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百多年前,清将左宗棠奉命进军新疆,在各族人民支持下,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打败了占据新疆10年之久的浩罕阿古柏侵略势力,收复了新疆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所以能戎机顺迅,边功即现,除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新疆实行了一系列较得人心的抚民政策,从而在团结各民族群众、有效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左宗棠的抚民政策,其中心内容是"民所欲与聚,民所恶勿施"。就当时新疆的具体情形来看不仅地理环境险恶,而且阿古柏外有英国做靠山内有少数封建主、伊斯兰教上层分子当支柱,构成较为复杂的政治背景。阿  相似文献   

2.
杨增新治疆17年最值得研究 回顾新疆100多年的治理历程,生发不少思考。 左宗棠收复新疆,让新疆重回祖国怀抱,1884年新疆建省,第一任巡抚是刘锦棠。回归后取名“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现在一些分裂势力故意歪曲事实,解释为新的疆土,这是违背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吴海燕  宋海容 《前沿》2010,(14):128-130
左宗棠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才,还是一位治世之良才。他在西北期间,从收复新疆、开发西北、巩固边疆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禁烟措施。左宗棠在西北的禁烟与林则徐的南方禁烟相比,效果明显,其措施及功效值得总结,为今天禁毒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孟冬 《传承》2015,(3):128-129
西域(包括现在的新疆)的大片领土在2000多年以前已经归属于西汉王朝的版图。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对该地区进行行之有效的管辖,维护了西域与内地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朝钦差大臣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时,在繁忙的军务中,带领将士在东起潼关、西至新疆的数千里路旁遍植杨柳,如今已形成参天大树,给戈壁沙漠增添了一道绿色的长廊。人们将这些杨柳称为“左公柳”,并有诗赞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是一位封建时代的官吏,而且朝廷赋予他的职责是军务,但他在光复疆土的同时,广植杨柳,屯垦戍边,造福边疆人民,实属难能可贵。左宗棠是颇有点责任心、长远眼光和求实精神的。谁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新栽杨柳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难以成材。杨柳栽在戈…  相似文献   

6.
评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他和曾国藩、李鸿章一样,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降卖国,应当基本否定。近年来,一些同志提出左收复新疆有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对他的评价应该一分为二,功过并论,不可偏颇。我是基本上同意后一种看法的。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一八一二年十一月十日(嘉庆十七年十月七日)出生在湖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是近代中国政府反抗外敌入侵、收复失地一次胜利的战争。这次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除了具有正义性,得到全国人民一致拥护外,左宗棠在战争中采取的正确军事方略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是近代史上抵抗外来侵略并获得全胜的一次战争,是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一次义战。左宗棠为国家、为民族所建立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作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之一,他曾经镇压过人民起义,犯有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在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领土有“日蹙百里之优”的关头,他能挺身而出,担起抗击侵略者的重担,又取得那样的成功,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爱国主义者,应当受到历史的表彰,为后人所敬重。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曾国藩都是晚清政局中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是他们在历史上所得到的评价却截然相反:左宗棠因收复新疆有功于民族国家而名垂青史,被后人称颂为民族英雄;曾国藩则因办理天津教案而为人诟病,呼之曰“刽子手”、“卖国贼”。这似乎成为一个定论而被人们接受。然而,历史的事实又是怎样呢?曾、左的思想、活动究竟是大相径庭、水火不容,还是相互影响、大同小异呢?这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就  相似文献   

10.
西出嘉峪关,漫游于丝绸古道,不时可见沿途有一些合抱粗的杨柳树,虽伤痕累累,却铁骨铮铮,顽强地抵御着戈壁狂风、飞沙走石。这就是著名的“左公柳”。略知清史的人都知道,清光绪年间,新疆阿古柏搞分裂叛乱,由于国力衰微,权倾朝野的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新疆,左宗棠却力排众议,以花甲高龄主动请缨率领部队出塞,抬着棺材行军表明以死报国之志。并且,为改变边疆荒漠景象,他还亲率部队沿途遍栽杨、柳、沙枣树,名曰“道柳”。经过一年多的血战,新疆全境收复,“夜奏甘泉书报捷,重恢疆域种葡萄”,左宗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中国海防崩塌、整体受辱时,左宗棠、刘锦棠西征平叛,成功收复新疆并改制建省,实现了新疆历史上首次与全国政体的同一。改制建省后的新疆以持续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系列举措,重构了社会,促进了新疆安定发展和区域丝路复兴,使居民在人口多向大规模流动与融合中,重塑了历史记忆、重构了身份,凝聚了国家认同,为新疆在清政权分崩离析、民国战乱不休、外敌吞我山河时,未遭大乱和分裂之苦并奠定了最终统一的基础。从历史的经验看,新疆发展离不开中华一统的政治前提,无视新疆居民和社会文化多元互动共生、交融发展的历史,单一强调某种群体的身份差异,与历史不符,更会引发"重群体而远国家"的认同危机,导致狭隘、极端乃至分裂的灾祸。  相似文献   

