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重塑中国周边稳定、和谐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社会人文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和经贸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2005~2010年是社会人文合作的探索期,2011~2015年是社会人文合作深化期.未来10~20年,双方的社会人文合作必将超越经贸合作,焕发出更多的生命力,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各有优势和特色,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本文试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论坛"为案例,对几年来中国与东盟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情况做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盟保险业发展比较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7年7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正式生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又向前迈了一大步,经济贸易交往和金融交流合作将越来越频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盟10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同我国一样处于逐步开放、发展与完善阶段,而且地理位置、人文渊源、保险市场、竞争环境等与我国有一定的可比性,极具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关系:新的启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同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不断深入,经贸合作蓬勃发展,人文社会领域合作成果显著。持续对话与深入合作,为双方积累了厚实的政治互信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区升级版为双方经贸融通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扩大的人文交往为双方筑起民心相通的桥梁。与此同时,东盟内部整合、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双速推进、域外大国的介入、南海问题的干扰,使中国—东盟合作面临复杂挑战。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和双方务实合作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面对中国—东盟合作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双方应继续提升政治安全互信、切实加强战略对接、深化产能合作、助推次区域发展、丰富人文内涵,不断将中国—东盟合作做深走实。  相似文献   

5.
2019年9月17日,第12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与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汇聚智慧共识,共绘合作发展愿景"的会议主题,以及"新时代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影响""推进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跨境旅游合作与人文交流"等4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及研讨。本文对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文交流与区域经贸合作互动的核心是参与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塑造最终实现共赢。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更需要人文的交流。中俄经贸合作和投资合作没有突出的成效,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语言沟通的困难而缺乏相互理解。因此,把汉、俄语人才培养作为中俄区域经贸合作规划的一部分来对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加强和扩大中国与东盟人文交流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内容,有利于增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自信和复兴,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和民众增信释疑,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相互学习与借鉴现代文明,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搭台唱戏等。当前,在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要继续推进中国—东盟双边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扩大和活跃双边文化交流,加强中国—东盟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双边民族民间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体育交流有利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如何实现体育交流的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以有效发挥体育交流合作对双方合作关系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和东盟体育合作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中国—东盟体育合作的共同体,认为应从组织管理、可持续发展、体育合作产业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为框架,以统筹规划共同打造中国与东盟体育合作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广西在中国-东盟交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全面而迅速的发展。在与东盟交流合作中的中国各省市中,广西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力量的较量更为激烈。美国一些政客煽动针对中国的“文明冲突论”,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也违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中美两国应大力加强人文交流,积极开展文明对话,通过互学互鉴增进相互了解与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新一轮"文明冲突论"、反全球化浪潮以及对象国现实需求不尽相同等诸多挑战。因此,中国需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积极探索官民并举的对外交流模式,大力拓展高校的对外人文交流职能,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中美两国在第二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开启了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该机制的开启,表明人文交流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彰显中美两国政府均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和公共外交的发展,也彰显了中美两国均以双方人文交流为推进两国关系的新增长点.可以预见,中美将互为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和目标国,中美教育交流有望加速朝对等、双向和互惠的方向发展,"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中美关系"将增加新的动力.为此,中国政府有必要因势利导,促进中美人文交流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尹允镇  李文娇 《东北亚论坛》2020,(3):90-101,128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文交流是发展国家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人文交流经历了初期开创、全面发展、深化认知三个历史变迁阶段,2019年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的构建,带领双边关系步入新时期。中日关系与人文交流恰如一枚硬币两个方面,国家间的矛盾将会引起人文交流起伏波动。反之,持续的人文交流对于国家关系的恢复和发展同样具有累积调控效应。各个领域的人文交流“量”的积累最终会带动国家关系“质”的飞跃。因此,要重构中日关系,除了“要超越现代化”的矛盾,还要寻求中日之间长期人文交流的“共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2月21日,中国与印度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中印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是促进中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前提。新时期中印人文交流虽有发展,但其诸多复杂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某些负面因素的制约不容忽视。明确重点,分清主次,多管齐下,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着力培养相关人才,才可确保中印人文交流顺利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俄罗斯国力振兴、重新崛起的重要阶段。两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都在国内,巩固睦邻友好、推进战略协作是两国维护各自国家安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而中俄两国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互补性,制订共同战略、争取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各自的崛起与振兴。中俄两国领导人不止一次强调,中国和俄罗斯需要加强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更要在人文领域开展对话。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交流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体育交流是深化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有效方式,不仅有利于中国的体育发展、有利于提升东盟国家体育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坛公平新秩序的建立.本文对中国和东盟体育产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中国—东盟体育产业携手并进,共同打造中国—东盟体育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困难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交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有助于推进民心相通、构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合作。当前"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面临沿线国家宗教文化冲突、政局不稳、域外势力干预、中国对外交流传播能力有限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国应积极倡导不同文化在平等基础上的交流互鉴;丰富促进人文交流的对话机制;探索官民并举模式,鼓励民间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18.
2016年9月8日,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与会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智库机构、高校、政府和企业单位代表等100多人出席论坛,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会议主题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东盟共同体建设与中国—东盟合作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等5个主要议题展开了对话、交流和探讨。本文对与会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人文外交已经越来越凸显其深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以习近平主席为首的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中韩两国互为友好邻邦,同属汉字和儒家文化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中,两国人民互为借鉴,共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文化篇章。中韩建交22年以来,两国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人文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基于相似的文化传统以及切实的努力,两国人文交流在政府机制和民间层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这些成果的背后,还存在诸多原因导致的相互猜疑、信任不足以及交流不对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以"感而遂通"、"和而不同"、"允执厥中"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得中韩人文交流更好地为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相信在历史的延续性和共同的文化基因缔造的"人文纽带"基础上,中韩两国的人文交流在将来会实现"人文共同体"的远景目标。这将是以内部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前提的和谐机制,又是一种积极而富有创造力的整合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中国与东盟的交流,推进包括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区域合作,促进中国东盟合作再上新台阶,很值得双方的重视和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