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娴熟驾驭全局与局部的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指出战略就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筹划和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首先要观大势、观大局”,“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要善于统筹兼顾,统筹好全局和局部,“要十个指头弹钢琴”,兼顾好各个局部。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全局和局部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为我们更好地统筹推进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提供了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国际和平、综合国力、社会稳定、总体改革、后备力量、国防工业、精神文明、两用人才和国防教育等方面探讨了邓小平关于军事、国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 ,认为这一思想主要可以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基本层面加以理解 ,即 :在国际上 ,军队与国防建设要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 ;军事斗争要以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为目标。在国内 ,军队与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 ,在大局下行动 ;人民军队要为国家建设提供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谁拥有先进的军事科技,谁就拥有了优势的"打赢"砝码。在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军事科技、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谋求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军事科技伦理研究必须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充分展示我国发展军事科技、推进军事斗争准备的道义自信,在服务军事斗争准备中创新军事科技伦理体系。为此,军事科技伦理研究者应当强化服务军事斗争准备的责任意识、理论创新意识、视角转换意识及意识形态斗争意识,拓展和深化军事科技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论邓小平的军事爱国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军事爱国主义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为政治基础,主张军队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要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是积极防御的自卫型军事爱国主义,以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社会主义为伦理核心,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武德精神。  相似文献   

5.
李玉敏  栾雪飞 《前沿》2010,(3):8-12
胡锦涛对于我国国防和军事现代化的关注,具有鲜明的国际视角。他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站在国际战略的高度,阐明了国际局势变换下我国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性,指明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国际战略背景下我国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路径,明确指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不会威胁他国,而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上,展示出胡锦涛作为国家的领导者,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国际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新阶段,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战略进取与底线思维的辩证法。一方面,战略进取有效营造良好态势、争取战略主动、凝聚意志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从而让守牢底线更具指向、更有意义;另一方面,底线思维才能确保掌控局势、秉持原则、居安思危、备而无患、战斗力标准落地,从而使积极进取更具底气、更有保障。只有既勇于进取超越,又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才能蹄疾而步稳,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军事发展和军事斗争实践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深刻揭示了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规律.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中,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军事实践,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引领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是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与时俱进的军事科学理论,与时俱进首先要认清时代条件,确立科学的时代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时代问题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多维时代观,构成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的立论前提。把握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多维时代观基础,对于深刻领会这一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全面推进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根本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解放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的原则,着眼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瞄准世界军事发展前沿,坚持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紧紧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向信息化整体转型,国防综合实力和军队作战能力显著提高,实现了历史性跨越。30年来的生动实践和辉煌历程,给我军未来发展提供了最可宝贵和最富生命力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0.
杜治江 《淮海论坛》2013,(3):26-26,13
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军事经济的许多论述,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一、明确提出“服从与服务”的军事经济发展战略国防与经济的关系,是军事经济理论和国防建设决策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国防建设要服从于经济建设,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加强国防建设的思想。小平同志根据新时期的客观实际指出.从全国来看,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大局,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46-47
答:十八大强调,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O二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军事论述的方法论特征主要包括 :一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在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根本指导的前提下 ,着力解决新问题 ,迎接新挑战。二是全局与局部的统一 ,强调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军队建设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三是整体与重点的统一 ,在整体推进军队全面建设的基础上 ,重点突出军队的革命化和质量建设。四是方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强调以科技为动力 ,以人才培养和发展武器装备为重点 ,以此实现我军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陈一远 《群众》2008,(8):4-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强调要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反映了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全局的新变化,准确揭示了我军建设主要矛盾的新特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军事法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必须以国家安全为保障,以高质量、高效能的军事力量为支撑。处于全球化浪潮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多重冲击。这种冲击对我国军事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也为军事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军事人口迁移,面临着军事建制单位人口迁移活动与涉及地区(单位)或群众利益补偿需求不尽一致、部队对兵源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社会兵员征集质量难以确保、城镇兵员征集相对容易与退役安置难度较大等矛盾。为此,我国军事人口迁移应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原则、以服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大局、以良性循环为大计,从健全军事人力资源动员机制、改进平时新兵征集工作、拓展退役官兵安置渠道和规范复退、替补性军事人口迁移的责权与秩序等方面,为军事人口迁移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一变化使人们对国家军事安全的认识产生深刻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是军事安全?当前我国军事安全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捍卫我国的军事安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几点粗浅看法。罕事安会的内畅所谓军事安全,是指国家运用军事力量捍卫国家的安全,维护国家的主权完整和长治久安,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军事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国家在客观上是否存在军事威胁。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军事威胁,可分为外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观察与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根本目的,是抵御帝国主义武力威胁,增强我国总体国力和军事实力;其基本方法,是抓住时代特征,分析各种矛盾关系,揭示世界军事发展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原则,是抓住机遇,自力更生,依据国力有重点有选择地跨越式发展国防实力。  相似文献   

18.
军事理论是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先导性因素.军事理论集中反映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其发展水平或制约或推进着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深入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必须跳出机械化思维的桎梏,有效聚焦前瞻性、打破机制性瓶颈、增强敏锐性意识、强化持续创新能力、突出实战性研究,使军事理论有效牵引和指导军事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军事人员现代化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基础支撑作用,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在实践中面临四个"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创新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建设,亟待从继承发扬党的军事人才建设思想、加强军事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设计、实施重点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融入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进程和强化政策制度支撑等五个方面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源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人始终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化建设要着眼社会全面变迁的综合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要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大局出发,坚持统筹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集约型的现代化模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