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可以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更可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2.0版提供重要尝试,其意义十分重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面临的最为尖锐的矛盾。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要破解这个矛盾,这也正是习总书记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含义所在。如果不  相似文献   

2.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会上,他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4.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着力做好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就是要处理好人与环境、资源的包容性发展问题,凸显乡村文化生态的独特价值与魅力,打造宜居美丽乡村。这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路径选择,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方向,更是占全国人口近一半的农民的共同企盼。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四个中心。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在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约束效应越来越显现。目前,北京市人口规模大,聚集程度高,人均资源量少,城市快速发展受到资源匮乏制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提升首都功能在城市发展中地位,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治理"大城市病",以此推动北京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那么急迫的提出,根本问题是雾霾,所以生态问题才是协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从扶贫的角度谈协同发展问题,实际关注点也是生态问题。河北的区域面积较大,为了保京津、保水、保生态,产生了生态抑制性的贫困。周边越贫困,到北京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正>委员和专家学者分别就影响和制约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一、构建区域协同开放创新机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好两个协同。既要在京津冀区域内统筹产学研资源的整合利用,又要把产学研协同创新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去谋划落实。一是聚集一流水平的科技资源。吸引北京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国际研发机构等高端资源融入本市创新体系。二是承接一流水平的高端产业。围绕天津高端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8.
周继东 《北京观察》2015,(10):18-19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首都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三五"规划应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谋划北京的发展。北京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达较高水平,但经济社会、区域、城乡发展呈现很不平衡,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与人民群众期待和中央要求有很大差距,尤其大城市病严重,功能过于集中,城市承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超限。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日益突出的环境压力也成为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资源、生态、经济三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产业生态紊乱、城市功能杂乱、产权关系混乱和"生态性贫困"难题亟待破解。从"京津双城记"到"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在三地产业对接协作过程中,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内涵集约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生  相似文献   

10.
<正>王金南(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设立生态环境资源红线体系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京津冀地区是目前全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全国水资源最短缺,全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加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国家重要战略决策,是落实"四个全面"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对于统筹京津冀区域环境与发展,破解区域资源环境约束、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提  相似文献   

1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将京津冀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作为首都环境建设的牵头部门,要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立足服务首都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两个大局,紧盯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环境治理两块短板,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坚持联合共编、联通共建、联动共治、联创共赢,努力形成环境治理区域协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京津冀生态环境的一体化是三个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在这方面尤其需要科技协同创新的引领和支撑。据不完全统计,京津冀地区有资源环境领域学术机构160多家,资源环境领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400家。当前行政区划形成的壁垒仍制约着区域环保科技协同创新,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链条不完整、联动不足。  相似文献   

13.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齐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召开这个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回顾农工党中央和各级组织在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方面的议政建言成果,深入了解当前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商讨推进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3月24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4.
正城市群发展空间不仅包括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衡量标准的物理空间,更包括结构优化、动能转化和绿色生态发展等内涵式发展空间。当前,京津冀城市群面临着北京"大城市病"、三地发展差距悬殊和资源环境超载等现实问题。要破解这些发展难题,需要整合三地资源,统筹考虑区域规划与治理问题,挖掘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内在潜力,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空间。以新空间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拓展协同发展的新空间,从而实现三地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式的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习总书记在北京的讲话,实际上把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在未来一个时期要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的讲话,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核心问题,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原因,应抱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相似文献   

16.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习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要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要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促进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7.
刘毅  孙剑 《北京观察》2016,(1):22-23
正北京应协调津冀发行绿色债券。对于整个京津冀地区而言,短期的财政拨款不能有效地解决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问题,而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的方式可以为区域内的节能减排提供充足的资金供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呈现高度集中态势。面对逐渐恶化的生存环境,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将"绿色发展"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北京市政府应抓住国家支持"绿色发展"的机遇,利用好北京独有的金融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行绿色债券,推进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债券,有助于发行企业  相似文献   

18.
张鸿宇 《乡音》2015,(4):12-13
今年,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突破口在哪里?如何让协同发展早见效、广受益?两会期间,委员们纷纷热议这列加速行驶的“协同发展”之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对接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的关键,在于突破旧有障碍,实现三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协同发展。“这是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从战略共赢的角度看,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区域转型问题,突出以功能调整和建立生态补偿创新机制双转型,加快区域生产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增强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作用。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首都功能调整是其"焦点"。北京市近年来率先提出了六个战略调整,首先是调整中心城  相似文献   

20.
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体关系。京津冀地区内部差异悬殊、不平衡问题突出,协同发展的关键是改善相互关系、优化空间布局、打造新的增长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部署并推动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