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步伐的加快和加入WTO,跨国企业和境外从业人员不断涌入国内,在带来资金与技术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用工矛盾。用人单位在聘用外国人就业的过程中,原来与国内劳动者发生的争议,例如社会保险缴纳、加班费支付、非法解雇等一系列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外国就业者的身上。因此催生了《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推拉理论对影响外国人在华非法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影响外国人来华就业的推力因素主要有地缘经济因素、人口结构、跨境就业政策、政局稳定性以及非法国际通婚等,而中国内地的拉力因素主要有经济引力、市场因素以及移民网络(包括非法移民)的形成。在推力和拉力的相互影响下,入境非法就业外国人将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并且这种趋势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需要立法与执法合力治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业问题在我国比较突出,急需有关部门积累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杰 《人民公安》2007,(5):25-27
可以预见,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和改革重要阶段,外国人非法就业如不有效控制,将羁绊改革。入世使我国各项改革进一步取得发展空间,在争夺国际资源上获得了新的竞争力。国际人力资源的走向随着经济的飞跃发生重新组合,当前外国人在我国非法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外国人的数量不断增加,非法居留问题亦日趋严重。新颁布的出入境管理法是一部综合性法律,其中关于非法居留问题仍然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分析和解决。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基层警力薄弱等问题也制约着我国对在华外国人非法居留行为的管理。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对在华外国人居留的管理:完善处罚机制,加大对于非法居留人员的处罚;加强对外事民警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专业的辅助外管队伍,实现公安机关和社区的联动管理;加大涉外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外国人居住证制度;完善"大外管"工作机制,促进各职能部门形成管理合力。  相似文献   

6.
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是指外国人在内国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状况。外国人在中国的民事法律地位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史变迁过程。与外国人在中国的民事法律地位有关的待遇制度包括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等制度。现阶段外国人在中国的婚姻家庭权、人身受保护权、继承权、经营开发权、知识产权、劳动权、民事诉讼权等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外国人入出境管理的国际惯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惠德 《公安研究》2004,(11):88-95
文章介绍了外国人入出境管理的国际惯例,包括:坚持国家主权、对等互惠和人道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在修改中不断完善的统一的移民法;独立的主管机构;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出入(国)境;完善的签证体系;给予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及相应的国民待遇;妥善处理国籍问题;非法移民的处置。  相似文献   

8.
在华"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国人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地域特征明显,人员流动性大、组织团伙化,侵财类案件突出,呈现犯罪职业化倾向等特点。侦查难点在于身份查证难、讯问取证难、对犯罪嫌疑人控制难、境外取证难度大。侦查对策包括:突破"三非"限制,刻画犯罪嫌疑人身份;正视语言障碍,讯问讲究策略;多方协助、控制犯罪嫌疑人;建立侦查翻译人才库,攻克侦查语言障碍。预防对策包括:加强人口管理,打好预防打击基础;及时进行宣传和预警,扩大同类案件知晓范围;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对在华"三非"外国人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1、中华人民共和国尊重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外国人在宗教方面同中国进行的友好往来和文化学术交流活动。2、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境内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宗教团体的邀请,外国人可以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3、外国人可以在其住所和经县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指定的场所举行非中国公民参加的宗教活动。久沙烟人在中国境内经所在地宗教团体同意,可以邀请中国宗教教职人员为其举行洗礼、婚礼、葬礼和道场法事等宗教仪式。5、外国人进人中国国境,可以携带自用的宗教印刷品,宗教音像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建立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中国"绿卡")制度,是中国移民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该制度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化,规范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对移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永居制、目前国内技术人才紧缺状况等关键问题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有偏差,不论是办法的宏观架构、立法思路,还是技术移民制、投资移民制、亲属团聚移民制的细节设计、具体操作,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消耗了中国作为移民法后发国家的优势,阻碍了中国移民法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容忽视和回避,值得认真、细致地进行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直面“三非”外国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利好之一是让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大量外国人也涌入中国,在增进了中外交往和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的同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公安外国人管理工作面临入境外国人总量大增、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分布广泛、涉外案(事)件上升以及涉外不安定因素增加等新形势。按照派出所外国人管理的新任务和派出所外国人管理新模式的基本内涵,建议适当下放外国人管理权限,坚持国民待遇原则;建立以公安派出所为主导的专职外国人管理领导和协调机构;加强外国人基础信息收集工作,拓宽获取涉外情报信息渠道;建立健全派出所外国人管理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加强派出所外管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改进服务,和谐涉外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外国人在中国过春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把春节单纯当做一个假期,到逐渐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外国人成为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参与者、亲历者,这也是中国不断接纳多元文化、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的过程。"我没有太多时间看春晚,因为我一直在看手机,在抢红包。"屏幕里,一位棕发碧眼的外国女性这样说道。"上次我在春晚节目里看到了杂技,他们没有保护措施,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太令人吃惊了!"接着,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的瞩目点。对如何促进外国人认识中国,政府也日益重视,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这固然是好事。但从我的经验看,还有更有效的办法,即通过影响外国人,再由外国人去影响他们的国人。我建议邀请一些与中国友好的国家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代表团可由在它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组成,让他们真实体验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回国后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准确、真实地报道中国——在某些问题上,外国人说一句话比我们自己说一百句更管用。  相似文献   

15.
《宁夏政报》2013,(15):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已经2013年7月3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3年7月1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签证的签发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的服务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以下简称出境入境管理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国家建立外国人人境出境服务和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外国人人境出境服务和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16.
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六日颁布了《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 按照这一规定,中国公民同外国人一包括常驻我国和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外籍华人,定居我国的侨民)在中国境内自愿结婚的,男女双方当事人必须共同到中国公民一方户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申请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本规定的有关条款. 申请结婚登记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人须持有下列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京工作生活,对北京人来说,在街上碰到几个外国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会在旅游景点遭遇大批洋面孔,还可能有一些外国朋友或外国邻居。这些外国人一边克服着异国他乡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简称在华)收养中国公民的子女适用本办法。收养人夫妻一方为外国人的,在华收养中国公民的子女,也应当依照本办法办理。第三条外国人在华收养子女,应当符合收养法的规定,并不得违背收养人经常居住地国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公安厅(局)、外事办公室、外经贸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局及有关部门,各驻外使、领馆、处:为了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规范与此相关的就业和聘用行为,依法保护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及聘用外国人的单位的合法权益,经商有关部门同意,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制定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现予颁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外国人作为犯罪主体的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外国人刑事犯罪案件具有由受害者转变成犯罪主体、犯罪类型复杂、主体涉及国别广泛的特点,办理外国人刑事犯罪案件中存在取证难、语言不通等问题,防控打击外国人犯罪必须提高认识,增强打击外国人犯罪的战略意识,强化出入境管理,提高办案人员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