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为法治?法治就是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现代社会的法治是一种以法律为主体,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思想文化基础的社会管理方式。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提出了“人治”与“法治”即“由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正当防卫是“正义不必屈于非正义”这一古典自然法思想在现代刑法中的逻辑展开和重要体现,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从习惯到法律、从学说到制度的漫长发展过程,是法治社会形成的缩影。在现代社会,正当防卫是国家为保护公民权益而赋予公民的权利。《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相似文献   

3.
<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公共生活,参与法治实践,提高法治素养。法治教学必须基于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在法律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架构桥梁,促进知行合一,以法治厚植生命底色,培育学生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4.
“法治”观念在东西方都有着悠远的历史。进入近代以后,源自对商品经济所产生的利益的关切,西方社会重张“法治”的旗帜,并推动了“法治”的实现和制度化。“法治”的字面意思是法律的统治。从广义上说,法治意味着所有人都应当服从法律,接受法律的治理。但是在现代政治理论和法学理论中,对法治的理解往往侧重于其狭义的解释。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法治的精髓在于政府应受法律的治理,遵从法律。法治与人治相对立而存在,法治理念也常常被表述为:“政府由法律而非由人来统治。”但是,如果认真推敲,这一命题显然是存在问题的。《孟子·离娄》有云: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国家在推进法治化的进程中都不可能否定人的因素的存在,失去了维系法治理念延续的具体运作者,法治建设最终将沦为完全与实务相剥离的单纯的立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治最终还是要依赖于人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清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人,具有明显的法律人格特征。他们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精通儒家经义,追求社会“正义”,以儒家理论为断案依据,兼用科学和迷信查破案件,高于但不脱离平民百姓。清官的法律人格是中国特定的文化塑造出来的,这种人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清官匤扶正义的社会效果非常有限,而且麻痹了平民百姓的抗争行为,对中国的法治建设造成了消极影响。在今天的法治建设进程中,不能对清官文化一概否定,而应当引导其进行现代转化,充分发扬清官法律人格中的优秀传统,吸收精华,剔除糟粕,使之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11,(7):34-34
付子堂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2期上载文《论建构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认为,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是以法治理念和法律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管理模式,将法律当作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基本手段,将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民众正当利益的保护都纳入法治轨道,是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最优模式。实行法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将从5个方面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7.
周志远 《创造》2015,(8):50-53
<正>秋菊的困惑,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现代法治思想遇到传统乡礼时产生的二难问题。序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语出《论语·颜渊》当西方法律观念在中国传播,一套普遍合式的现代法律机制在中国建立,当中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由变法阶段深入到普法阶段,"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借用时下流行语"遇见"来打比方,就是当"送法下乡"遇见乡土社会,当"法  相似文献   

