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朝核六方会谈:从应对危机到东北亚安全机制 被引次数:2
|
|
|
|
|
何志工 安小平《和平与发展》,2008年第3期
|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自2003年8月启动以来,共召开了六次会议,终于使朝核危机的解决获得重大进展,也使六方会谈各国在围绕朝核问题展开对话的进程中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信任。然而,朝鲜半岛安全政治局面的最终形成还要靠整个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立,六方会谈可能成为这种安全机制的基本框架。
|
2.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进展与前景
|
|
|
|
|
武桂馥《和平与发展》,2006年第3期
|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朝核问题的症结是朝美两国之间根深蒂固的互不信任与互相敌视,使得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六方会谈反映了东北亚各国通过多边合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意愿,增强了建立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信心。
|
3.
|
从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的作为看其国际地位的变化
|
|
|
|
|
吴佩 李艳《湘潮》,2007年第11期
|
|
朝核危机是近年来关系地区稳定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为了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中国一直致力于多方斡旋,协调利益,促成了六方会谈的召开。六方会谈在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为世界各国所称道。本文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中国所起的重要作用入手,分析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
4.
|
浅议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
|
|
|
|
赵跃钦 谢剑南《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
|
朝鲜核试验的进行,朝核问题再次凸显,地缘安全形势更趋复杂,东北亚亟待建构一个以六方会谈为基础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六方会谈作为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实践的一种过程,既为将来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形成作了铺垫,又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契机,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妥善解决朝核问题和建构新东北亚安全秩序,以六方或多方会谈为基础的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将会是最好选择。
|
5.
|
浅议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
|
|
|
|
赵跃钦 谢剑南《国际安全研究》,2006年第6期
|
|
朝鲜核试验的进行, 朝核问题再次凸显, 地缘安全形势更趋复杂, 东北亚亟待建构一个以六方会谈为基础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六方会谈作为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实践的一种过程,既为将来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形成作了铺垫, 又带来了解决问题的契机, 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教训。妥善解决朝核问题和建构新东北亚安全秩序, 以六方或多方会谈为基础的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将会是最好选择。
|
6.
|
从“六方会谈”看东北亚经济合作 被引次数:3
|
|
|
|
|
徐充 刘卫东《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14卷第2期
|
|
“六方会谈”是由中国政府发起为解决朝核问题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政治行为,它是一个维护地区政治安全与稳定的多边协调机制,它不仅从发展走势上影响着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而且还影响着东北亚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区域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应把这一解决地区争端的多边协调机制作为与东北亚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基础,制定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步伐。
|
7.
|
六方会谈与朝鲜弃核:多边主义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被引次数:2
|
|
|
|
|
朱锋《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第4期
|
|
自2003年8月第一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启动之后,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进程曾长期处于停滞局面。2007年"213共同文件"和"103共同文件"的签署打破僵局,以"去功能化"为导向的弃核进程开始启动。尽管未来六方会谈机制仍可能遭遇坎坷,但多边主义在解决东北亚棘手的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上已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认为,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中,多边主义进程的"问题解决能力"应优先于"制度建设"。而大国间的政策协调与合作,是保障安全领域多边主义合作发展的基础。
|
8.
|
"六方会谈"机制化: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努力方向 被引次数:1
|
|
|
|
|
石源华《国际观察》,2005年第2期
|
|
寻求建立朝鲜半岛安全机制以取代停战机制,是实现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重大课题.六方会谈是东北亚各方经过长期艰难努力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朝核问题有可能成为不可逆转的最佳模式六方会谈的意义已远超出解决朝核问题本身,对于东北亚安全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六方会谈机制化应该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建设的努力方向.
|
9.
|
后朝核阶段东北亚安全合作的走向 被引次数:1
|
|
|
|
|
石源华《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第6期
|
|
朝鲜进行核试爆,并以明确的语言宣布已经成为"有核国家",引起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以及东北亚安全合作的重要变化。这标志着朝核问题进入了"后朝核阶段"。朝核问题存在着朝鲜半岛无核化、朝鲜拥核现实化、朝核问题长期化三种可能前景,对六方会谈和东北亚安全合作产生深刻影响。
|
10.
|
朝鲜核试爆与重开六方会谈 被引次数:1
|
|
|
|
|
石源华《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16卷第1期
|
|
朝鲜核试爆是美朝新一轮较量的产物。朝鲜核危机的发展仍取决于美朝关系能否发生变化。重开六方会谈是相关各方的共同愿望,但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能很小。朝鲜将实际成为“拥核”国家,朝核危机长期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六方会谈并不因为朝鲜核试爆而减弱其历史作用,它依然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最佳形式,也是各方为应对和消除朝鲜“拥核”而进行对话、沟通、协商的理想平台,并有可能进而成为实现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和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合理载体。
|
11.
|
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被引次数:6
|
|
|
|
|
侯红育《当代世界》,2006年第4期
|
|
随着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逐步进行,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成为东北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
12.
