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佘向军 《求索》2011,(12):213-215
作为小说的重要叙事形态。复调由互不相融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反讽指非直陈式的暗含否定和嘲讽意味的叙述。复调叙事结构中的空间并置形式与对话关系往往会呈现出反讽意味,复调式双声语中的讽拟体本身就是一种反讽类型。其差异在于,复调强调的是对话关系。反讽强调的是对照关系;复调强调作品中不存在统一的作者意识,反讽强调的是作者声音的隐秘性;复调赋予人物以具有独立价值的主体性,反讽叙事中的人物则是体现作家反讽性观照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反讽叙事讲究叙述结构的内外矛盾、悖逆并举 ,作者干预的含蓄巧妙、佯装无知 ,和叙述语话的复杂多变多产、多声和鸣 ,其“表里不一”的叙事技巧期待“聪明的读者”发现文本深层的真实意义 ,因此小说创作主体的读者意识是反讽叙事的主体性根源之一。近代中国小说读者意识的转型 ,影响到小说的叙事策略 ,使晚清小说呈现出叙述声音直露、叙事结构平面化、叙述话语单一的特征 ,是其反讽意识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姚公涛 《求索》2011,(9):193-195
“新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文体的综合、意义的反讽、声音的复合、语式的自然等特征。“新小说”文体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它从小说话语文体自身特点出发,融戏剧话语、电影话语、散文话语等话语文体于一体。从意义构成上看,“新小说”的反讽主要表现在叙事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声音上的复合型是“新小说”叙事话语的又一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中有各种叙述声音的融合。从叙述语式构成看,“新小说”叙事话语主要呈现叙述者与“物”和谐并列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纪昀在《四库全书》中对已经风行百余年的《聊斋志异》“黜而不载” ,后人一直为之鸣冤叫屈。而究其原因 ,人们多认为是政治思想意识不同所致 ,即是正统思想与异端思想斗争的产物。其实 ,《聊斋志异》未能入《四库全书》 ,本身包含了中国文言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因素 ;纪昀对《聊斋志异》“黜而不载” ,不仅约束了文人对文言小说的游戏态度 ,而且也顺应了当时文言小说急需规范的社会现状 ;同时 ,纪昀在排斥蒲松龄时 ,推出“雅驯”与“简淡数言 ,自然妙远”的正面主张 ,这正是文言小说面对白话小说及戏曲的挤压而突出自身艺术个性寻求生存空间的一种必然呼声。可见 ,《聊斋志异》未能入《四库全书》不仅有其合理的一面 ,而且对于以后文言小说创作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流浪汉小说的语言形式是其叙事内容的需要,也是时代风尚的反映,它既具有真实、质朴、明晰而生动的特征,又蕴涵着浓烈的幽默意味。典范的流浪汉小说在对种种人生境遇进行嘲弄时,常常运用反讽这种修辞技巧,而反讽手法的艺术效果,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说隐含作者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吴仕钊 《理论月刊》2001,1(1):26-26
十七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之艺术语言,凸现出文言小说“文约而事丰”①的风格。作者既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适当吸取和提炼那个时代民间的口语方言,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用典贴切、自然,叙事、抒情简洁、畅达,行文中巧嵌诗词曲文、典故,妙笔生花,具有工丽典雅而又能恰当表现对象的情状之特点,其人物语言鲜活如画,声口毕肖,而尤以对话最见功力。“异史氏曰”更是上承史传,下启后世,别具一格,堪为文言小说之翘首。  相似文献   

7.
袁世硕教授是著名的文学史家,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山东大学执教,至今已历54个寒暑。半个多世纪以来.袁先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尤其在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研究领域,更是举世公认的、蜚声海内外的蒲学权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最杰出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着巨大影响。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古代的白话小说受到了应有的重视,成为学术研究和文学批评所关注的对象;但相比之下,《聊斋志异》却颇受冷落,专门进行研究的学者甚少。《聊斋志异》的作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公案小说深刻揭露封建司法的黑暗和腐败,抨击和讽刺贪赃枉法、残酷暴虐、昏庸无能的办案官吏,表彰和赞颂仁爱百姓、秉公执法、明察善断的清官循史。“仁”、“慎”、“智”是清官办案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金在胜 《湖湘论坛》2007,20(3):51-51,54
借助“反讽”和“荒诞”来分析余华小说《兄弟》(上、下部)的创作倾向,《兄弟》以嘲讽夸张的方式揭示出了世界的荒诞。分析的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把握其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可挖掘出多种中国传统叙事因素。传统书场叙事中偏离主题的"跑野马",为大历史提供另类知识的稗类,中国特色的笔记小说,随意散落在文本中的论赞诗,都显示出该小说对中国传统叙事因素的继承。张大春祭出"中国式小说"大旗,对抗现代小说的洪流,试图扩大小说的疆域。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包括四百九十余篇作品,绝大多数写的是狐魅、花妖、鬼怪和人交往的故事,或者是记述社会上的奇闻异事,琦玮僪佹,富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自从十八世纪初问世后,因脍炙人口,至今仍葆其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这部作品定名以前,曾被称作“狐鬼史”.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聊斋志异》属于公元三世纪以后流行的志怪传奇性的文言小说.  相似文献   

