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苏联解体这一错综复杂的历史发展进程为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和共产党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永存的反面教材.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存亡取决于执政党的核心领导及由其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的根本问题在于能否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及当代实际结合起来,而"三个代表"则是衡量执政党指导思想正确与否的一把标尺.它也告诉我们虽然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却并非能天然地、自始至终地坚持和实施"三个代表".因此,进一步学习、理解、坚持"三个代表"的思想,对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亚非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以同政权的关系,可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三类。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苏共为什么从原先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力很强的革命政党,在执政了70多年后就如此毫无抵抗地停止了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认真总结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正是由于苏共长期不能做到“三个代表”,使党失去了先进性,失去了民心民意,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根据,才会最终出现亡党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执政初期,列宁的党建思想对于基层党组织在组织体系的完善、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指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在巩固苏维埃政权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组织、动员作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苏共后期,由于领导体制僵化,执政党的领导人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使基层党组织涣散,失去了战斗堡垒作用。吸取苏共历史经验教训,执政党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苏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但是,在苏共执政的实践过程中,它未能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一客观事实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革命时期实行的任命制、革命暴力手段和阶级斗争观以及革命思想意识得以延续了下来。而这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6.
20年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由于苏东社会主义的挫折而经历了从高潮转人低潮的过程。在探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时候,我以为,对目前俄罗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的各种主张不能忽视。在俄罗斯,虽然共产党已失去了往昔的执政党地位,社会主义思想也不再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崇尚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流派成为时髦。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的左翼政党和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1919年成立的墨西哥共产党是拉丁美洲第二个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初期,墨西哥共产党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党的基本纲领,积极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并领导着全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墨西哥劳工总联合会和墨西哥统一工会联合会。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墨西哥共产党已拥有4万多党员,成为仅次于执政党国民革命党的全国第二大党,在国家的政治舞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30年代末  相似文献   

