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文之雄     
虽然这片上地的丰厚要到8000年后才被发现,但查海人却凭借过人的创造力为中国的悠长文明开创了重要的源头。“中华第一村”、“世界第一玉”、“华夏第一龙”,毫无疑义地奠定了阜新在中华文明进化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同样,飘逝的契丹王朝,雄武辽阔的蒙古草原文化、东藏第一圣地瑞应寺,都成为解读历史上的人文阜新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2.
世界第一玉出自阜新.阜新具有最精美的古代玛瑙工艺品.有众多的稀世玛瑙珍品以及世界最大的玛瑙王。不仅如此.阜新玛瑙雕刻作品还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宝玉石界”天工奖”。“阜新玛瑙雕”正式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阜新玛瑙产业的烫金名片。  相似文献   

3.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个煤炭和电力工业项目建在阜新,包括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电气化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和当时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阜新发电厂,从而使阜新成为了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能源基地之一。卓新被誉为“煤电之城”和新中国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无意间成为今日喀左紫砂文化产业的源头.一捧紫红黄绿青五色交融的“五色土”,塑造出了喀左人善良与敦厚、热情与豪爽、睿智与理性、乐观与豁达、高雅与淡泊的“五色”品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辽宁的考古专家循着古人留下的足迹,在喀左县城东面4公里处的东山嘴屯,发现了一处隐藏在地下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继牛河粱遗址之后,神秘的红山文化再一次被揭开幕布,喀左紫陶的历史故事也从黑暗中苏醒过来.  相似文献   

5.
天赐之厚     
1897年,彼时的阜新还要有6年才被称为阜新,两千平方公里煤海仍在黑暗之中却即将迎来第一把铁锨,玛瑙虽已闻名在外却依旧是王公贵族的把玩之物。这与后来海州露天矿的世界性声誉和“玛瑙之都”的声名鹄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天赐厚士,在工业化来临之前似乎仅仅是阜新人的梦想;而当现代化车轮隆隆驶来,梦想照进了现实,神奇阜新也被赋予了第一重涵义。  相似文献   

6.
阜新地处辽西丘陵与山地的结合带,是红山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天高地厚,物阜民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其中山水画创作是阜新文艺的一个传统优势,也是其独特的文化现象,更是其文艺事业繁荣的亮点。多年来,阜新山水画家群体不断深入红山文化腹地采风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博大苍莽、朴实厚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根植传统但不囿于成法,追求创新但步伐坚实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红山文化自发现以来,调查和发掘的遗址超过500多处。这些遗址大都是红山人居住地,即使墓地,规模也不大。在1980年代以前,神秘的红山墓葬却一直没有见到踪影。  相似文献   

8.
阜新地区是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好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个民族在阜新的历史上,一直是比较和谐相处的。被称为七彩玉的玛瑙,也是多种色彩,黑的、红的、白的、蓝的、绿的、黄的都在这里面,一道道非常清晰。它们凝结在一起不能分离。阜新人的性格,表面上是塞北的那种大气张扬狂烈,  相似文献   

9.
与翡翠、和田玉有所不同的是,玛瑙的原料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出产,但只有中国人最擅长在玛瑙上雕刻。看似不起眼的原料在精心雕琢后就变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品,而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和玛瑙制品集散地。早在8000多年前,阜新一带就有采集、挖掘、加工玛瑙的生产活动。到了清代,阜新地区玛瑙业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阜新加工的玛瑙已成为宫廷贡品。2006年,阜新玛瑙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再造之妙     
海州矿曾经是阜新巨大的荣耀;海州矿也曾经是阜新巨大的悲伤。再没有哪座城市因为这样一种资源的丰盛和衰败而受到如此影响。这份庞大得近乎无法接纳的工业遗产却在今天被阜新人妙手回春,筹划建成世界工业遗产旅游区。绿色代替烟尘,成为进入崭新时代的关键词。对于地处沙地边缘的阜新,风,以往只意味着灾难。然而在煤炭资源枯竭之后,风能,一字之差,却被阜新人迅速接受。建风电之城,现再造之妙。而“玛瑙之都”的思路,则体现出思变、求变的信心与能力。要再一次提到创造力,我们才能看清这些转变与改造。  相似文献   