8.
一《管子·明法》最早提出“依法治国”的概念 ,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立法、司法的出发点都是维护少数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礼不下庶民 ,刑不上大夫”。虽然先秦就萌现了“以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和“法不阿贵”的司法平等观 ,但这仅仅停留在道德理论的层面上 ,并没有作为立法、司法的理论基础 ,更没有施诸法律实践。鸦片战争后 ,西风东渐 ,有志之士变法维新 ,学习西方的宪政和法制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在中国才逐渐有了一席之地。所谓法治 ,就是按照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来治理国家 ,依法而不依人。法治有三大特征 :一是法律的稳定性和严…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广博深邃,散发着智慧和人性的光辉,即便在当代社会也同样璀璨夺目,对于中国的法治化建设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法律文化资源中的财富,并以现代法治精神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重塑与现代法治相契合的现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0.
韩江声 《传承》2014,(2):74-7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国家工作法治化,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贯彻《决定》精神,在全社会加大法制宣传,为建设法治中国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法治文化及其培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艳苓 《理论月刊》2007,(6):106-108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历史上中国不具备法治文化生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条件,传统法律文化实质上是人治文化。当前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有人将今年在中国肆虐的“非典”称作“SARS镜”。在这面镜子前,人们看到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经济与生命价值排序的认识错位、法律资源的短缺和漏洞、政府应急机制的欠缺、公民随地吐痰的卫生陋习等等。另一方面,这场斗争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党政动员体制的威力和功能,看到了“三个代表”所激发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展现了2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取得的强大国力,充分说明了中国民心可信、民力可用、政令畅通,以及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所推动的正在逐步形成的对法律的信仰。一、“非典”防治与依法行政的统一性西塞罗在《论法律》一书中写到:“法不是别的,就是正确的理性。”著名法社会学家昂格尔说过: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传统与现代法制文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一套以“天道”观念和阴阳说为哲学基础、以儒家学派的主流思想为理论根据、以农业生产方式和血缘家庭家族为社会土壤、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而圆熟的法律传统和法律体制。 对于一个有悠久的法制历史、有深厚法律传统的国度而言,从传统到现代法治的转换尤为艰难。现代法治精神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现代法治也需要从传统中不断总结,创造性地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法治建设必须要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传统法律文化是当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土壤,是当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宝贵本土资源,是当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基础。传统法律文化对当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在立法上,汲取了成文法的立法经验与传统,在立法形式上以法典为主要表征,在内容上将道德融入法律原则之中;在司法上,汲取了传统法律文化中慎刑与慎杀的思想与理念,尤其是对于死刑处决尤为慎重;在法律监督上,汲取了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御史监察制度中的成熟经验。总而言之,当代法治中国建设是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对传统法律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 2 0 0 1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 ,就是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法治和德治之所以可以相辅相成 ,是因为二者满足了人的两种基本安全需要。法治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给人以制度安全 ;道德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给人以情感安全。虽然这两种安全都是维持正常社会生活所必需的 ,但是在现代社会 ,应该在法治框架下推行德治。为什么要在法治框架下推行德治 ?因为法治给人以制度安全 ,这种安全更可信、更可靠、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法治的基本信念是通过法律进行治理 ,在法…  相似文献   

16.
<正>李贵连《法治是什么——从贵族法治到民主法治》(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版)对中国法治的历史轨迹进行了重新诠释。他没有简单用"人治"来概括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形态,这一概括不仅掩盖了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复杂性,而且也使得中国法治的源头和传统流变变得模糊不清。法治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法律思想都有其历史基因和历史脉络。法治理性也是历史理性。历史法学代表人物萨维尼认为,法律的任何部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法律只能是历史存在中的、在历史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治体系与现代法律体系不同,它是有关法律在社会控制过程中的客观表现,如果说法律体系仅仅为社会控制提供了一个参考系的话,那么,法治体系则是融于社会控制过程的法律典则及其在社会过程中的实现状况。  相似文献   

18.
《人民政坛》2012,(3):42-42
江必新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1期上撰文《以法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完善》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正式形成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有法可依格局的出现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带入了一个更高阶段。因此。一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和功能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1,(9):32-32
丁国强2011年8月11日在《检察日报》上载文《法律人的“贵族精神”》认为,法律职业的兴盛是法治社会日渐成熟的标志.社会的分化和利益的多元化强化了人们对法治的渴求。但法律学科成为热门、法律职业吃香并不必然标志着法治的进步。如果不对部分法律工作者的功利化、市侩化的趋向加以警惕,法律工作者就会成为法治进程的敌人。  相似文献   

20.
党的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国迈向21世纪法治时代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反映出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性脚步。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全面实施法治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程。笔者认为进一步培育现代法治精神.普及现代社会法治的一般标准与要求,是我国现阶段推行“以法治国”方略的切实可行的重要条件。中国需要法治精神的普及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们关于法治、法律价值和法律权威以及社会正义等思想光芒.对近代启蒙思想家们创立民主和法治理论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这种现代法治的历史基因,在中国古代几乎是一片空白。中国跨越干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