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湾问题的根子在美国,其产生、演变与美国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最终解决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制约。中美建交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力图在两岸关系中获取最大利益。美国国会作为美国特殊政治环境中的最高代议机构和立法机关,在“双轨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与演变国际关系学院于晓辉40多年来,尽管美国对台政策不断调整与变化,但是把台湾与大陆分离,在两岸关系中实施“双轨政策”这一主线却始终未变。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美国对台政策演变,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认识把握美国对台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3.
在台湾问题上 ,鉴于两岸关系“不独不统不战不和”的基本格局 ,鉴于中国政府力争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坚定立场 ,鉴于美国“控台制华”的战略需要 ,美国政府认为实行“维持现状”政策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这一政策具有典型的两面性 ,即 :既宣称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不支持台湾独立 ,但又与台湾发展实质性关系 ,反对中国对台动武 ,不断向台提供高技术武器装备 ,助长“台独”分裂活动。美国为维持现状 ,虽会对“台独”突破其政策框架的分裂活动进行一定的约束 ,但这个政策的侧重点是阻挠统一 ,以台制华。对此 ,中国应及早谋划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美国战略界围绕是否坚持战略模糊政策展开新一轮对台政策辩论。主张调整模糊政策、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的“保台派”快速兴起,但遭到“弃台派”和“维持现状派”的批判。三大派别都以美国台海利益、维护美国霸权最大化为逻辑起点,但不同的工作经历、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加上中美关系与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变化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对台政策上的认知差异。这种政策差异本质上体现了美国战略界对于台湾在美国对华政策中是“战略资产”还是“战略包袱”的不同评估。因其内在缺陷,“保台派”的主张不会成为美官方的正式政策,却将在某些方面修正“维持现状派”的主张,进而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的中东政策经历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过程,从是否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奥巴马的中东政策减少了美国对中东的进一步资源投入和伤亡,有效配合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推进,主要方面是成功的;从奥巴马中东政策对地区和世界造成的客观影响来看,其政策则可以说是失败的.两个角度评估得出的结论并不相同,主要反映出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变得更狭隘,并缺乏管控中东的能力和实力,同时也反映出美国与盟友的利益产生偏差及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内向性”增强.未来美国将继续在中东寻找既能保全自身利益,又能适时脱身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双轨政策”,即区别对待外国政府与人民,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冷战中美国对东欧政策就是灵活运用“双轨政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冷战中美国对东欧“双轨政策”的研究,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认清美国外交政策的特征,也有助于我们从东欧的角度出发,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布什政府对伊朗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在伊朗既有重要利益 ,也面临严峻威胁。利益决定美国与伊朗曾结为盟友 ,也在关系正常化之前保持接触 ;威胁促使美国遏制伊朗长达 2 5年至今 ,并将继续采取强硬政策。这两条政策轨道并行不悖 ,此起彼伏又时有交叉混合 ,决定了美国对伊朗关系的复杂与多变。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在“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双轨政策”框架下 ,既强调包括核扩散和支持恐怖主义在内的威胁 ,欲以强硬手段消除威胁 ;同时注重以合作求利益 ,通过鼓励伊朗建立“民主制度”以确保利益。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奥巴马政府推行“重返亚太”或者叫再平衡战略,那么台湾在里面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现在已经是奥巴马政府执政第五年了,我尝试谈谈美国的对台政策与美台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外交领域里的利益、战略与政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组变量。美国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是美国实现其台海利益最大化的战略意图。“不统”是美国实现霸权的必然选择;“不武”才能维持东亚和平的基本态势:中国制止“台独”的意志和决心使美国不得不以遏制“法理台独”来防止武力冲突。美国的台海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台军售是美国将台湾当作独立的政治实体的标志,是美国发展与台湾当局的军事关系,以及对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进行干涉的最主要手段。对台军售既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考虑,也反映了美台总体关系的状况。一、美国对台军售政策的演变对台军售是中美建交过程中的遗留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引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警惕,美国采取多重手段公开阻扰中拉合作,包括在拉美事务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加大打击拉美左翼政权、拉拢右翼政权组建"反华阵营",并警告与中国新建交的拉美国家。特朗普政府施压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部分拉美国家对华态度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基于中美关系、美拉关系及中拉关系的本质特点,未来中拉合作仍将保持良好势头。不可忽视的是,美国将继续阻扰中拉关系发展。中国应妥善应对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保证中美拉三边关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英美对越南战争的认识和观点差别较大,两国围绕英国是否出兵越南产生很大矛盾。虽经多次磋商,但英国自始至终拒绝美国的出兵要求。然而,由于英国在诸如西欧防务、英镑的支持等方面有求于美国,所以英国政府也竭力与美国协调以避免关系破裂,坚持为美国的越南政策提供道义上和外交上的支持,同时极力斡旋调停,帮助美国”体面地”撤离越南,但最终还是未能避免由此给英美关系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大肆向全世界推销其民主制度和价值观,一直将民主外交作为其非常重要的外交手段之一。在世界各地,美国都通过扶持所谓的民主力量,大力施展其"软实力",推进全球民主战略。这其中,东南亚是美国长期重视的地区,为了抵消中国、日本等国在东南亚地区天然的地缘优势上的影响,美国更是在该地区推行民主战略方面下足了功夫。而东盟作为该地区发展最为成功、对团结东南亚国家贡献最大的组织,一直以来都在其现实需要与美国压力之间进行平衡,最终将不干涉内政和推进民主人权都写进了作为其重要里程牌的文件《东盟宪章》之中。然而,由于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文化制度参差不齐,这种矛盾性的策略反而使其陷入困境。如何在发展多元化民主政治的同时维护其政治安全,达成其一体化目标,这是值得东盟进一步思考与实践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韩国李明博新政以来,在政治外交领域有修正卢武铉时期"亲朝亲中疏美"政策,强化美韩同盟,重新亲近美国的迹象。这种现象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远源近因。主要是由韩国的"美国情结"、"国内政治的溢出效应"以及"对中国崛起的困惑"等国内外原因造成的。但伴随着全方位中韩关系的飞速发展,韩国外交领域相对的"混乱期"的渡过,李明博政府会根据韩国的国情和民意,制定出符合中韩两国利益的对中政策。韩国接近美国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不会冷却或疏远中国,中韩友好合作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与现实需要,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应该共同呵护。  相似文献   

15.
