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台声》2010,(6):78-79
北京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始建于1890年前后,位于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后迁至崇文区大江胡同114号。 北京台湾会馆是100多年前台湾同胞在京城建立的活动场所。是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它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历史,也留下了台湾同胞在京生活的印迹。  相似文献   

2.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0,(12):24-26
台湾会馆自1890年前后始建,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历经百年沧桑的台湾会馆,不仅见证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台籍士子垂泪请命的"五人上书"事件;见证了台湾被日本割占后,一些不愿受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举家内渡到大陆生活的史实;见证了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后,追求进步的台湾爱国知识分子来到北京寻求强国之道的一腔热血;见证了1949年后,在京台胞为国家建设所付出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年来,京台两地各项交流日益蓬勃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台声》1994,(9)
一九九四年七月十八日,北京市政协及市台联假北京前门全聚德烤鸭店,举行了北京台湾会馆修复揭幕仪式.追溯会馆的过去,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承担着今后台湾会馆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台湾会馆位于北京市前门大江胡同(旧名:大蒋家胡同),由前后两个平  相似文献   

4.
欣声 《统一论坛》2011,(6):64-65
金秋十月,应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邀请,笔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前门的台湾会馆。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始建于1890年前后,原址位于宣武门外,后迁至现址——前门大江胡同114号。台湾会馆原是一个占地仅有54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2009年开始,会馆进行全面修缮并扩建。现台湾会馆为地上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统一战线》2010,(6):15-15
近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与全国台联联络部长杨毅周、市台联党组书记刘宪苏等一起视察了北京市崇文区台湾会馆修缮情况。尤兰田指出,要真正把台湾会馆打造成“京台政治文化经济交流基地”和“台湾同胞在北京的家”。  相似文献   

6.
张立峰 《台声》2014,(6):66-67
<正>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始建于1890年前后。昔年为在朝为官的台籍官员购置,原址位于北京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后移至前门大蒋胡同127号,即今日大江胡同114号。2010年5月,这座已有百多年历史的台湾会馆在北京最为繁华的前门地区重张。复建后的台湾会馆,既具有北方民居建筑风格,又不失闽南文化元素,三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上,许多台湾同胞来京期间曾在台湾会馆落脚。台湾会馆的存在,是台湾与大陆、台湾同胞与祖国联系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018年12月26日,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新批准五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中包括北京台湾会馆。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0,(7):80-81
在重建台湾会馆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复原台湾会馆历史原貌,展示京台交流的渊源,北京市台联在会馆内举办了《中华魂·京台情》展览。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4)
正6月24日至28日,为期5天的"笔墨抒怀·情聚两岸——第二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在北京台湾会馆隆重举行。此次交流展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中国书法学会、台湾美术院共同举办。第一届交流展于2015年举办,获得很好反响,特别是在岛内,受到各界关注,成为京台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0.
徐飞 《北京观察》2020,(4):78-80
一百多年风霜雨雪,台湾会馆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百年间,许多人在台湾会馆留下了他们割舍不断的情愫。史上以台湾名义在京城建有两座会馆,一座是位于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的全台会馆,其旧址在本世纪初宣外地区旧城改造时已被拆除。另一座就是保留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位于前门外大江胡同114号的台湾会馆。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0,(6):80-81
北京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建于1890年前后,原位于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后迁至前门大蒋胡同127号,现为崇文区大江胡同114号。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10)
正20世纪90年代,北京地方史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会馆热",许多专家学者及地方民俗专家纷纷对北京特有的会馆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出版了一批专著。其中,民盟盟员、北京民俗专家白鹤群先生等编著出版的《北京的会馆》一书,最先收集整理了位于北京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的全台会馆的资料,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台湾会馆的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参考。《北京的会馆》一书是这样介绍全台会馆的:"全台"会馆一词是依据全闽会馆而来。全闽会馆即福建会馆,全台会馆即台湾会馆。史料上记载全台会馆文字不多,仅《北京史苑》第四辑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高潮时期,那时全国各地的台湾同乡会都已经解散,但是还有一些遗留的房产问题尚待解决。1952年我从上海调到北京,任台盟华北总支部主任委员,在此期间我也亲历了北京台湾会馆房产问题的解决过程。位于北京前门大街大江胡同的台湾会馆是一座历史悠久,很有历史和纪念意义的建筑。在50年代初,当时的会馆管理者为了响应全国公私合营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11)
<正>5月18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台湾财团法人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财团法人台湾文化会馆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北京台湾会馆重张五周年成果展"及台湾画家"山川韵秀——苏惠心书画特展"在北京台湾会馆开展。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蔡国雄,台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苏辉,北  相似文献   

