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宋朝的才女     
正阮阅《诗话总龟》后集《丽人门》云:"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言甚新。"陈郁《藏一话腴》甲集云:"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黄升《花庵词选》云:"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此篇(《念奴娇/萧条庭院》)‘宠柳娇花’之句,亦甚奇俊,  相似文献   

2.
正几位文友外出徒步,清晨看日出,登山看红叶,住农家院,喝糯米酒,还谈天说地:"年轻人在谈论‘会飞的汽车’,咱们却留恋走路。"有人接话:"我大哥坐轮椅了,他说‘能走路是享福’!"曾几何时,走路,是老兵的"传家宝"。有一次参加沂蒙山梨花节,我们走了许多山坡小路,晚上看电影《南征北战》,演的是我军抢攻孟良崮,"两条腿赛过敌军的汽车轮子"。我请教曾经是新四军文工团员的邓友梅"确否"?他答道:"山区  相似文献   

3.
陈志江 《亚非纵横》2006,(1):20-20,62
我国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时说,2005年是中国外交丰收年,惟独中日关系是个例外。中日媒体年终回顾文章也为此论断提供了依据。例如,《人民日报》驻日记者的文章题目是"中日关系风雨一年",《中国青年报》驻日记者的文章题目是"在‘中国威胁论’声中度严寒"。日本共同社年底评出的中日关系十大新闻分别是:1.中国爆发针对日本的群众游行;2.小泉参拜靖国神社;3.日本政府批准民间机构开发  相似文献   

4.
魏传忠先生的《国学墨韵》丛书,展示了一个当代书法家的社会责任和艺术责任的人文情怀。魏传忠先生说:"书法工作者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应自觉承担职责使命,秉持‘传播国学文化,彰显东方墨韵’和‘每个书法家要争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的理念,通过书法艺术形式,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添砖加瓦,奉献力量。"魏传忠出生于山东聊城。聊城是一座千年古城。这里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寨”失宠,水货走俏》一文是《新加坡联合早报》著名的驻广东特派员杨永欣所写。这是一篇比较客观报道分析了“广东‘山寨’产品的现状”文章。文章开门见山,通过该在原“山寨”天堂的广州岗顶调查发现:“今目的岗顶已不是往日的岗顶,虽然依然热闹繁华,但电子商城里要找到‘山寨’产品,尤其‘山寨’手机,就只有靠运气了。”同时文章又透露了“深圳各大电子商城,干家山寨手机商撤离”的现状。文章用深圳移动通信联合会秘书长唐瑞金的话介绍了深圳“山寨”现状: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四月二日,《新华社闻稿》在《越南小霸真相》一栏刊出一篇小稿,题为《新沙皇的门徒》。文中有这么一段:“‘大南’是越南封建统治者沿用的国号。一○五二年,越南封建军阀侬智高曾建‘大南国’,侵略过中国广西、广东一些地方,不到一年就失败了”。翌年春天,在广西历史学会的年会上,有位同志提交了一篇论文:《试论宋代广西壮族领袖侬智高——兼  相似文献   

7.
正友人相聚,尽属"老北京",小酌之中,也以酒入题。有人说:"四路烧酒皆属平平,不知皇上喝什么酒?想来只能四方‘责贡’了"金诚先生乃顺承郡王后裔,谙于宫廷诸事:"有清一代诸帝无嗜酒者,乾隆对茶与酒的态度是:茶乃‘君不可一日无茶’;酒则‘常饮而有度’。于茶‘责贡’江南各省;于酒只是‘受贡’,而且仅限于宗室、勋戚。据我所知,乾隆常饮的御酒,系大学士傅恒所贡。其后人将秘方赠予了友人。"时下,北海公  相似文献   

8.
面对严峻的日本经济形势,日本《经济学家》杂志于1998年5月12日号刊登了题为"日本经济战败"的特集。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日本应宣布‘经济战败’,组成‘复兴内阁’"。可以认为,日本经济确实发展到了可称之为"战败"的严重局面。那么,日本经济战败的表现、原因是什么?它与去年下半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之间有着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9.
永孚 《东南亚纵横》2000,(7):6-7,56
周恩来说:“如果有人想通过短短的一跳就完全实现共产主义,而不顾人民的思想情况和民族的现实,那肯定有把人民和国家拖进灾难的危险。” 邓小平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10.
早在21年前的1991年,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即这样评价宋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一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这里说的是词。画,何尝不是如此。宋涤的创作正在进入这一境界,而他正值生命和创作的旺盛期,他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20余年过去了,以山水画大家著称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宋涤,不仅创立了"彩墨"国画技法体系,近日还创作完成  相似文献   

