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今年 7月 5日 ,“上海五国”① 第五次首脑会晤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 ,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出席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应邀以观察员身份与会。从上海、莫斯科、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到杜尚别 ,“上海五国”机制形成以来的五次最高级会晤 ,不仅在五国关系史上不断写下美好篇章 ,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条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睦邻友好之路 ,而且“为国际社会寻求超越冷战思维 ,探索新型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提供了重要经验”②。直面当今世界 ,新旧格局转换带来的矛盾错综复杂 ,和平…  相似文献   

2.
1998年金大中政府执政后,在总结历届政府处理和解决对朝政策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朝鲜半岛形势和国际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维护和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对朝"和解、合作"政策.在朝韩共同努力下第一次实现了两国首脑会晤,签署了<南北共同宣言>,使南北交流与合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进展,并稳定了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局势.  相似文献   

3.
今年 6月 ,“上海五国”第 6次元首会晤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五国合作机制进入新世纪后的第一次最高级会晤 ,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一次盛会。它将使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有关国家的协作关系步入更高一级的合作平台 ,从而进一步推动各国本着互信、协作原则继续探索新型国家关系和新型合作模式的进程 ,为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上海五国”机制 5年来走过的历程 ,客观评估五国在地区政治、安全和经济领域合作中的成果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上海五国”机制在解决地区合作和错…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的"上海五国"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中国上海举行会晤,创建了“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此后,五国元首每年举行一次会晤。2000年7月,五国元首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第五次会晤,决定发展五国全面合作,将“上海五国”由会晤机制变成地区全面合作机制。今年6月将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五国元首会晤,必将大大推进五国全面合作和“上海五国”机制向更高层次转变。“上海五国”进程的创建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五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五国和亚太地区安全,为在冷战后摒弃冷战思维,探索新型的国家关系、新型安全观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重…  相似文献   

5.
1996年 4月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首次会晤 ,并启动了五国元首每年一次、轮流在五国会晤的机制 ,又称“上海五国”机制。五国首脑已举行 5次会晤 ,就地区安全、友好合作以及充实完善“上海五国”机制等问题 ,达成广泛的共识。 2 0 0 1年 6月 ,中俄哈吉塔五国将在上海举行第六次元首会晤 ,进一步探讨深化安全合作的具体措施 ,并推动五国在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一 )从边界谈判到地区性多边安全合作。“上海五国”机制 ,起始于 80年代后期的中苏两国关于裁减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保持边境…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13日至1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亲率庞大代表团前往朝鲜首都平壤,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举行了历史性的首脑会晤,这是朝鲜半岛南北双方自1945年一条“三八线”把半岛一分为二以来举行的第一次高峰会谈。这次首脑会晤的成功.标志着朝韩政治关系已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转折性变化。由于朝鲜半岛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半岛局势特殊的敏感性,这次首脑会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上海五国”是中俄哈吉塔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构建起的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上海五国”的基础是五国共同利益的存在及其对合作的期望。“上海五国”走了一条“逐渐外溢”的渐进式道路。要完善、发展“上海五国”机制,应加强对话和交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机制,注意控制规模、把握节奏,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4月13—14日,我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及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在北京联合举办"上海五国边境地区军事信任协定签署20周年"国际研讨会。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副部长牟明滨、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王开文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代表分别致辞,苏格院长主持开幕式。来自上海五国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1999年8月大事:一、中、俄、哈、吉、塔5国第四次首脑会晤取得成功。25日,中国、俄罗斯、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元首在吉尔吉斯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第四次“上海会晤”并发表《比什凯克声明》,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阐明立场,在打击恐怖主义、非法贩卖毒品、麻醉品、走私武器、非法移民及其他形式的跨国犯罪、遏制民族分裂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5国将采取措施,开展合作,在1999-2000年制定有关联合行动计划;建议外长、国防部长、“护法机关”领导人单独定期会晤。声明重申人权不能…  相似文献   

10.
潘光 《国际观察》2001,(2):7-11
本文着重探讨了"上海五国"机制取得的丰硕成果,"上海五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及这一机制的未来发展前景,认为这一机制是对邓小平关于解决国际争端的思路和理论的一个发展.随着这一机制的完善,"上海五国"将在促进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96年4月,以安全合作为主轴的中、俄、哈、吉、塔五国会晤机制在上海诞生,从此被称为“上海五国”。近五年来,每年一次的五国峰会先后在莫斯科、阿拉木图、比什凯克和杜尚别召开。五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互信不断加强,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五国间的合作又进一步扩展至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回顾了"上海五国"机制形成的历史过程,着重探讨了该机制的7大特征,并对中国对中亚地区的政策、"上海五国"机制现阶段的合作重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上海合作组织(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CO)的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加入后,六国元首举行首次峰会,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4.
“上海五国”会晤机制开创于1996年4月,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的会晤,几年来,该机制摸索出的新型国家关系可以概括为四句话:睦邻互信;平等互利;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今年6月将在上海举行的第6次五国元首会晤,是“上海五国”机制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克什米尔争端之原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什米尔问题使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交恶,两国为此两度兵戎相见,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两国再次在此激战。印巴双方虽多次尝试改善关系,并几度举行首脑会晤,但终因此一问题无法化解,关系紧张依旧。克什米尔问题已成印巴关系中的“难解之结”。  相似文献   

16.
1995新年伊始,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即率总理、副总理等多名政府要员组成庞大代表团出访俄罗斯,与叶利钦总统、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举行了多轮会谈。1月20日签署了关于加强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全面合作的17个文件,包括《哈俄扩大和加强合作宣言》。叶利钦称,这是俄哈两国在一体化道路上“向前迈出的一大步”;纳扎尔巴耶夫说,这证明“哈萨克斯坦正在特别信任的、同盟者的立场上与俄罗斯建立关系”。国际舆论认为,哈俄两国首脑会晤及所达成的一揽子协议,使两国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7月大事 :一、“上海五国”杜尚别会议取得成功。 5日 ,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第五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也首次应邀列席会议。首脑们从世纪之交的高度 ,回顾总结“五国”机制的发展历程 ,规划面向 2 1世纪的合作 ,并发表《杜尚别声明》 ,标志着五国新世纪合作的良好开端。五国元首达成新共识 ,认为在新世纪和新千年开始之际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须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上海五国”机制 ,使之发展为多层次、多方面合作机制 ,更加有效地联合打击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 ,深化在政治…  相似文献   

18.
形成背景 “上海五国”机制最初起源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谈判。1996年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会晤后,这种定期会晤逐渐被固定下来。由于五国元首的首次会晤在上海举行,这一逐渐完善起来的合作形式被称为“上海五国”机制。  相似文献   

19.
1996年4月26日在上海签署的《中、饿、哈、吉、塔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协定》,以及一年后在莫斯科签署的《中、俄、哈、吉、塔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成功解决了冷战时期中苏对抗历史遗留下来的边境军事安全问题.这两个文件又成为后来在欧亚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的政治、法律基础.这一历史事件的转化和发酵,开创了对欧亚地区稳定产生持续20年影响的"上海进程".回顾这一进程,不难发现其中清晰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影响中亚五国制定国际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各种因素,简介各国国际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异同点及其原因,以及中亚五国外交和国家安全观的特点,指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是各国制定国际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和核心.在当前国际形势相当复杂和"三股恶势力"肆虐中亚的情况下,中亚各国国家安全战略正面临巨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