15.
李欣 《台声》2019,(19)
<正>9月17日至24日,应北京市台联邀请,由团长吴信义带领的(台湾)中国全民民主统一会参访团一行28人先后到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参访。在京期间,参访团拜访了北京市台联,参观了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北京台湾会馆、香山公园碧云寺(北京市孙中山纪念堂)、延庆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地。这是北京市台联在海峡两岸新形势下,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充分发挥广泛联络和团结大陆、岛内、港澳和海外的台湾同胞的独特优势,积极为京台经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搭桥铺路。双方围绕台湾同胞在北京经商、就业、求学等相关情况开展交流,深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9,(17)
<正>8月29日,"第二十二届京台科技论坛"台湾部分嘉宾——台湾区观光协会联合会一行8人在团长余紫菱带领下参观北京台湾会馆,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副会长王慧陪同参观并交流座谈。在座谈会上,王兰栋从服务在京台胞、开展交流交往、管理台湾会馆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北京市台联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双方就京台两地观光旅游、金融、经济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京台科技、金融、文化发展趋  相似文献   

17.
作为海峡两岸基层社区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第六届京台社区发展论坛于6月2日至3日在台湾高雄成功举办。2014年,以"同心筑梦,共促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京台社区发展论坛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揭开了两岸基层社区交流合作的序幕。京台社区发展论坛已经走过6个年头,参与论坛及系列交流活动的京台两地同胞将近上万人次,每年举办京台社区发展论坛是两岸同胞,尤其是京台两地基层社区工作者共同的愿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8.
作为海峡两岸基层社区最大的民间交流盛会,第六届京台社区发展论坛于6月2日至3日在台湾高雄成功举办。2014年,以"同心筑梦,共促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京台社区发展论坛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揭开了两岸基层社区交流合作的序幕。京台社区发展论坛已走过6个年头,参与论坛及系列交流活动的京台两地同胞近上万人次,每年举办京台社区发展论坛是两岸同胞,尤其是京台两地基层社区工作者共同的愿望和期待。  相似文献   

19.
白录英 《台声》2010,(5):39-41
台湾会馆是台湾乡亲在北京修建的一座省级会馆。100多年来,台湾会馆为不同时期的台湾乡亲提供了来京工作、学习和住宿服务,是台湾同胞联络乡情、亲情的重要场所。2009年,在北京市崇文区前门大街的整体改造过程中,北京市台联在北京市委各部门的支持下对台湾会馆进行了全面的修缮扩建,并在重张之际,举办主题为"中华魂·京台情"的展览。为了扩大台湾会馆的宣传力度,充实台湾会馆的史料,展示台湾特色物产,北京市台联组织了台湾传统民俗文化考察团于3月4日至13日赴台湾进行考察交流。考察团先后参观了苗栗三义木雕街和蔺草文化馆、台南孔庙、高雄美浓窑,以及高雄六合夜市、台东少数民族木雕、花莲石艺市场、莺歌陶瓷老街等多处独具台湾特色的传统工艺胜地和古迹,同时还拜访了中国文化大学、台南临濮堂施姓大宗祠管委会及著名台湾乡土作家钟理和之子钟铁民、台湾大学教授王晓波、丘逢甲之孙女丘女士、台东卑南族木雕家哈古等组织和个人,并就传统文化保存、特色工艺发展等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和座谈。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2)
<正>2016年12月23日,台湾台东县县长黄健庭一行9人参访台湾会馆,并与北京市台联进行座谈交流。台东客人参观了台湾会馆的主题展览,详细了解了台湾会馆的历史及京台交流史。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向他们介绍了北京市台联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台湾会馆举办的各种重要活动。参观结束后,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会见了客人,双方交流愉快,气氛热烈。在浓郁的亲情气氛中,双方互赠纪念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