12.
孙西克 《政策》2009,(3):58-60
我与叶梅相识很久了。在我的印象里,叶梅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她送我的《花灯,像她那双眼睛》、《撒忧的龙船河》、《五月飞蛾》等小说集中的小说我几乎全部读过。我特别喜欢《回到恩施》。叶梅在这个中篇小说里显示出的感悟历史的能力、点化人物的能力、腾挪自如的叙事能力,让作为朋友的我感到震撼和惊喜。  相似文献   

13.
马珏玶 《思想战线》2004,30(5):39-43
由唐至宋,社会性别观念经历了一个由较为自由开放进而渐趋严格化、周密化的社会化过程,《稽神录》体现了这一转折在志怪小说中的叙事影响。等级观念的制度基石、因果观念的叙事逻辑、志怪叙事的传统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稽神录》社会性别叙事面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周亭亭  刘立辉 《求索》2015,(3):135-138
T·S·艾略特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20世纪初的新英格兰城市波士顿为背景,谴责了昔日"山巅之城"的腐败堕落和清教后裔的道德荒芜。在社会批判之外,诗歌还回溯到17世纪中后期的海湾殖民地,反讽式再现了清教"荒野使命",体现了对"荒野使命"所代表的美国神话的否定和质疑。诗歌的道德训诫风格和对"荒野使命"的再现体现了鲜明的美国清教哀诉叙事特征。《情歌》中的美国哀诉叙事透露了艾略特身份追寻过程中的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15.
孔丽霞 《前沿》2010,(8):157-159
二元对立是哈代小说作品中一个典型的叙事风格,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二元对立,例如:《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德与法弗瑞、《无名的裘德》中的淑和阿拉贝拉、《还乡》中的游太莎和托马茜、《苔丝》中的亚雷和安吉尔等。其次是人物性格与环境的对立,最后是环境描写方面的二元对立。本文拟以结构主义的视点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哈代小说中二元对立的叙事风格,从而揭示该模式对于彰显人物、反映现实、深化主题、增强作品感染力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兴兰 《前沿》2014,(15):235-237
《甘露》作为吉本芭娜娜第一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在修辞艺术方面体现出如下特征:小说采取了第一人称内视点的叙事方式,在叙事时间上巧妙安排,穿插运用倒叙、插叙、预叙等手段,象征手法的大量使用为小说增添了隽永深刻的内涵,获得了良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画皮下的人妖──上海女性犯罪系列报道之四黄国祥,赵荣根蒲松《聊斋志异》里自一篇小说《画皮》,讲的是一个吃人不眨眼的妖魔披着一张美丽如画的人皮,她外表貌似天仙,青翠欲滴,其实掀开那张画皮,乃是一个青面獠牙的魔鬼也。世上到底有无魔鬼,众说纷纭。从唯物王义...  相似文献   

18.
郭济生 《春秋》2010,(2):38-38
1960年.淄博市五音剧团为响应上级改编历史剧的号召,在市文化局的支持下,决定打破主要演唱传统剧目的格局,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短篇小说《胭脂》搬上舞台。  相似文献   

19.
作家刘醒龙的小说《天行者》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力作,展示了我国乡村教育和民办教师的现状。作家在现实主义的叙事中植入了象征手法,起到了诗化小说的意境和语言的作用,有助于小说的主题提升和人物刻画。  相似文献   

20.
图书推介     
正《身体·性别·欲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杨秀芝、田美丽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该书对身体女性欲望、男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女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未来女性身体叙事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其研究对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并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的叙事文本,主要关注女性身体在当代文学中被叙述的情况,关注那些描绘女性身体,把它嵌合在叙述之中从而使它体现某些意义的小说创作,对女性身体在文化场域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处境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女性身体写作伦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