11.
正"您一生历经坎坷,为什么能够不失赤子之心,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呢?"我曾像很多人一样,好奇地问过启功先生。他答道:"人的一生主要是‘过去’和‘未来’,‘现在’很短暂,已经过去的事,还想它做什么?要多想未来。我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丧妻,没有子女,但很舒服,什么牵挂都没有了!当右派不许我教书,我因祸得福,写了许多文章……幸亏有那  相似文献   

12.
日本《政财界》杂志1995年3月号,在《终战50周年特辑》发表日本政策研究中心题为《重新思考“昭和之战”》的长文,从七个方面对日本侵略战争进行辩解和美化,在日本此类言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其要点摘编如下,供读者深入了解日本社会存在着的“皇国史观”。 一、关于“考察‘昭和之战’的基本角度”。文章称,东京审判是“以日本政治、军事领导人‘共谋’发动‘侵略战争’的名义,对日本从满洲事变至大东亚战争失败大约14年的战争行为定罪的”。如果按照这一“单方面的‘定罪史观’”,那么日本的历史“永远是被定罪和被谴责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戴宇 《东北亚论坛》2015,(3):31-37,127
近年来愈发严重的日本社会右倾化促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认识战后日本,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根源。日本学者白井聪就在《永续战败论》一书中,从"永续战败"这一独特的视角对战后日本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省和批判。白井聪认为战后日本所存在的"只要坚持‘对美从属’就可以‘否认战败’,而要‘否认战败’就必须坚持无限度的‘对美从属’"这种"永续战败"体制,作为战后日本的核心,深深地制约并影响着战后日本,战后日本的历史认识、与邻国的领土纠纷等问题都和这种体制有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幽默与漫画     
《东南亚纵横》2000,(6):48-49
报名 一天,张三请几位朋友在一家餐馆吃饭,服务小姐一连上了四道菜。这时,席上的一位朋友面露不悦之色:“小姐,你怎么只顾上菜,也不报‘名儿’呀?”……小姐脸一红,说:“上菜还报什么名儿呀?……俺叫‘二妮儿’。”  相似文献   

15.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民谣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富浪漫色彩的传统民俗节日"七夕节"。过去,民间对七夕节极为重视,节前到处张灯结彩、设香案,陈瓜果,宋代《东京梦华录》上说:"皆于街心彩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8月9日举办了题为"中国‘走出去’战略十年回顾:成就与挑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  相似文献   

17.
墓碑与墓志     
前不久北京某报载文“‘曹雪芹墓石’之再说”云“史树青,傅大卤两位专家说,这块石头根本就不是墓碑,是墓志、墓石”。不知是文章作者记忆之错还是两位专家鉴定之误,其实这块石头不是墓志而是墓碑。碑原指没有文字的坚石,其作用有三:一、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上当碑南陈”,《郑注》:“宫必有碑,所以识日景(景即影——作者),引阴阳也”。二、竖于宫庙大门内拴性口。《礼·祭义》:“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郑注》:“丽犹系也”。最早的碑上有圆孔,名日“穿”现代汉语“通过孔洞”之…  相似文献   

18.
大师的风范     
正《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乎兮若江河!’"这则"高山流水"的典故,用来形容知音之赏识和知音之难遇。中国文人的最大毛病,从来不是"嘤其鸣兮"地"求其友声"。凡写了一点作品,凡有了一点声望的作家诗人,你按也按不住他要"诲人不倦",要"指点众生",要"挥斥方遒",而"好为人师"。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购得《敬宜日记》一书,读罢其中《访旧须趁人未老》一文,颇有感触。我所尊敬并熟识的范敬宜老师(原《人民日报》总编辑,已于2010年去世),在这篇作于1999年8月的文章是这样开头的:"十多年前,有位长我十岁的朋友给我来信,感慨地写道:‘杜甫有诗:访  相似文献   

20.
正到了德国慕尼黑,女儿带我们去了"英国花园",她说她曾经来过一次,是在冬天,看见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有些林子,超大,有条河穿过了雪原。而我在纳闷:为什么叫‘英国花园’?是英国人在这儿建的花园吗?后来查了网上,原来,在西方园林史中,英国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