12.
既然新疆"旧制"荡然不存,那么"新制"又是什么呢?其实,无论是左宗棠还是刘锦棠,他们所熟悉、热衷的"新制"就是内地各省行之久远的行省制度。将行省制度施行于新疆,倡议于龚自珍,定议于左宗棠,成功于刘锦棠  相似文献   

13.
左宗棠被人利用郭遒光左宗棠一生做人严谨,深恐为人利用,从不给人写推荐信。他常对人说:“苟有人才,我自能位置之;如其不才,复以贻祸他人,吾不为也。”光绪六年(1881),他因督办新疆军务有功,被擢升为清廷军机大臣。如此显赫之职,自然免不了一批趋炎附势者...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16,(2)
正李友邦将军是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生,是杰出的台湾省籍爱国人士。他致力于推动台湾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积极投身于抗击日寇的伟大斗争。他自幼就树立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抗日意识,来到大陆后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其后发起成立"台湾独立革命党",组建台湾义勇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保卫祖国、收复台湾"斗争,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5.
刘趝(1829-1887),字凤翔,号泳仙,又号兰洲。湖南省临湘县云溪建军村文家冲(现为岳阳市北区云溪镇)人。早年投身左宗棠部下,受其赏识。1864年任浙江台州知府。1874年,随左宗棠督师新疆,参赞戎机。新疆事平后,他以功升迁道员。1881年,刘趝被选调台湾任兵备道,成为当时台湾的最高军政长官。从这年9月到1884年8月的三年时间内,他对台湾的“抚番”、煤务、海防、外事、文教、税厘、匪乱诸端,进行了全面的筹划和整顿,对当时台湾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188…  相似文献   

16.
左宗棠父亲早逝.家境贫寒。祖上留下几十亩薄地。他全都留给了寡嫂。自己孑然一身,到私塾、学院讲学糊口。后来中了举人.他依然只是个穷苦的教书先生。但有不少人慧眼识英才,认为左宗棠绝非池中之物。  相似文献   

17.
熊子杰 《黄埔》2023,(5):91-94
<正>第十五章左宗棠精神永存台湾:未曾踏上台湾一步,他无时无刻不心系台湾左宗棠在世时未曾来过台湾,他也不曾担任台湾官职,但台湾的命运却是与他息息相关。若不是左宗棠,台湾人早沦为亡国奴;若不是左宗棠,台湾早期的建设及发展,也将成为南柯一梦;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台湾也可能不会建省,就算建省也不会如此早;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的眼光及推动,也没有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相似文献   

18.
<正>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期盼。何时能实现,怎样实现?深入分析历史上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全面总结经验,可以为思考未来实现祖国统一问题带来有益启示。回顾台湾历史,台湾四次与祖国分离,三次回归或统一,每一次都有不同历史情况。一、郑成功收复台湾过程及运用的策略台湾被荷兰人长期占领,为了收回先人故土,结束荷兰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开辟一个理想的抗清基地,郑成功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决定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19.
"左宗棠尝投太平军",此一说经历史电视剧《太平天国》演绎之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同时也引起诸多人的质疑。于此,作者考证认为,此一传说不符合历史事实,不足为据。其一,经广泛查考,此说并无确凿可信的历史事实的证明。其二,此说不符合左宗棠一贯的、特别是他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的思想立场。其三,此说同太平军围攻长沙和左宗棠入张亮基幕府的日程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正>左宗棠是与曾国藩并称的清中兴名臣,同为湖南前辈,但相对于曾国藩,我对左宗棠是比较陌生的。当湘商文化创始人、社会活动家伍继延先生说邀请我去他的家乡湘阴走走、参观左宗棠故居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