韩国疏美亲中现象剖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生 《东北亚论坛》2006,15(2):87-92
以2002年11月驻韩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女中学生事件为导火索,韩国国内出现了强烈的反美情绪,接着发生的蜡灯示威,引起“韩美同盟危机论”,形成强烈的以驻韩美军为中心的“反美舆论”。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飞速前进的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社会及政治外交领域出现了要求以中韩亲近替换韩美同盟的呼声。其原因主要有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国内政治的需求、驻韩美军调整问题、韩日关系的恶化以及中韩关系的崛起等五个方面。面对这种现象,我国应该审时度势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源远流长,尤其是与加勒比国家。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与大加勒比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日益密切。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是古巴,而巴拿马、萨尔瓦多与多米尼加则成为中国最新建交国成员。经过了70年发展历程,双边关系新纪元正在开启,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基于正在逐步兴起的“优势共享”理念,这个新时代亦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合作模式。中国与大加勒比地区关系发展所取得的经验能够展现一个新的协同合作方式。本文立足于大加勒比各经济体在同中国构建相互融合模式中发掘的机遇,并着眼于两个具体案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古巴和多米尼加,并以“双赢”原则为基础,对在特定领域深化同中国的关系提出建议,主要包括交通、电信、工业、贸易、能源、旅游、建筑业、金融、卫生和教育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In 2002 Taiwan became a member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lthough its accession process was guided by pragmatism, once it had entered the trade body sovereignty concerns came to the for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Taiwan–China–EU triangle during Taiwan’s accession to and membership of the WTO. While Taiwan is now more ready to use the WTO as a platform in its quest for international status, the behaviour patterns of the EU and China have largely remained static. The EU is interested i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improved relations with Taiwan, but avoids getting involved in the sovereignty conflict. China, meanwhile, tries to prevent a status gain by Taiwa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8.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拉美各国人民特别是这些国家的进步力量和共产党受到极大鼓舞。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中共与拉美各国共产党的关系比较密切。到1960年,拉美22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中,有18个党与中共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60年代初期,拉美共产党虽然与中共有分歧和争论,但仍与中共维持着正常往来。1965年至70年代后期,由于拉美大多数共产党在国际共运大论战中支持苏共立场,中共与拉美多数共产党的关系恶化和中断。与此同时,从拉美老共产党分裂出来的新党陆续与中共建立起党际关系。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和改革开放开始之后,大多数拉美共产党与中共恢复和发展关系,中共也调整了与拉美新党的关系。无论是与拉美老党还是与拉美新党的关系,中共都遵循中共十二大确立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此后,中共在党际关系方面,又突破了主要与共产党交往的传统,开始尝试与拉美民族民主等各类政党开展交往并取得重大突破,党际交往逐步由外延向内涵转变。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2月15日是中国与智利建交40周年纪念日。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中智两国关系在40年的发展中创造了中拉关系发展过程中多个第一的传奇,中智两国在政治交往、经贸关系及制度化安排等方面还代表着中拉关系发展的水平,并成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发展互鉴的典范。两国之间天然的互补性、持续的经济增长及开放进程是推动中智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性推动。中智关系也存在一些中拉关系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贸易结构、贸易与投资、政治与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文交流与政治经济的不平衡。然而,这种不平衡问题不会阻碍中智关系未来的发展,反而为中智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海权问题与中美关系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代到冷战时期,海权问题一直是重大战略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反对美国海洋霸权、维护我国海洋安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冷战后,美国的太平洋海权战略安排具有遏制中国作为潜在对手挑战美国太平洋霸权的图谋,并集中体现在美日军事同盟、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具体领域对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权益形成沉重的压力与挑战,对此中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