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现两岸统一,既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台湾民众.从1949年底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50余年的实际情况看,促动台湾当局开启两岸民间商贸、促动两岸民众往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遏制"台独"势力蔓延等,都是台湾民众力量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实现两岸统一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台湾民众这股力量.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     
《台声》2014,(12)
<正>首届南台湾两岸论坛在高雄举行11月22日,由高雄市两岸关系研究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南台湾两岸论坛在高雄举行。来自高雄、台南、屏东等台湾南部县市的高校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学者与会。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从南台湾看大陆对台政策、如何做好台湾"三中一青"工作和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等议题进行了研讨,呼吁两岸双方、两岸同胞继续通过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7,(15)
<正>摘编自7月19日台湾《中央日报》网络版据报载,台湾陆委会拟限缩两岸交流,包括"大陆省级台办""曾发表对台不友善言论的智库学者""慎重审核大陆党政军"等三类人士来台交流,如果报道属实,这将对两岸和平稳定造成严重伤害,也将戕害台湾经济发展。从民众往来的角度看,两岸民众往来可增加相互  相似文献   

4.
俞正声 《台声》2014,(7):18-18
<正>各位同胞,各位乡亲: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第六届海峡论坛。首先,我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向两岸同胞特别是来自台湾的乡亲们,表示诚挚的问候!本届论坛以"和谐发展、幸福两岸"为主题,讲出了两岸民众的心里话。这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造福两岸民众的生动写照,也反映了两岸同胞共谋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6月下旬,第六届海峡论坛如期在福建登场,这一迄今两岸民间最具规模的基层民众嘉年华再次吸引了超过1.2万的台湾乡亲跨海而来,切实感受"两岸一家亲"的火热场景。悠悠两岸,民生为大。如往届一样,本届论坛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更加不遗余力地让基层民众唱主角。包括台湾相关党派、工会、青少年、妇女、农业等30多个界别和民间社团站到了两岸交流  相似文献   

6.
杨开煌 《台声》2014,(9):44-44
<正>最近,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先生在台北第五届两岸和平创富论坛发表讲话时提出五点建议。古籍《论语·泰伯章》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感于此,借蔡先生建议,一吐心中感想。蔡先生的五点建议中,其一是"国共共同发表和解宣言"。他认为"台湾民众与共产党并无深仇大恨。两岸双方用真诚的心,以事实为依据,来化解两岸多年来的矛盾,才能突破瓶颈,建立更深一层互信",进而他建议"国民党与共产党一起发表和解宣言。虽然仅是  相似文献   

7.
于强  耿曙  李扬 《理论月刊》2015,(2):111-117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快速改善。为了争取台湾同胞的认同和支持,大陆推出了一系列惠台政策,这其中既包括到台湾的中南部向农民和渔民采购农渔产品,也包括和台湾方面合作,推动大陆居民赴台观光。两岸扩大交流的一系列政策使得台湾民众因此而受惠。本研究通过对2008年和2012年台湾地区"总统"选举和"立委"选举中,受惠于两岸交流地区的投票数据变化的分析,考察台湾民众在受惠于两岸交流活动之后,他们的认同和投票行为是否发生改变。统计结果显示,惠台政策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既定的政策效果,在部分地区,台湾民众的确将票更多的投向主张两岸和平发展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一段时间,民进党当局为了2020年"大选",四面开炮,打击对手,抬高自己,可谓病得不轻。然而,台湾民众是那么好忽悠的吗?蔡当局病态毕露台当局到底怎么了?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忙着当"辣台妹",一再言辞挑衅激化两岸冲突对立,台海掀浪一波波;台当局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人苏贞昌逾越分际,以严厉口吻对独立机关台湾通讯传播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14,(10):23-23
<正>台湾《旺报》与凤凰网合作,自9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间,在两岸同步举办主题征稿:"两岸为什么应该统一?"希望引发两岸民众对"统一"的思考。统一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期望,也是浩浩荡荡的中国历史潮流,令人遗憾的是,60年的隔离却让"统一"一词在两岸,尤其在台湾,已成为"敏感话题"。特别是台湾蓝营的政治人物,追求两岸和平,却对统一一词避之唯恐不及,能闪躲就闪躲,不能闪躲就模糊以对,决不面对表态;  相似文献   