8.
古巴共产党是现在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执政的共产党之一.古巴是亚洲以外唯一的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古巴共产党遇到的困难是巨大的:从外部来看,近在咫尺的美国一直对古巴实行敌视政策,从经济封锁、贸易禁运、外交孤立、意识形态渗透、和平演变到军事威胁;从内部来看,困扰古巴的主要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内有关东欧国家政治转轨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东欧地区风云骤变 ,各国共产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 ,社会主义政权毁于旦夕之间。对于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 ,国内专家和学者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编撰了《东欧剧变纪实》、《东欧六国纵横》、《东欧剧变之后》、《东欧剧变与执政党建设》、《历史剧变——社会主义的挫折及其教训》、《谁主沉浮——对社会主义的回顾、思考与展望》、《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东欧演变的历史思考》、《苏联东欧剧变与马克思主义》等著作和《东欧民主社会主义探悉》、《东欧剧变的民族因素》、《东欧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的教训》、《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与执政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也更为广泛与深切。本文通过对20多位拉美共产党人的专题采访,结合其他拉美共产党人的著述,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现了拉美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伟大贡献和重要经验的思考与感悟。古巴共产党、巴西共产党、阿根廷共产党、智利共产党、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委内瑞拉共产党、哥伦比亚共产党等拉美共产党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成就,多角度探析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以拉美视角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拉美共产党人聚焦当代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评价中国新时代取得的突出成就及其国际贡献和世界意义。拉美共产党人一致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丛书》以及中国国民党方面资料的问世,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交往的部分史料得以公开,伴随着国民党问题研究热潮的出现,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问题也逐渐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新重点。这方面研究经历了由浅及深的转变:对涉及这一问题的历史人物的研究,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的研究,对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史的专题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3.
后列宁时期苏联对基本国情的误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地判断基本国情,是一个国家正确制定发展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决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兴衰成败。后列宁时期的苏联共产党,由于急功近利、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以及主观臆断和冷战思维,在基本国情的判断上出现了严重失误,致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失去了根本依据。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乃至被葬送的重要历史原因,为我们提供了必须从实际出发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1920年代起,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朝鲜和越南的共产主义运动即互相交织并连成一片。东亚三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促成了南北两个跨国革命区的形成,本文探讨的即是1945年至1950年间南方中越边境跨国革命区形成的条件、中越双方合作的方式,以及1950年前与1950年后中越同盟关系的区别。学术界对于1950年后的中越同盟关系已多有论述,但1950年前中共与印支共之间的合作则未引起同等重视。1950年前的中越跨国革命区值得探讨,一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中越革命同盟关系实际上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延伸,也是这两场战争的连接点。这种联系突显了这两场战争的国际性,进一步证明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次印支战争都是与冷战密切关联的热战,中越跨国革命区因此成为冷战初期的一个地方热点,并代表了国际冷战的一种地方形态;二是因为这一阶段两党之间的合作为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期的中越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国共内战期间,中共不仅得到了苏联共产党和朝鲜共产党的支持,也得到了印支共产党的援助,中共对于胡志明和越南革命运动的支持也是从印支战争爆发之日起即已开始,1950年后只是扩大了援助的范围,并提高了援助的规模和合作的级别。1950年前两党关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将在1950年后重复出现并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丁原洪 《和平与发展》2009,(5):1-4,64-70
60年来,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经历了形成、充实、完善的过程,形成了与其他大国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外交政策重点,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外交政策又有了新的发展。未来,我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文化政策曾经历了一个由极左滑向极右的过程,先是对"持不同政见"的作家采取高压政策,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又打着"民主化"、"公开性"的旗号鼓动"自由派"作家肆无忌惮地攻击苏共和社会主义,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事实提醒人们,作家不能以偏激的态度去对待现实,不能将个人恩怨置于民族大义之上,应该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能被西方敌对势力"民主"、"自由"、"人权"的漂亮口号所迷惑,以至于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同时,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任何时候不能落入外国敌对势力的代理人手中,否则,悲剧将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7.
俄/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了多党联合政权,又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向了一党统制。但这条路终究没有走通。苏共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而走到其历史的尽头,俄共则随着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而浴火重生———虽然处境艰难,却也不失为俄罗斯政坛的一支重要力量。苏/俄政党政治的演变说明,只有基于合法竞争的适应政治民主潮流的政党政治,才有生命力;政治权力的垄断不仅会侵犯作为权力所有者的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权力的垄断者也是绞索。  相似文献   

18.
What forms do Islamist moderation take, and which factors underlie each form of moderation? Although a prevalent question in recent years,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causes and forms of Islamist moderation in a systematic fashion. By building on the findings of Communist moderation literature, we introduce a two-stage framework to explain variation in Islamist party moderation over time and across space: tactical vs. ideological moderation. Tactical moderation refers to the kind of moderation where radical parties make a decision on whether to accept electoral democracy as a means to achieve ideological goal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ir platforms. Structural factors such as political liberalization, international factors and state repression are causes of tactical moderation. Ideological moderation pertains to shifts in a platform from a radical niche to more moderate lines to respond to societal changes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economic growth, electoral loss and changing voter preferences) to gain greater popular support. Empirically, we analyse the Italian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Party for Justice and Development in Morocco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 providing evidence through structured comparisons and field interviews, we hope to advance a more universal, generalizable theory of radical party moderation.  相似文献   

19.
The year 2021 marks the centen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It is also crucial for China to embark on a new journey towards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and the second centenary goal. China's century-old development has benefited from absorb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on the one hand, and has contributed wisdom to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 their exploration of development paths suited to their respective national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以北中共控制区日侨俘的遣返,是东北日侨俘遣返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战败后,松花江以北地区滞留的日侨俘20余万人等待遣返。为顺利地完成遣侨,国共美三方多次会商,签订《遣送东北中共管制区日人之协定书》。东北民主联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遣侨工作,从1946年8月20日至10月初,共遣返日侨俘18万余人。这一善举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中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