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剑 《国际观察》2013,(1):46-52
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网络空间全球公域说"来否认外国政府制定互联网公共政策的权利,以此消除推销西方价值观的障碍,并为美军开展网络战争寻求合法性;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反对民间组织在网络空间中建立"自我组织的全球公域"。美国还自恃为互联网络的创始国,反对国际社会关于在联合国框架下治理互联网的普遍要求。这种矛盾反映了美国网络霸权的傲慢和互联网自由说的虚伪,反映出美国政府要在全球建立网络规范,让网络继续为美国利益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第二任期开始,美国对亚太"再平衡"战略做了重要调整,凸显了美国意识形态输出的目的性。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输出意识形态,在内容上注重推广"民主"、"人权"、"自由"等"普世价值",在载体与手段上采取政府机构直接推动、协调和资助政府间组织或相关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借助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项目、围绕互联网自由开展工作、有关国家公开施压等多种方式,目的在于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意识形态输出具有灵活性、多样性、隐蔽性等特点,既要保持高度警惕,又要积极应对,做到不畏惧、不回避。  相似文献   

3.
美国“网络自由”战略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操控国际互联网的政治传播,近期美国政府制定并加紧推行一整套“网络自由”战略。该战略包含理念输出、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和组织运作等几个方面。究其实质,美国“网络自由”战略是信息时代美国家利益在互联网上的延伸,是美式“民主”、“人权”和美国霸权主义在虚拟世界的扩张和体现。认清美国“网络自由”战略对世界和中国的负面影响及其“网络自由”主张的虚伪性和危害性,加强对互联网和虚拟社会的管理,具有战略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美国通过政府声明、官方讲话、政府文件等方式凸显"南海航行自由"问题,并使之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自2009年,美国将"南海航行自由"框定为国家利益,通过媒体歪曲中国"破坏""南海航行自由",力促公众对"南海航行自由"的威胁达成共同认知。2015年9月,美国在《201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特别增加"1263号南海行动"章节,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干预南海问题的具体内容,随后针对中国在南海进行频繁的"航行自由"行动。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规范的扩散采取自上而下的"教化"模式,是美国的霸权主导以及对本国和它国国内制度的利用与操控。美国的这种自上而下单向的规范扩散忽视了规范传播的复杂过程以及规范本身的变动性,忽视了可能导致出现新规范的因素。对此,中国可以借助"东盟+"南海区域间机制,与东盟共同努力切实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并付诸具体行动,通过双向规范扩散最终促进"南海航行自由"新规范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与美国网络政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互联网日益渗透美国的政治生活,并在2008年总统大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奥巴马及其团队在竞选过程中对各种网络媒体、互联网新技术及新应用的高度重视和娴熟运用远胜于其对手,从而在获胜后被外界称为"互联网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后的一系列"网络行动"有助于推动美国网络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网络自由"渗透战略如影随形地影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美国提出"网络自由"渗透战略,具有技术、国际和国内背景,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两次关于"网络自由"议题的演讲和美国出台一系列关于网络空间的国际战略、行动战略和政策报告,标志着美国"网络自由"渗透战略已经形成。美国"网络自由"渗透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它以网络"全球公域"为立论起点,推行"网络自由"价值观;以巨额资金为保障,加快"网络自由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严密组织运作为依托,操纵国际网络政治传播。究其本质,美国"网络自由"渗透战略只不过是美国冷战思维和价值观渗透的网络延伸,美国国家利益的网络拓展,美国霸权主义的网络翻版,美国监控全球的网络包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2010年4月奥巴马在"21世纪太空探索"会议上的讲话、同年6月发布的《美国国家太空政策》及2011年1月出台的《国家安全太空战略》三份文件出发,结合美国太空政策实践,对奥巴马太空"新政"进行了深入剖析。作者认为,与小布什单边主义进攻性太空政策不同,奥巴马政府追求一种更加现实、更加"平衡"的太空政策。不过,奥巴马太空"新政"虽然在方式、语气上不那么好战,但确保美国太空优势和领导地位的内核并无改变。  相似文献   

8.
"南海航行自由"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剑指中国的"撒手锏",超越"南海航行自由"陷阱是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际法和实现海洋强国梦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美国打着维护"南海航行自由"的幌子行"舰机"航行自由,目的在于护持美国的亚太霸权地位。中美南海航行自由纷争的本质是海洋霸权国与新型海洋强国在南海战略矛盾和战略利益的竞争,其法理诱因是双方对航行自由原则的认知分歧,也是美国理想主义"海洋自由"传统和实用主义"航行自由计划"的延续。中美"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不断发酵对中国海洋军事安全,海洋战略空间的拓展以及海上崛起的舆论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应当在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思考该问题的解决路径。中国超越"南海航行自由"陷阱的首务是要保持战略定力,为实现中国海洋强国争取战略机遇期;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对话,在南海构建稳定的航行自由机制;要在国际舆论、海洋法律秩序和区域海洋公共产品提供中争取外交主动,适时适度推进南海岛礁建设。  相似文献   

9.
三、走向"政治—军事大国"的阶梯20多年前基辛格曾预言日本将谋求成为军事大国,主张"瓶子需要有盖子"。1995年1月他在"尼克松和平自由中心"讲演中又进一步断言:"我认为,在21世纪日本肯定将成为亚洲的军事大国。"他还在最近出版的新著《外交》一书中警告说,日本到某种程度时可能偏离美国的安全保障和外交政策的方向。近两年日本的政治、外交和防卫力量的发展趋势正在越加明显地证实基辛格的预言。1996年以来,日本政治右倾化越来越明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治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重要议题,巴西力求在该领域谋取大国地位。巴西互联网治理以多利益攸关方治理机制为核心,为互联网指导委员会和《网络民法》为两大支柱。巴西还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互联网治理,在拉美地区发挥引领作用,围绕"信息社会"概念,促进区域协调与合作,支持拉美各国加强本国的互联网监管和立法,协调拉美国家的立场,集体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反对美国的单边治理,基于多利益攸关方治理原则,主张建立公平、公正、安全的全球网络空间秩序。尽管巴西的互联网治理大国战略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中巴两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合作空间较大,双方可以提高"利益共同体"认识,强化双边立场协调;携手应对网络犯罪;加强信息技术创新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促进各自互联网产业发展;积极利用多边机制,求同存异,推广"两国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