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区自治视角下的居民参与有效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居民参与有效性不强成为制约和影响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响居民参与有效性的因素和我国居民参与现状的分析,尝试从培育社区意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较为切实可行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社区意识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研究影响因素及路径,对促进社区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区认同、社区依属、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满意度是作为社区意识的四个基本特质~([1]),受到单位制社会的转型、城镇化、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发展受到很多困境。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四方面来探索社区意识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为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做出一点思考。笔者实证调研了杭州市临安区葡萄园社区意识现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现代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社区日益成为我国城市不可或缺的基层社会组织管理单位。我国城市居民社区意识的强化对于推动社区治理、集聚社会资本以及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社区发展历史较短、社区自治性职能受限、居民参与程度不高以及居民责任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了我国城市居民社区意识普遍淡薄。强化城市居民社区意识的路径,应明确社区居委会的角色定位、健全社区居民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以培育和强化城市居民社区意识。  相似文献   

4.
韦天文 《人民论坛》2014,(8):162-164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必须重视培育和提高自己的协同能力。同时社区居委会还必须克服居民社区意识不浓、社区舆情意识不强、干部导向意识不强等制约因素。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在工作中必须强化居民社区认同,坚持多元共治,加强力量整合,以培育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必须重视培育和提高自己的协同能力。同时社区居委会还必须克服居民社区意识不浓、社区舆情意识不强、干部导向意识不强等制约因素。因此,新型农村社区居委会在工作中必须强化居民社区认同,坚持多元共治,加强力量整合,以培育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11,(2):50-50
什么样的社区才算是居民自治呢?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民政局刘天柱认为有如下七个特征:一是社区居民对社区要有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个因素的强弱直接决定社区自治基础的强弱;二是社区居民互动和参与率要高。互动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程度,提高参与社区事务的欲望,这是社区自治的积极因素;三是社区中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作用要强。  相似文献   

7.
在社区警务理念中,社会犯罪问题的根本解决不是靠着外部动员的某些活动就能实 现的某种附加的东西,而必须依赖于社区居民在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并共同享有整体利益的过程 中所形成的一种深层次认同。这种认同和社区民警与社区居民的角色意识的形成应当是同步的、 互进的、共生的。社区警务宗旨的实现与社区警务活动中明确的角色意识、社区意识及有效的角 色互动密切相关,要达到社区警务“人人为警”的理想,既取决于社区警察准确的角色定位,也有赖 于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参与。  相似文献   

