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11)
四川达州市有"巴人故里"之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达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存在一些问题,其对外影响有限。为构建人文达州、幸福达州,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和繁荣,达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散性与生存困难性,使得对其的保护和发展都依赖于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城市旅游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政府要以城市文化主题的多样性为发展目标,构建网络生态、旅游生态的文化生存生态,注重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4.
通过云南、贵州、海南的实践经历,认为新时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成效显著,开发模式不断增加,旅游精品不断涌现,旅游开发管理与促销成绩突出,但开发中也呈现出浅层次开发、歪曲性开发、重复性开发、过度性开发、片面性开发与隔离式开发等问题。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学者、企业与民族群众要密切协作,增强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意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游,不断完善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陈炜  唐景薇 《前沿》2010,(15):142-149
文章概述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并在分析三江地区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资料,详尽论述了旅游开发在当地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期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若干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贵州体验旅游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而是希望从深度体验旅游中获得独特的感受、拓展开阔的知识、获得丰富的心灵滋养.贵州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开发体验旅游产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与旅游产业结合.科学保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开发贵州体验旅游资源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贵州旅游产品的思路和模式,变以"大量销售"为主导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为"深度营销"为主导的体验旅游产品模式.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旅游开发,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旅游价值、面临的现状以及开发的意义三个方面来回答。  相似文献   

8.
邓立铳 《传承》2014,(1):119-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产,又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保护问题现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以广西灵山县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及困境进行剖析,探究思考通过把握好六个角色(即"指导员""宣传员""财务员""技术员""统计员"和"研究员")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胡艳丽 《传承》2011,(25):60-6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是其社会功用当代性的发挥。实践证明,在民族风情旅游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将其当代社会功用与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对于充实民族旅游内涵、丰富民族旅游形式、增加民族旅游的综合效益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周丽洁  易伟新 《求索》2013,(12):123-125
本文基于消费者响应视角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者响应实质上是指消费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质量及其服务所产生的共鸣,这种共鸣能使消费者得到满意的体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旅游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传承与发展上还缺乏有效方式和有影响力的产品。应用昂普(RMP)理论,从资源、市场、产品三个方面分析了湖北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根据市场的需求转化为游客乐于接受的产品,既有利于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又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三个策略:资源分类合理开发、内外部文化资源糅合及利用高科技提高游客体验价值,以地域特色打造有吸引力的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佘曙初 《前沿》2012,(2):110-111
旅游和文化的深度结合越来越成为吸引人们旅游的重要动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会更有市场和生命力,通过切实可行的开发和运作,实现文化保护和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互动。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要遵循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分类开发、开发有序的原则,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是实施民族特色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本文对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调查,科学规划,创新开发,本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增长原则,从而实现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4年6月23日环江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使黔桂喀斯特构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这条走廊是壮、苗、白裤瑶、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构成了黔桂少数民族文化带。广西在全面推进桂林、北部湾、巴马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的"世遗"品牌和"少数民族文化"品牌的开发与利用,构建黔桂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走廊(广西)国际旅游目的地——广西第四个国际旅游目的地,这对于打造广西旅游升级版,促进石山地区各族人民尽快脱贫致富以及世界自然遗产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发展的全球性趋势下,关注基层社区的文化和价值观,采取积极行动促进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能使地方民众受益,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人类文化多样性,并推动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普惠全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亚经验",以及中国10年来的相关保护工作,特别是鲁中地区保护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实践表明: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景在于融入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互益互补的关系;顺应当代城镇化急速发展的社会态势,在乡村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社区,促进"城乡民俗连续体"的良性重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保护好山西这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不仅是文物大省,而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厚的宝库。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前称作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或口头文化遗产,近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范定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指的是那些主要不依靠物质或物质载体无法涵盖的文化遗产,如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其内容十分丰富。整个民族文化遗产,应包括文物与典籍之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一随着近年来学术界的“文化热”,民间的“收藏热”以及文化产业、旅游经济开发,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劣势和发展机遇发现,可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统一销售和管理,建立起一个集旅游、表演、餐饮、住宿、商品销售为一体的规模较大的市场,即利用市场统一集中管理体制,来解决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郝晓静 《求索》2013,(8):232-234
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周年.本文通过对越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对越南非遗保护工作进行回顾和探讨,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的价值与实践.有助于我们了解周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实施情况并借鉴其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及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