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新经济的政治意涵及其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从经济增长和商业周期的特征来定义新经济,认为“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美国经济所出现的那种高增长、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并存的新经济周期和现象。并为其大唱赞歌。本文认为,美国“新经济”不单单是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也不是人类社会追求繁荣和发展的共同方向和道路。美国“新经济”并非一片阳光灿烂,它到处充斥着种种社会矛盾,以及巨大的股市、网络泡沫和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总之,美国“新经济”既没有给美国带来永久的经济繁荣,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经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出现新的经济形态: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主导,以全球为导向,以网络为载体,以周期淡化为特征。新经济的核心是信息经济。在21世纪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之时,世界新经济即将来临。在新旧经济交替时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既要加速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信息化的双重任务。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新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经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是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文章指出,"新经济"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为基础的经济。作为新经济的发源地,美国经济从1991年4月走出低谷到现在,经济持续增长已超过110个月,刷新了自1854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记录。在经济快速增长、失业率不断降低的同时,美国经济令人惊奇地一直保持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种"一高两低"的出色表现,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信条,从而使"新经济"一词在世界各国的传媒中频繁使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与关注。尽管学术界对新经济存在各种不同的看…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题为“新经济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演讲报告中,对“新经济”这个概念进行了全面阐释。他说,由美国人提出的新经济概念包含了知识经济、虚拟经济、网络经济三个方面。知识经济是新的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新的经济活动模式,网络经济是新的经济运行方式。 成思危认为,新经济对我国发展有7大挑战:一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更难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经历近九年的繁荣后,开始逐步进入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十次周期性危机)。从2000年第二季度5.6%的增长率高峰,跌至第三季度的2.2%,第四季度的1%,2001年第一季度的1.2%,第二季度的0.2%。这次美国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高新科技产业率先陷入危机,并对整体经济走向危机起了推波助澜作用。高新科技产业在美国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美国商务部官员说:“1/3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高科技产业,38%的新就业机会由高技术产业创造,在1996---1999年间高技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8.4%,同时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此外高技术还是美国应对全球挑战的后盾。”(《经济参考报)2001年8月2日)美国一些人士,依仗高新科技上的优势和九十年代曾出现较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将美国高新科技产业的一度繁荣夸大渲染为美国出现了一种可以持续高速增长、不再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新经济”,并向全世界大肆宣扬。不少不明真相和意志薄弱的人,有意无意地成了美国“新经济”论的俘虏,向它顶礼膜拜。事实是无情的。现在,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首先降临在宣称不再有危机的美国,而且首先在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爆发,这真是对美国“新经济”神话的绝好嘲弄,也宣告了这一神话的破产。  相似文献   

6.
(一)新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美国管理权威彼特.德鲁克指出:新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知识还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美国每年用于知识的生产及其传播的开支约占其GDP的20%,其中教育占10%。培训和在职教育开支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里?一、美国资产阶级学者的“新经济论”美国资产阶级学者的“新经济论”,不是最近这两年才出现的。首先提出这种论点的人,当推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其论点集中表述在他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继他而起的是约翰·奈斯比特。他的代表作是1983年出版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他们的主要论据都是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技术的发展和“从国家经济到世界经济”(托夫勒的提法是“民族国家的崩溃”)。随后,美国资产阶级报刊上不断发表一些经济学家有关“新经济…  相似文献   

8.
李友华 《新东方》2001,10(1):25-27
近十年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而在此轮经济增长中,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胀连动关系被打破,显现出来的特点与走势和过去的经济扩张模式大相径庭,新经济论者称之为“新经济”。而“新经济”怀疑派认为美国此轮经济增长是非理性的繁荣,新经济从未开始过。美国 2000年上半年的经济过热现象迫使美联储发表了所谓“鹰派宣言”。同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大幅放慢,经济发展受挫,新经济是不是就结束了?  相似文献   

9.
从8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针对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开始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特别增加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推动了“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新经济”的成果已在这两年的500强排名结构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雷良玉 《湖湘论坛》2001,14(1):41-43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的《商业周刊》,是用以描述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从谷底持续攀升以来,至今已连续112个月高速增长的奇迹的。什么是“新经济”?目前国际国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按通常的说法,“新经济”就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在一定时期内有繁荣、萧条、恢复的不同阶段。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是一对彼长此消的矛盾。要降低失业率,就要努力扩大投资和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样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  相似文献   

