的故事,闻望夫云的传说,为南诏公主和穷苦猎人坚贞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当我们仍然沉浸在美丽的传说中时,游览中的重头戏开始了:观白族歌舞表演,喝白族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总结、发明的饮茶方式,…  相似文献   

9.
大理,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自古以来,繁衍、生息于洱海地区的白族人民,勤劳朴实,富有极强的创造精神,善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从而推动了自己的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谐音,在白族民间习俗中的运用极为广泛,人们常常用以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意向和举动。这些意向和举动,主要表现在白族民间的婚丧嫁娶、起房盖屋、生产劳动、迎来送往等方方面面。其目的主要在于用谐音来图吉利,讨口彩。在大理白族民俗中,婚俗最为重。白族婚礼,大致有订亲、催嫁、迎亲、回门等几个过程。俗语说“盖房子愁…  相似文献   

10.
鹤庆白族银器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今日民族》2012,(10):38-38
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生产银器,其产品覆盖了云南全省及周边省份地区的银器、银饰市场。目前,白族银器主要产品包括汉式银器、藏式银器和其他一些民族的银佩饰等三大部分。因为涉及面广,其形制、工艺、纹样等方面都各有其特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白族火葬墓的时代上起大理国晚期,下迄明代末叶,元明时期居多。以洱海为中心广泛分布于白族居住区。虽然各时代火葬墓的葬式、葬具、墓碑形制等都有其不同的特征,但墓碑、幢上的经文、画像皆由佛教密宗阿叱力所书却是相同的。结合阿叱力教在洱海白族地区的流行时代、传播路线、地区及该教的内容、葬俗,可以认为白族火葬墓是一种较典型的受佛教密宗影响的文化现象、与氐羌民族的火葬习俗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及大理旅游热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与白族文化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交流。各族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吸纳 ,在丰富白族文化的同时 ,也淡化了白族文化当中一些传统的与时代不合拍的东西。且不说白族在建筑、习俗等方面与外来文化的交融 ,单就白族服饰而言 ,这种“吸纳”无论在服装的款式、选料及色彩搭配等方面都得到或多或少的体现。如今 ,除了大理农村的白族服饰还保留有较浓厚的民族色彩 ,更注重体现生活气息外 ,城里人的白族服饰已渗透进了一些现代人的简洁、明快的风格而更具有舞台效果 ,或许是这个…  相似文献   

13.
<正>大理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工作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传承""整体保护、真实传承""分级保护、抢救濒危""保护优先、协调发展"几大原则,确立大理白族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加强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大理白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广阔的生存环境,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包括白族语言、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等。它们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与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萍 《今日民族》2011,(6):27-27
九河乡位于玉龙县西南部,东连鹤庆,南接洱源,西邻云龙、兰坪,常年气温较低。土著居民有白族、纳西族和汉族,其中白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0%以上。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经济以农业和牧业为主;饮食与大理地区白族基本相似,以水稻、玉米为主,  相似文献   

16.
在祖国西南边疆云贵高原上,以秀丽的苍山洱海为中心,包括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漾濞……等近十个县属在内的广大地区,居住着八十多万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这就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谈到我国数十种少数民族时说,他们“虽然文化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都已有长久的历史”。白族人民的历史,仅就有文字记载的史料看,就可上溯到秦汉之际,如果算上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那就更悠久了。白族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它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大理白族地区,至今仍随处可见绣工精美的荷包。白族的荷包,从形式、纹样、绣工到配线、布色,都经过了精心构思、精心施艺。白族荷包的用途较广,可盛储随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有钱荷包、针线荷包、香囊、小布扎等。小布扎也叫“猴孙子”,为动、植物立体造型,内装大理特有的一种带香味的草药。每逢端午节,长辈们总要给孩子脸上抹上一点雄黄,在他们胸前挂上一串、乃至数串活泼可爱、形态各异的小布扎,用以祈福避邪。年纪越大的老人制作的小布扎,人们越喜欢去购买、讨要,据说这样可以沾到更多的福气。白族荷包的样式千姿百态。钱荷包多为长条…  相似文献   

18.
古老新奇的白族火把节罗玉恒(白族)仲夏时节的云南大理,山葱笼叠翠,水碧绿如玉,稻花香,水果甜,白族农家也迎来了传统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公历7月份)火把节。古老的传说白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大理一带,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其...  相似文献   

19.
罗正友 《今日民族》2003,(11):49-50
大理白族地区的婚礼饶有情趣.结婚当日,新郎、新娘都要历经一道道关卡,"过六关、斩六将",整个婚礼隆重而古朴.  相似文献   

20.
白族民歌,品种繁多。除了白族调这种基本样式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民歌品种。如串枝连、禽言诗、物喻诗、反义歌、打趣诗、谐音调等。过去,我们对白族民歌中的基本样式了解、研究较多,而对这些独特的白族民歌品种了解、研究较少。最近,为《白族文学史》的修改。我们深入到大理地区,着重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搜集到了许多宝贵资料,使我们对这些独特的白族民歌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填补了《白族文学史》在这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