8.
社区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是一个以居住和生活区域为天然纽带的组织形式,它作为都市的细胞,包含着“社”和“区”的相互关系,是个具体、直观的社会实体,其构成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所谓社区意识,就是社区居民(包括法人居民)对所在的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参与感。社区意识是社区的灵魂,是社区人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是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共同孕育创造出来的,形成对某些事物的共同评价标准,相互承认作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形成社区的群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史光辉 《创造》2001,(10):35-36
列宁指出“人们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随着社区居委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和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委员会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体系相继建立,加强城市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城市现代化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就成为社区建设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而构成社区意识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将在整合社区资源、凝聚社区力量、实现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拟就如何培养社区意识,思…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新都区委统战部以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站为抓手.在服务社区管理中注重"抓三化"。一是服务队伍多元化。以社区党支部为依托,在社区居民综合服务站派驻统战员,参与社区管理,反映社区民意,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文体、公益、便民利民、志愿互助活动,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现代社区意识。二是服务工作网格化。根据社区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1.
郑琳 《人民论坛》2012,(5):38-39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区组织的一部分,也是社区的基础。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建设、公民社区意识觉醒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承载者、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者、社区服务者,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有力地推动社区的公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区居民幸福感作为国民总体幸福感的重要起始环,概念化为居住在一个社区的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文化认同、社区凝聚力,被赋予了人民对社区建设的期望.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位,反映国计民生的基础部分,提升社区成员的幸福感,对于提升整体国民幸福感有重要意义.研究阐明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在维持国家社会稳定、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上的积极价值,并结合价值提出社区居民幸福感提升的相关路径.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有利于社区治理、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众凝聚力,提升社区参与度,保持居民身心健康.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需要改善社区环境、开展文体活动,也要重视社区居民心理状态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陈笑 《人民论坛》2010,(8):216-217
立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梳理"世界城市"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特点,发现了目前存在的诸如参与主体结构失衡、政治参与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增强居民社区意识、优化治理内容结构、促进社区民主自治、壮大社区治理组织、健全社区治理制度等相应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才凤伟 《前沿》2014,(9):14-16
伴随当前社区自治的兴起,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了与分权预期相背离的“新行政化”倾向,并表现出潜在化、项目化、间接化和结果导向等不同以往的典型特征。究其根源,“新行政化”问题的产生与计划经济时代行政体制的遗存,政府主导性的过度转移,社区治理评估的标准缺位等因素密切相关。“新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已经对社区治理成效,社区社会组织成长以及居民社区意识的培养产生了消极影响。而通过真正转变治理理念,正确定位各参与主体的关系,协商建立治理规则,将成为超越“新行政化”问题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3,(7):61+63+62
邓志凤现任南宁市兴宁区朝阳街道望州社区党总支书记,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抓好社区建设不松懈,带好队伍不放松,坚持以情凝聚人心,从点滴做起,把社区打造成党员温馨的家园;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人为本,一心一意为居民办实事,多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风采。2001年以来,邓志凤四次获南宁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获得南宁市先进个人、南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南宁市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南宁市先进人民调解员、首府南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先进个人、南宁市禁毒工作三等功等十多项殊荣。  相似文献   

16.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南宁市中华中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谢华娟,在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社区岗位上一干就是六七年。居民们说,她是操持社区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7.
田心 《中国妇运》2010,(12):41-41,15
社区是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的成员是具有一定相同文化联系,互助合作的群体。当我们将居民的主动参与、守望相助,扶弱济贫、助人自助的社区意识充分调动起来,就会凝聚强大的爱心资源。当各种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带给社区及其成员各种困扰时,社会工作者通过有效的技巧方法和行动,  相似文献   

18.
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居民满意度内驱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验证了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居民满意度的内驱因素分别是:旅游(制度)增权、社区参与、公平感知、旅游正面影响、旅游负面影响。结果发现:在五个内驱因素中旅游增权对居民满意度的直接影响最大,因此,从制度上保障居民的权利,增进社区权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互动,是考量外来人口适应并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指标。基于浙江省L区"人口倒挂"藕村的调查,研究发现: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口的主观评价总体正面偏上,但接纳意愿较低,不愿与外来人口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外来人口对本地居民的主观评价总体负面偏下,但接纳意愿较高,希望与本地居民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互动行为,总体具有偶尔性、封闭性、浅层性的特点,互动情况不容乐观,但彼此基本相安无事;无论是互动意愿还是互动行为,年轻一代相比年长一代总体具有更多积极表现,但是也具有更强的互动张力,即年轻一代之间更易于发生矛盾冲突。本文认为,当前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在某种意义上是"纠结型互动",相比"摩擦性互动",这是一种处于变迁之中的新型且积极的关系形态。  相似文献   

20.
城市未来社区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和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的创新路径。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构建出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的整体框架,并结合案例深入探究了城市未来社区场景建设、居民融入与数字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未来社区具有全面感知、动态可视、虚实互动、协同演进的优势特征。同时,城市未来社区也面临三大融入困境,包括存在过于追求未来社区的高大上,忽视居民的民生需求;居民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适应未来社区生活;不会应用社区现代信息技术,无法真正融入社区。政府及相关企业需从规划建设上通过全要素表达融入居民利益诉求;从运营管理上促进全过程呈现,提升科学精准管理;从治理服务上实现全周期可溯,切实保障居民权益;从社会保障上完善全域性监管,严防数字风险产生,扎实推进未来社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