11.
进入“十五”期间 ,我国企业将面临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的更大挑战和机遇。加快新经济改造旧经济 ,全面提升传统产业 ,对于企业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美国经济连续高速增长 ,经济界和企业界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探求其中的奥秘 ,认为新经济具有超常增长力 ,但旧经济仍有自己的优势 ;传统产业为新经济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新经济成为改造传统产业的动力。探索美国企业运用新经济改造与创新传统产业的做法 ,主要集中在创新知识管理思维 ,加快高新技术与网络经济发展 ,实施风险投资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等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新规律的反映。新经济不是对未来的预测,而知识经济是指未来的社会经济特征。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为经济高增长与低失业、低通胀并存,新经济的出现对世界经济、城市发展、企业组织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美国企业界出现一些问题,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新经济特征依然存在,对中国的挑战依然存在。中国应在继续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努力发展新经济,以使中国的企业愈来愈多地具有“新经济”企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樊纲 《政策》2001,(12)
现在“新经济”似乎已经取代“知识经济”,进一步成为国际上最热门、在国际研讨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我们国内的媒体和市场分析人员,也在大量使用这个概念,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潮流。 首先要明确的是,“新经济”这样一个语义含混的词,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人们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了以下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传统意义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飓升,国际(国内)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而  相似文献   

14.
郑长军 《理论月刊》2001,(12):35-37
美国经济持续10年的增长是新经济的突出表现.然而,自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面临增长明显放慢、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劳动力市场紧俏、虚拟化趋势增强等一系列风险,文章就此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指出美国"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形态和运行方式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一、新经济的内涵与特点1 新经济的内涵。新经济现象起源于美国 ,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变革。 70年代前 ,高就业与高增长总是伴以高通胀 ,而低通胀始终与低就业、低增长为伍。 70年代后 ,高通胀与高失业、低增长则形成了“滞胀”。然而 ,美国经济迄今已实现了连续 9年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 ,不仅创造了其战后经济增长期最长的记录 ,而且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现象 ,也是传统经济学无法加以解释的 ,人们因此将其称之为“新经济”。 1994年美国《商业周刊》第一次提出美国已进入一个生产力快速增…  相似文献   

16.
《北京观察》2000,(8):1
进入新千年,最火爆的词汇当属“网络”,其新经济“排头兵”的位置世所公认。因为,正是在信息技术的带领下,美国自1994年以来,经济持续以4%的速度增长,失业率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创造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经济模式。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巨额财富。美国的奇迹令人关注,特别是今年1月10日,美国在线以1830亿美元购并了时代华纳,更是令全球瞩目——数字将战胜模拟?新媒体将取代旧媒体?新经济将改变旧经济?巨大的冲击波震荡了全球。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千年以来,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一个新词汇,各种高层次经济论坛都要讨论一个新焦点,那就是新经济。那么,什么是新经济呢?新经济为何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呢?我们如何应对新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呢?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一词脱胎于近10年来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奇迹。美国经济从1991年4月走出战后第9次衰退以来出现了超常发展:持续地保持了经  相似文献   

18.
武深树  罗丹 《湖湘论坛》2002,15(1):45-46
农业“新经济”是指农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高度重视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特别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高科技,制定新的农业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业“新经济”作为“新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农业经济新特点,对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一、农业“新经济”的特点1.组织创新:农业产业专业化程度高农业产业专业化是农业“新经济”的一种新型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如美国的公司农场、德国的农业生产联社、法国的农业联…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下的美国劳动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自9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持续至今的低通货膨胀的增长。在此意义上的“新经济”现象中,美国劳动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从宏观角度讲,90年代美国劳动市场呈现的总体特征是:强劲的需求、有弹性的供给与适度上涨的工资水平。一、强劲的劳动需求对劳动的需求与对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一样是一种派生需求。90年代美国劳动市场的强劲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结果。整个90年代,美国经济创造了大约2千2百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20.
1998年,美国网络业占全球份额的75%。1995—1998年间,美国网络业年均增长174%。以计算机、电信技术为基础发展的网络产业正改变着美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已在美国形成,成为美国现在和将来一段时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美国网络经济大幅度增长 网络经济是指从事互联网络设施、技术、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