11.
牛河梁遗址所反映的墓葬形制是墓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的等级制。随葬只有玉器,“惟玉为葬”,而且中心大墓的葬玉档次高、品质好、数量多。  相似文献   

12.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承载了阜新矿区太多太多的光荣与梦想。作为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始终保持着一个坚定的形象,哪怕是资源枯竭,企业破产。2006年3月20日,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正式组建,意味着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战略转移拉开了帷幕。从那一天起,海州露天人抛开了阜新的“安乐窝”,踏上在白音华海州露天矿续写辉煌的征程——  相似文献   

13.
“阜新玛瑙雕”历经数千年岁月,有着不可忽视的“保护”与“承传”的价值。作为文化遗产,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奇珍异宝和一个个佳话美谈,也在感悟、创新中将这份手艺世代相传,成为阜新城市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玛瑙之都以与众不同的鲜活色彩。  相似文献   

14.
1938年,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在禄丰盆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标本一“许氏禄丰龙”,从此禄丰成为闻名世界的“恐龙原乡化石之仓”。  相似文献   

15.
一、“和平文化”含义的两种理解 关于东南亚的史前文化,国外学者讨论最多、争论最激烈的是所谓“和平文化”。“和平文化” (Hoabinhian)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女考古学家科拉妮(M.Colani)提出来的。1926—1927年,科拉妮在越南北部和平省调查了20个史前文化遗址,并发掘了其中的9处。1927年,她在一份报告中对这9处遗址作了描述,认为它们都是浅洞或岩棚遗址,属于一种打  相似文献   

16.
9月6日,“2011中国·阜新玛瑙博览会”盛大开幕。与以往相比,本届玛瑙博览会恰逢阜新市经济转型10年,10年的经济转型成果在本届博览会中得以呈现。同时,本届博览会首次举办“玉块杯”辽宁省玉石雕刻大赛和第十届“天工奖”全国玉雕大赛参、平作品初赛,成为阜新玛瑙雕刻成果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各地的“福”字影壁中,有一些是具有较高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位于北京市沙滩后街59号京师大学堂遗址内的“福”字影壁,其“福”字为清高宗弘历御笔。据现住在该遗址院内的居民介绍,“文革”期间,“福”字被当作  相似文献   

18.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然而至目前为止,除中国明确宣示外还没有其他有核国家做出承诺。究其原因,一是核大国不愿放弃核威胁,二是常规军力相对较弱的有核国家也不愿做出承诺。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无核武器世界”倡议,有核国家如首先签订“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协议,并形成国际机制,将是人类迈向消灭核武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三见大海   第一次见到大海先生是 2000年 6月 12日,在北京渔阳饭店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高大的身躯穿着朴素的衣衫。待人接物诚恳、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见到大海先生是 2000年 6月 26日,在永定河畔,大兴绿野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创建两周年庆典大会上。两次听到大海先生讲的同一句话: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他的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海先生书写的 5.8米长的写意甲骨文“龙”字,当时在绿野升起时,这巨大的“龙”字吸引了全场与会者的目光。古奥、凝重、肃穆、飘逸的“龙”字,给庆典涂上了浓浓精彩的一…  相似文献   

20.
契丹是生活在东北山地草原的东胡人后裔。据辽初始创时期的皇族耶律羽之墓志记述,契丹的族属是“宗分佶首派出石槐”。佶首即契丹始祖奇首可汗,是鲜卑著名首领檀石槐。这就是说,契丹源干鲜卑。《辽史》记载“冒顿可汗以兵袭东胡,灭之。余众保鲜卑山,因号鲜卑,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郎日宇文,日库莫奚,日契丹。”契丹在东部鲜卑中长期活动于辽西、右北平,即阜新、朝阳、赤峰地区,在阜新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契丹人祖先的足迹,阜新是契丹人的摇篮和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