10.
两岸政治互信与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互信,就是双方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才是影响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因素.台湾社会绝大多数民众认同"台湾化的中华民国".在相互对立的政治体系之上重构新的政治认同对象,是巩固两岸政治互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4,(4):47-47
<正>最近民进党在"中国事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中公布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7项数据中有6项输给国民党,其中超过40%的民众最不能接受民进党的"逢中必反",超过20%的民众不能接受民进党的"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这份民进党发布的民调结果,正反映出目前岛内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政治观感。民调数据的确印证了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政治罩门就是两岸问题,岛内多数民众纵使不满意台当局当前的整体表现,但也无法相信民进党的两岸事务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19年以来,台湾地区蓝绿恶斗不断、两岸对立加深,在内外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岛内民众的统"独"意识及国族认同产生了显著变化。一、2019年台湾统"独"意识及国族认同变化情况2019年以来,台湾多项统"独"意识和国族认同民调显示,岛内民众两岸统一意识和"中国人认同"双双下滑。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10,(4):4-5
<正>3月30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王毅接受台湾《旺报》专访,就大陆对台政策以及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基层民众交流、大陆对台采购等台湾民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旺报》的提问。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6,(22)
正摘编自11月6日台湾《中国时报》习近平提出的两岸关系发展6点意见中,除重申"九二共识"和反"台独"外,其他4点都着重在两岸合作和增进两岸民众福祉,显见大陆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其对台湾民众的善意也由此可见一斑。在首届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开之际,大陆公布了明年的两岸青年交流项目,可见其用心。大陆更为法理"台独"划下红线,发出清晰的战略讯号,就是坚决反对法理"台独",完全否定了"台独"的  相似文献   

15.
<正>新华社台北11月25日电台湾《联合报》20日发布两岸关系年度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于大陆民众的观感首次逆转成为好评居多,49%受访民众对大陆民众印象佳,对大陆政府的好感也是历年最高,40%受访者愿意赴大陆就业,较去年大幅增加9个百分点。岛内各界人士分析认为,中共十九大重申"两岸一家亲",表达了对台湾同胞的尊重,愿意率先同台湾民众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在赢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受各种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呈现出若干种认同并存的复杂分布。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民众"台湾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对大陆的认同感则在逐渐弱化。当前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现状,是岛内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台湾当局长期的"本土化"与"去中国化"宣传、海峡两岸政治体制的差异、两岸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台湾社会"统消独涨"的媒介生态以及美日因素对于台湾独立势力的勾连等,都是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扩大两岸交流与共识,我们应当在两岸关系中提倡"双边思维"而非"单边思维",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建构大陆在台湾社会内部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一度,两岸如约进入"狗年新春时间",中国年味香飘两岸。虽然热闹的假期已过,不管是大陆的过年"七天乐",还是台湾的"五天休",谁也无法改变的是,同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两岸同胞对春节有着同样的情结、同样的期盼。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哈尔滨到四季炎炎的南国三亚,从西北边陲的新疆到四季如春的海峡对岸的宝岛台湾,两岸的民众都陶醉在狗年春节的欢乐祥和气氛中。春节期间,两岸同胞互致问候举办各种活动来庆祝自己的新春佳节,尤其是来自祖国大陆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走进了台湾大街小巷,将富有新春喜庆的中华文化带给台湾民众,送去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两岸对峙的年代里,"空飘"这种独特的方式使得海峡上空出现了一种"既隔绝又对话"的微妙局面。对岸的普通士兵和民众通过它们了解大陆形势,大陆民众也通过它们,看到了后来台湾的"十大建设",并且第一次见到了歌手邓丽君的画像。  相似文献   

19.
<正>序言:一位对台工作的耕耘者和传播者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自台湾问题形成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国家完全统一,一直是全中国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国家统一进程,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历史任务和共同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自2008年5月以来,随着两岸"三通"的实现,两岸民众真正成为了两岸关系发展进程的积极参与者、见证者,从而开启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1)
<正>去年"5·20"以来,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再次乌云笼罩。民进党当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致使两岸官方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中断,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两岸民众切身利益均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两岸关系何去何从,两岸各界高度关注。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两岸关系趋于复杂严峻的新形势下,国共两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