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农村党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具体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重要职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建强农村党支部,让农村党支部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  相似文献   

2.
太仓市作为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是在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要把农村现代化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地位,根据本地特色探索一条农村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子,使城市和农村统筹发展、携手并进,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高水平小康。一、关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农民群众,认为中央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是英明的,  相似文献   

3.
孙家坤 《群众》2013,(3):28-29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4月,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全省全面达小康的关键在苏北,重点在苏北,难点在苏北。"这充分说明改变经济薄弱村面貌,是"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精神小康”的衡量标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康社会涵盖"物质小康"和"精神小康"两方面,探寻"精神小康"的标准必须和具体社会制度结合起来.总体而言,"精神小康"是一种广泛、确定而又持续的幸福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另外,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良好的政治文明、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构成了"精神小康"在当前的具体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组织和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基层党组织领导广大农民群众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不断前进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实现从小农经济意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的转变,而且要求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以及自身建设的目标都能与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组织群众实现小康目标相适应。为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坚强领导核心,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当前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顾耀昌 《群众》2007,(9):71-7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惠及农民、促进农村和谐的战略举措,也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宏伟目标的紧迫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是关键。只有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如何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经常性工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是当前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南充市委和升钟库区党组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来的"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正在起作用。我们向广大读者推荐这篇内容生动、真实感人的调查报告,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新立  张晓山  吕政 《小康》2006,(1):54-55
嘉宾: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吕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应该落实在哪些方面?吕政: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工业等非农产业的产出大于农业的产出。为了使农民也能分享经济增长的利益,实现社会产品分配的公平,我们必须选择以工补农的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郑新立:实现全面小康的难点在农村,农村小康的难点又在于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农村小康的一个突出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是…  相似文献   

9.
鄂璠 《小康》2012,(11):68-69,71,72
公众对于提高工资水平的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幸福感的提升。"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收入对于公众幸福感影响最大,其次才是健康和婚姻,而在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中,提高工资水平也被排在了首位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化建设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扩大农村自治范围,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成功实践和有益探索,也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当务之急要解决其定位、规划和运作等基本问题,并突出建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朱晓阳 《群众》2007,(6):63-64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民生,而民生的最高追寻则是幸福与和谐。我们扬中市新坝镇经过持续的发展,逐步成为苏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验田”和江南的“富庶地”。在小康建设全面达到省标的基础上,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让群众共享幸福与和谐正是我镇倾力实现的新目标。对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我们认为,当前农村的幸福与和谐,就是要实现创新创业与充分就业的有机统一、生活富裕与社会繁荣的完美结合、镇区集聚与村居优美的良性互动、率先发展与高度文明的共同推进、人民满意与组织满意的双重认可。为此,我们着重致力于以下“五个统筹”:  相似文献   

12.
田承忠 《政策》2006,(6):9-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新农村建设, 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依靠农民,始终把以农民为本、让群众受益作为基本的工作原则,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当前,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深化思想认识,推进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朱正刚 《理论月刊》2007,(9):175-177
实现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目标,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村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是农村社会小康和全面进步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民的安居乐业、农村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新农村环境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民论坛》2020,(2):10-11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这一年,我们既要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完成既定的脱贫目标,也要补上全面小康在"三农"领域的突出短板。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这一年,我们要以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的姿态持续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农村公路网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交通网络,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现全面小康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淑英 《理论月刊》2006,(8):182-18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宏大浩瀚工程,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从着力解决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问题出发,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中心任务,符合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补齐乡村振兴的“精神短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民文化素养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建设环境较差、群众法治观念淡薄、农民文化建设参与感低下、文化建设形式较为单一,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障碍。提升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水平,需发挥互联网的纽带作用,不断创新文化建设形式,完善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让农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朱巍 《中国民政》2007,(9):46-46
加快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充分发挥其独特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当务之急。在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中,要做到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规范管理,宣传到位,营造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一)圈绕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总体目标。一是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千方百计让农民群众自觉的拥护和参与新农村建设,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否则,国家再多的投入,城市再多的扶持,工业再多的反哺,也甚难起到应有的作用。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和社会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聪明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这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必然。虽然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动力作用没有变,党的群众路线没有变。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依然要紧紧依靠和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是破解“三农”难题的现实选择,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平凉市崆峒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规划先行、适度集中、产业配套、经济适用、节约土地、体现特色”的原则,以泾河川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建设、312线小康示范带建设为带动,努力构建和谐崆峒、小康崆峒、活力崆峒和魅力崆峒,力争使崆峒区新农村建设率先在全市取得突破。规划先行。区委、区政府按照“规划先行,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建管并重”的思路,促进各类规划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