|
朝核问题研究:从六方会谈到地区安全机制 被引次数:1
|
|
|
|
|
林晓光《和平与发展》,2009年第3期
|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历时5年,经历了极其艰难的历程。看似回到了原点,但仍不失为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对于建设地区安全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当前,由于有关国家对安全威胁的性质和特征在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各国政策目标的不一致,在建设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上的认识差距依然很大.但六方会谈的基本形式和发展思路仍为各国有识之士所认同。
|
13.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述评
|
|
|
|
|
林晓光《东北亚研究》,2009年第1期
|
|
2008年朝核问题通过六方会谈在曲折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六方会谈的主要价值在于,既是促进对话、控制危机的渠道,又是通过国际协调施加压力迫使朝鲜弃核的强制手段。因此,六方会谈不仅将解决朝核问题,也将促成朝鲜半岛和平,最终将推进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
14.
|
东北亚安全机制:现实与前景 被引次数:9
|
|
|
|
|
杨伯江 季志业 傅梦孜 林利民 马俊威 戚保良《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4期
|
|
东北亚是攸关中国核心安全利益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也是世界上尚未摆脱“冷战”束缚的唯一地区。“朝核危机”爆发后 ,着眼于危机处理的“四方会谈”、“六方会谈”相继登台亮相 ,高频度的穿梭外交令人充满了和平解决危机的憧憬 ,而第二轮“六方会谈”做出的设立常设工作组和尽快举行第三轮“六方会谈”的决定 ,更让人有理由生发出东北亚安全秩序出现曙光的预期。那么 ,这种秩序产生的条件是否具备 ?何种机制或何种秩序最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持久安全 ?相关国家在如何思考这一问题 ?“六方会谈”能否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 ?其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 ,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迪并引发您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
15.
|
北京六方会谈与地区安全 被引次数:1
|
|
|
|
|
阮宗泽《瞭望》,2003年第35期
|
|
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中国、朝鲜、美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6个与朝鲜半岛安全利益攸关的国家于8月27日~29日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这是今年4月下旬北京三方会谈的继续,来之不易。由于朝核危机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到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因此六方会谈备受瞩目。
|
16.
|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机制评析
|
|
|
|
|
黄凤志 金新《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第12期
|
|
六方会谈机制是以朝核问题为基本议题的多边主义机制。自2003年启动以来,它缓解了第二次朝核危机,推动了各方共识的达成和落实行动的展开,对国际和平、地区安全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与实现均具积极意义。六方会谈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各方利益分歧和互信缺失,特别是美朝之间的战略博弈,阻碍了朝核问题的解决;二是会谈机制约束力弱、制度化程度低,无法保障承诺的落实甚至机制本身的运转。六方会谈机制的未来走向取决于东北亚安全环境的变化、美朝之间战略意图的博弈和与会六方的态度。尽管人们对它能否真正解决朝核问题心存疑虑,但朝核六方会谈的存在和运行仍对东北亚地区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
17.
|
六方会谈:"朝核"背后的若干问题 被引次数:1
|
|
|
|
|
朱锋《和平与发展》,2005年第23卷第2期
|
|
"朝核问题"是东北亚区域冷战的产物.多年来,朝鲜一直游离于东亚区域安全环境之外,其自身"不安全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对朝鲜施压,是爆发危机的直接原因.问题的解决,仍然应当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下,建立"朝核问题"与"朝鲜安全关切问题"合而为一的机制,最终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
18.
|
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 被引次数:7
|
|
|
|
|
任晓《国际问题研究》,2005年第1期
|
|
形成于2003年的六方会谈是一种多边会议模式。六方互动机制具有进一步发展成长的潜 力。如果能通过六方会谈进程最终成功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那就可能形成某种安全 机制,为解决东北亚安全的其他问题创造条件。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究竟 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六方会谈的成败。
|
19.
|
"六方会谈"后的朝核危机:问题与前景
|
|
|
|
|
朱锋《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26卷第9期
|
|
“六方会谈”暂时未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形成实质性的突破,但会谈毕竟为外交解决朝核争端打开了大门。从目前来看,各方如何切实履行会谈所形成的六点共识至关重要,但由于美朝双方的严重对立,六点共识本身还存在着很大的脆弱性。美国能否调整对朝政策愿意通过妥协解决问题、朝鲜是否能真正意识到“六方会谈”机制对解决平壤的安全关切等问题的重要意义,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未来“六方会谈”的进程。由于“六方会谈”已经启动,近期内朝核问题可能呈现出“冷危机”的态势。但朝核问题“拖下去”的前景仍然隐伏着巨大危险性。
|
20.
|
中国在六方会谈中的作用探析
|
|
|
|
|
张雁虹 钱文华《世纪桥》,2009年第9期
|
|
朝核危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牵动着美、俄、中、日、朝、韩各国敏感的安全神经。如果朝核危机久拖不决,朝美矛盾可能进一步激化,世界核安全形势将遭到破坏。中国在朝核危机解决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六方会谈的形式让各方正面接触沟通,使危机得以阶段性化解。无论从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从本国安全利益出发,六方会谈作为对话平台,是中国构建和谐世界外交实践的创举。虽然朝核问题至今尚未根本解决,但取得的成果标志着向朝鲜半岛无核化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